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体育

“村超”“村BA”“村歌” 乡村热土释放“幸福能量”

2023-06-28 05:47:45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观察】

  编者按

  运动场里“激战正酣”,观众席上山呼海啸,中场表演别开生面。呐喊、鼓点、笑语、欢歌交织汇聚,掀起一股激情澎湃的热浪,尽情释放乐业安居的幸福……继“村BA”持续大火之后,在邻近“村BA”起源地——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的榕江县,又一现象级的农民赛事“村超”火爆上演。与赛事同时“火出圈”的,还有侗族大歌等特色浓郁的古老非遗。这一切,正是乡村振兴路上应有的模样!

  民众的自发探索,与党和国家政策同频共振。继“村BA”升级为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后,近日,国家体育总局会同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家民委等11部委印发《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协力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村BA”“村超”“村歌”缘何火爆出圈?乡村文体活动如何赋能乡村振兴?记者带您走进多彩贵州,与您一起寻找答案。

  “球进啦!”欢呼声响彻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夜空,属于每位球迷的足球盛宴——“村超”正在火热进行。看台上满满当当、忘情呐喊的,是从十里八乡甚至天南海北赶来的男女老少。

  “这就是纯粹足球的魅力!”身着蜡染T恤、爬着梯子登上现场解说台的体育解说员韩乔生不禁盛赞——贵州“村超”,是深深扎根于土壤的足球狂欢节!

  从去年夏天开始,“村BA”“村超”等植根于黔东南的“宝藏运动”大放异彩,受到全国人民喜爱。曾经深度贫困的贵州,虎跃龙腾地走上了乡村全面振兴的“金光大道”。

  聚拢人气、注入活力、拉动县域经济……透过激动人心的群众文体活动,一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路在世人眼前铺展。

  “村超”:拧成一股劲 唤回一群人

  “您现在是‘球星’了!”当记者见到自“村超”开赛至今持续占据射手榜头名的球员董永恒时,他已换下球衣,正在自家的卷粉店里忙碌。最近,因“村超”慕名而来的各地游客,让原本就在榕江小有名气的“卷粉王”生意更火了。

  “要说我是‘球星’,那我们队里人人都是。”董永恒笑着说,“我身边可是卧虎藏龙,能进球全靠队友传球。”

  农民、教师、饭店老板、银行职员、电力工人……忠诚村足球队的球员来自各行各业。是足球,让平日里各自忙碌的他们聚到了一起。“一踢比赛,不但邻里乡亲来看,全国人民都在看。想想这么多观众,大家可兴奋了,踢起来格外投入。”董永恒说。

  “能抽时间一起训练、上场踢球,不仅因为对足球足够热爱,也因为我们有深厚的足球文化传统。”车江二村足球队队长石世毕告诉记者。许多“村超”球员的足球启蒙,来自身边一场场村里自发组织、村民全员参与的球赛。

  “早年间,县里没有规范的足球场,甚至连规整的场地也没几块。”46岁的韦林星回忆。2002年,他和几个喜欢足球的朋友商定,办一场属于村民们的比赛。在满是泥沙的河岸边,他们用铲车平整了土地,村民们自发前来清走了石子、杂草。树桩作门、石灰画线,一场“河边足球赛”就此开场。打那以后,就成了深受大家喜爱的“保留项目”。

  2020年,榕江县实现脱贫摘帽。如今,县城就有十多个足球场,全县有30多支民间足球队,在县足协注册的球员超过1000人。

  韦林星不仅成了一支“村超”球队的教练,更与一帮老队友忙着为更多爱足球的孩子提供免费训练和辅导。“现在,有了身边的‘明星’榜样,报名参加周末培训的孩子是以前的十几倍。”他说。

  董永恒也盘算着,为球队吸收更多年轻的后备力量:“‘村超’带来了这么大的市场,让很多有想法、有能力的人才都有了奔头,乡村振兴就更有活力了。”

  “村BA”:守住乡土气 带动“双丰收”

  走进位于台江县台盘村的“村BA”篮球场,新修的更衣室、沐浴室、媒体接待室,改造的公共厕所、拓宽的停车场,从一万余个增至两万多个的观众座席……焕然一新的赛场设施,让人很难想到,每一根灯杆、每一层看台、每一次扩建改造背后,都是村民们集体决策的结果。

  “每次村委会组织大家开会,院坝里比‘村BA’还热闹嘞。”曾在村里做过近30年比赛记分员的村民潘举说,早先都是村民们自发筹资、自己建球场。现在村里富裕了,球场修缮不再需要大家自掏腰包,可事关“村BA”,再小的事也要大家一起商量。

  走出球场,“村BA”官方线下体验店里,采用苗族蜡染工艺的篮球、“村宝宝”文创玩偶、黔东南土特产品等各类商品吸引着游客驻足;打开手机,关于“村BA”的短视频、新闻、旅游攻略等热度不减。据统计,仅去年“村BA”夏季篮球赛期间,台盘乡接待观众和游客就超过50万人次,拉动直接消费4000万元以上。

  今年1月,岑江龙被村民选举为村委会主任。这位曾在“村BA”场上守护内线、组织进攻的大前锋,如今正在球场外身体力行带动更多人加入这场乡村振兴的“比赛”中。

  岑江龙告诉记者,除了坚持带给篮球爱好者更好的观赛体验,台盘村也在积极探索如何用好“村BA”品牌,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村集体决定,将比赛期间场外各项经营的收入,用于改善提升基础设施、卫生环境、村容村貌,并逐步发展旅游、民宿、餐饮等相关产业。

  “我们将守住‘村BA’的乡土气,以‘村BA’带动系列‘农字号’体育赛事,把比赛办成老百姓的节日。同时,探索打造‘以赛助旅、以赛扶产’全产业链,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台江县委副书记、县长杨德昭表示。

  “村歌”:文化有魅力 乡村显生机

  赛事的火爆也为传播当地文化提供了好时机。“村BA”“村超”每场比赛的开场表演和休息间隙,侗族大歌都会现场展演,掀起“万人合唱”的壮观浪潮。

  “黔东南美景,合国艮学国了(侗语,意为说不完数不尽)……”6月9日,在黎平县举行的2023年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第七届侗歌百村歌唱大赛上,一位身着侗族传统服饰的小朋友成为全场焦点。

  在台下,记者见到了这位10岁“小歌手”王先锋。他家三代人都会唱侗歌,头一次登上大舞台却没有丝毫怯场:“我喜欢我们侗族的歌,我要把它唱给更多人听。”

  “饭养生,歌养心”,千年大歌早已融入侗家人的文化基因。79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族大歌代表性传承人吴品仙,五六岁开始学唱侗歌,一唱就是一辈子。她曾将大歌唱到北京、带到国外,至今仍坚持每月定期给小学生、大学生们开课。

  “大歌要与时俱进,让年轻人感受到独特魅力。”同样带队来参加比赛的黎平县双江镇黄岗村歌队队长吴成龙说。2018年,这位侗族大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在村里开设了“月也(侗语,意为做客)侗歌学堂”,为晚上农闲或辍学待业的村民们免费教唱侗歌。

  “在保留风味的基础上,非洲鼓、木吉他等外来乐器也可以加入伴奏。当年轻人发自内心喜欢上大歌,传承就不再是问题。”吴成龙说,现在跟着他长期学歌的村民已有五六十人。

  循着“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更多热爱大歌的侗族青年回到家乡。“村里交通好了,本地好木料在家门口就能制成家具,销路更是不愁。”几年前从广东回乡开设家具厂的剑河县磻溪镇小广村村民潘玉秋说:“不仅有了更多时间和大家一起排练、代表家乡到更大舞台上唱歌,还能带动更多乡亲就业。”

  近年来,通过“百村歌唱大赛”“100个传承保护发展示范村”“百村传统经典民歌数字化”等一系列整体性保护工作的实施,黔东南州基本实现了“侗族大歌流布聚居村寨村村有歌队,80%以上的村民能唱10首以上传统侗族大歌和新编侗族大歌”的目标,合计培养了100多名优秀侗族大歌骨干辅导员、1000多名优秀传承人。

  如今,黔东南黎平县肇兴、地扪、堂安等地文旅业聚起侗族大歌歌队近百支,从业人员近2000人,每支歌队年均演出30场,人均每年从中收入2000元。吴成龙说:“歌声引来了八方贵客,村寨在歌声中洋溢着生机和活力,更让年轻人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

  (本报记者 陈冠合 吕慎)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吕慎、王东、陈冠合、张胜、王斯敏)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理响中国|社科青年开讲啦】杨洪源:解码中国式现代化之突破

      杨洪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今天,我们继续来说中国式现代化,聊一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了哪些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

    时间:06-27
  • 充分激发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央视快评】充分激发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党和国家事业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希望共青团中央深入贯彻党中央要求,切实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党赋予的使命任务,传承弘扬优良传统,坚持改革创新,更好把青年一代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接续奋斗。”6月26...

    时间:06-27
  • 习近平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 切实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党赋予的使命任务 充分激发广大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6日下午在中南海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和国家事业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希望共青团中央深入贯彻党中央要求,切实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党赋予的使命任务,传承弘扬优良传统,坚持改革创新,更好把青年一代团结凝聚在...

    时间:06-26
  • 提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范例

      从浙北水乡,到浙中丘陵,再到浙西南山区,万千乡村各美其美,一幅环境优美、产业富美、生活和美的画卷在之江大地徐徐铺展。“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农村人居环境深刻重塑,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乡村治理效能有效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持续改善,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千万工程”是习近...

    时间:06-26
  • 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体系中新的核心话语

    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体系中新的核心话语唐小芹 付晶晶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以其鲜明的标识性、时代性、重要性深刻影响着党的执政...

    时间:06-22
  • 说文解词|从“革故鼎新”里探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及“创新”,“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可见创新对今天的社会发展尤为重要。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全局视野布局党和国家发展各项事业,强调“既要勇于‘破’,又要善于‘立’”,辩证取舍、推...

    时间:06-22
  •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寄语毕业生:做堪当中国式现代化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晴夏深,青春散场。奔赴山海,师恩难忘。2023届毕业生正收拾行囊,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新的人生篇章。按下快门,如何更好告别学生身份?鹏程万里,如何担当兴国之重任?又到一年毕业季,大学书记、校长的殷殷期盼语重心长。人民网特别推出“2023大学毕业季‘最后一课’”系列报道,愿同学们带着这份叮嘱勇敢地奔赴下一旅程。 人民网...

    时间:06-21
  • 创造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匹配的新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全面认识中华文明历史底蕴,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全面部署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坚定文化自信、担...

    时间:06-21
  • 以高质量终身教育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原标题:以高质量终身教育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终身教育是国家推进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的重要手段,是服务人民群众终身学习的重要平台,承担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责任。当前,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担负起时代赋...

    时间:06-20
  • 以新型工业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作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重要目标,并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为此,必须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实践要求,牢牢把握四个方面的原则和重点。  第一,注重把握技术先进性,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时间:06-1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