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23日,根据陈彦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主角》在首都剧场上演;3月25日、26日,根据陈忠实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白鹿原》又登上了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舞台。都是将陕西本土作家荣获茅盾文学奖作品改编成戏剧,都洋溢着浓浓的陕西方言和风土人情,连续将经典文学打造成舞台佳作的陕西人艺,不仅让首都舞台刮起了“陕西风”,也让更多人见证了从“文学陕军”到“戏剧陕军”的探索之路。
《白鹿原》剧照。
《主角》剧照。本报记者方非摄
陕西方言陕北风情别有韵味
陕西人艺《白鹿原》已经是第9次晋京演出,依然一票难求,口碑爆棚。该剧是国内第一个实现六年内巡演466场,同时在西安完成百场驻演的精品佳作,开创了中国话剧“巡演+驻演”的先河。去年2月在陕西大剧院首演的话剧《主角》虽然是首次来京,但因为荣获了第十七届文华大奖和第六届华语戏剧盛典四项大奖,所以也格外受到关注。每场长达215分钟的演出结束时,演员们都要进行六次谢幕,现场掌声、欢呼声不断。
“最开始看陕西人艺的《白鹿原》,是因为被陈忠实老师的原著吸引,看完觉得太震撼了!所以现在只要看到是陕西人艺的话剧,就会很感兴趣。他们的戏都是根据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改编的,很有吸引力!”观众何苗已经看全了陕西人艺的“茅奖三部曲”《白鹿原》《平凡的世界》和《主角》,每一部都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起初还担心自己能不能听得懂陕西方言,现在感觉这些戏就应该用方言演,才能这么生动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