首页 > 国内

从昆明到蒙特利尔 中国担当举世瞩目

2022-12-26 03:08:16

来源:法治日报

  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15次会议(COP15)大会主席国中国的引领和推动下,第二阶段会议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并惠及全人类注入强大动力。

  从COP15第一阶段昆明会议到第二阶段蒙特利尔会议,中国积极发挥主席国作用,推动各方形成合力,凝聚共识。

  □ 本报记者 赵阳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19日凌晨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简称“框架”),为今后直至203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新蓝图。

  从一年前的昆明大会再到加拿大蒙特利尔大会,中国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在生物多样性大会上,中国积极发挥主席国作用,推动各方形成合力,弥合分歧,凝聚共识,展现了大国担当。

  宣言向世界展现决心

  一年前,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昆明举行。在新冠疫情给全球发展蒙上阴影,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面临更大挑战的背景下,COP15昆明大会期间,围绕“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一主题,中国同各方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战略,共同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进程。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昆明大会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良机,翻开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篇章。

  正如巴西联邦区议会城市、农村和环境发展立法顾问、巴西可再生资源研究所生物多样性和森林可持续利用原主任安娜·艾利斯·德马尔克斯所说,COP15的召开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时刻。

  此次会议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昆明宣言”的发布。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主席、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说,“昆明宣言”是一个政治性宣言,主要目的是集中反映各方政治意愿。宣言从57个缔约方收集到近400条意见,49个国家提供反馈意见形成。宣言释放出强有力的信号,向世界展现我们解决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的决心,并展示出我们将在相关问题上采取更有力的行动。

  “宣言是走向生物多样性保护正确方向至关重要的一步,有助于全球深化共识。”《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说,该宣言说明各方已充分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性,很多国家元首和部长们作出的承诺令人鼓舞。

  欧盟环境、海洋和渔业委员会官员表示,宣言将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为“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谈判和形成赋能。

  国际生物多样性土著论坛代表赞赏宣言,指出“使土著人民和地方社区、妇女、青年、民间社会、地方政府和当局、学术界、企业和金融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利益攸关方能够充分和有效参与”。阿根廷环境与自然资源基金会的妇女代表肯定宣言内容,并呼吁落实举措,让各方参与其中,以更加包容的方式促进全球社会生态的复苏。

  事实证明,昆明会议的成功举办,为第二阶段会议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凝聚了广泛共识、奠定了坚实基础。

  “框架”有里程碑意义

  正如外界期待的那样,在中国的积极引领下,COP15第二阶段加拿大蒙特利尔会议取得积极成果。当地时间12月19日,会议通过“框架”,这是一个兼具雄心、务实平衡的“框架”,具有里程碑意义,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了新蓝图。国际社会对“框架”的达成普遍给予高度评价,有舆论将其称为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巴黎协定”。

  在大会主席国中国的推动下,大会通过了60余项决议,各缔约方在“框架”目标、资源调动、遗传资源数码序列信息等关键议题上达成了一致。确立了“3030”目标,即到2030年保护至少30%的全球陆地和海洋等系列目标;建立了有力的资金保障,明确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等支持措施。“框架”将指引国际社会携手遏制并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推动生物多样性恢复进程,共同迈向2050年与自然和谐共生愿景。

  “历经4年,我们终于来到了旅程的终点。我们手上的一揽子文件能够指引我们所有人共同努力,共同遏制并扭转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让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并惠及全人类。”黄润秋说。

  外媒在进行相关报道时,都称该“框架”是历史性的。英国《卫报》引述加拿大环境与气候变化部部长史蒂文·吉尔博的话称,“框架”是“保护自然的显著一步”。法新社称,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19日对这项拯救世界生物多样性的“历史性”国际框架表示欢迎,称其为“保护和恢复自然的路线图”。

  对于“框架”,各方予以积极评价。世界自然基金会总干事马尔科·兰贝蒂尼表示,“框架”如能落实,相当于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对于推动我们采取行动,建设一个崇尚自然的世界,让每个人都负起责任,至关重要”。

  有报道指出,在中国作为主席国背景下通过了“框架”,体现出中国国际舞台上不断增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以及对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负责任的大国态度。“框架”的通过再次强调了地球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也彰显了中国一贯秉承的应对全球问题应团结一致的原则。

  积极履约显大国担当

  从昆明到蒙特利尔,过去的一年,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迈出的新步伐。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北京、广州国家植物园挂牌并向公众开放,开启了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序幕。

  在坚定保护本国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中国也为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将生态文明领域合作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内容,采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系列举措,为沿线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支持,帮助他们加速绿色低碳转型,持续造福沿线各国人民。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已与40多个国家成为合作伙伴,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与绿色转型等方面开展合作。建设“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吸纳100多个国家生物多样性相关数据,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实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加强环保能力建设,通过开展培训、项目合作等形式,为有关国家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帮助。

  中国在“南南合作”框架下积极为发展中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支持,全球80多个国家受益。建立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心,定期举行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圆桌对话,围绕生态系统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议题进行交流。建立中国-东盟环境合作中心,与东盟国家合作开发和实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保护合作计划”“大湄公河次区域核心环境项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计划”等项目,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规划和管理以及社区生计改善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建立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开展联合科学考察、重大科学研究、政策咨询与人才培养等工作。建立中非环境合作中心,促进环境技术合作,共享绿色发展机遇。

  正如海外媒体和专家学者所称,面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全球性挑战,中国积极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议定书,促进相关公约协同增效,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治理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法治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一群年轻人扛起守卫海岛生态环境重任 海岛上的“生态尖兵”

      12月6日,看着监控屏幕上几只“定居”的太平洋斑海豹不时从海面露头,长岛国家海洋公园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周军露出欣慰的笑容。  周军在山东省烟台市从事斑海豹保护工作已有4年,这几只太平洋斑海豹是他的“老朋友”。每年春天,他都盼着斑海豹家族能够如期而至。  周军所在的长岛国家海洋公园管理中...

    时间:12-26
  • 江聪渊论文确定抄袭 被撤销硕士学位

      中新网12月26日电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前宜兰市长江聪渊在参选宜兰县长期间,被检举就读淡江大学在职专班的硕士论文涉嫌抄袭。台湾淡江大学学伦会审议,认定多处内容涉及注明出处不当,且情节重大以抄袭论,决议撤销该学位并予以退学。  台湾淡江大学表示,江聪渊2012年就读国际企业系硕士在职专班,因涉嫌...

    时间:12-26
  • 十四载接续护航亚丁湾!中国海军彰显大国担当

      今天是中国海军执行亚丁湾护航任务整14周年的日子,2008年12月26日,海军首批舰艇编队鸣笛启航。针对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海盗活动特点和海区安全形势,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不断探索护航规律、创新护航模式、优化护航效率,采取多种护航方式,圆满完成了一批又一批护航任务。  当地时间25日,随着三级反海盗部...

    时间:12-26
  • 1—11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6.8%

      中新网12月26日电 据生态环境部微信公众号消息,生态环境部26日通报2022年11月和1—11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数据显示,11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1.9%,同比上升3.8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6%;PM10平均浓度为5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6%;O3平...

    时间:12-26
  • 办好办实群众身边事——听读者讲述一年来“身边事”背后的故事

      挪走了垃圾场  宝力军  我是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哈沙图嘎查的村民,真没想到我今年反映给人民日报的一件小事儿,解决了我们近两年的烦恼。  几年前,村里选择在我家耕地地头建一处垃圾站,因为是露天的,每到刮风的时候,垃圾站里的塑料袋、纸片等垃圾就会刮到我家地里,给我种地造成了很大不便。...

    时间:12-26
  • 民众赴湖南韶山纪念毛泽东诞辰129周年

      中新网韶山12月26日电 (张雪盈)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29周年,其家乡父老怀着思念之情,在湖南韶山举行“向毛泽东同志铜像敬献花篮·万人同唱东方红”活动。这天前后,来自中国各地的民众不约而同地赶往其家乡湖南韶山,深切缅怀伟人毛泽东。  虽是子夜寒冬,通往毛泽东广场的道路却毫不冷清。自26日零...

    时间:12-26
  • 服务暖融融 百姓好过冬

      巡查供暖线路、提供精准服务,各地多措并举——  服务暖融融 百姓好过冬(确保群众温暖安全过冬①)  开栏的话  近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做好岁末年初各项工作,确保群众温暖安全过冬。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需要实施更多有温度的举措,落实更多暖民...

    时间:12-26
  • 【光明时评】退烧药拆零销售 创意背后是心意

      【光明时评】  “对于投放至药店的大包装退烧药严格要求按需拆零销售”“退烧药零售药店统一拆零销售,每个顾客限6粒,可凭医保购买”,近日,全国多地推出按需拆零销售模式,一瓶(盒)药拆分为数份销售,同时倡导民众理性购药、合理用药。  退烧药拆零销售,主要原因是供需失衡。如果不采取限购措施和拆...

    时间:12-26
  • 【光明论坛】归根到底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光明论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要论断是对此前论述的重申与强调,更展示出我们党认识的深化与拓展。在“归根到底”的意义上,强调马克思主义行,凸显中国化...

    时间:12-26
  • 2023年春风行动即将启动 努力实现就业有支持、用工有保障

      本报北京12月25日电 (记者李心萍)日前,人社部会同工信部、民政部、交通运输部等11个部门部署开展“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项服务活动。活动将于2023年1至3月期间持续开展,集中为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农村劳动者、符合认定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以及有用工需求的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帮扶,努力实现就业...

    时间:12-2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