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从昨晚开始,备受期待的上海昆剧团55出全本《牡丹亭》,作为文旅部主办的“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剧目,在中央歌剧院舞台上连演三天,呈现汤显祖原著精髓,复原昆曲雅韵。
汤显祖《牡丹亭》传世400多年,是我国戏剧文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一颗夺目的明珠。上海昆剧团作为全国唯一将55出全本《牡丹亭》全部搬上舞台的昆剧团,展示了其40多年的深厚积淀、“五班三代”的传承精神。蔡园摄
■舞美气质饱满浓烈与众不同
此次上昆全本《牡丹亭》进京演出,安排在了去年刚刚建成的中央歌剧院新剧场。这个拥有全国歌剧院最大乐池和极佳声学效果的剧场,为这部昆剧大戏的演出增添了更多气势。该剧首次亮相北京舞台,也吸引了众多业界人士和戏迷前往。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亲自到场。两位主演罗晨雪、胡维露的指导老师、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张静娴和岳美缇也都来到现场。
“旧中见新、新中有根。精神上忠于原著,表现上力求创新。”这是导演郭小男对全本《牡丹亭》提出的创作理念,也是该剧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点。昨晚亮相在众人面前的上昆全本《牡丹亭》无论是舞台呈现,还是演员表演,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似大多数昆曲演出的素雅舞台,舞美设计师黄海威结合宋明历史文化和美学特征为这部作品设计的舞美和多媒体视觉,让演出还没开始,就流露出一种饱满浓烈的气质。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舞台的转台处理,如行云流水般展现出闺阁、花园、社会等不同空间,前一场戏还是姹紫嫣红的后花园,后一场戏已经是金戈铁马的战场。《牡丹亭》场景宏阔,曲折跌宕,转台不仅解决了55出全本时空转换的难题,让复杂的换场和迁景用最流畅的方式完成,也有助于控制演出节奏和时长。因此演出虽然多达二十一出,将近三个小时没有中场休息,却不让人感觉漫长,也几乎无人中途离席,都沉浸在这虚实结合、唯美诗意的舞台氛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