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53门体育课背后的体教融合——专访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主任林致诚

2023-11-11 14:37:3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南宁11月11日电 题:53门体育课背后的体教融合——专访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主任林致诚

  新华社记者林德韧、覃星星、徐海涛

  高尔夫球、攀树运动、潜水、帆船、三边足球、桨板、击剑、中华射艺、极限飞盘……厦门大学这些独具特色的课程备受同学们喜爱。多达53门课程的体育课选课单,也被学生们形象地比喻为“体育超市”。

  近日,来到广西参加首届学青会的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主任林致诚向新华社记者介绍了厦门大学在体育教学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1921年,厦门大学创办之初就设立了“体育部”。陈嘉庚先生“提倡体育,恢复国民健康为振兴教育的先决问题”的思想理念影响了一代代厦大人。在不断的历史传承中,厦门大学形成了良好的校园体育风气。

  目前,厦门大学体育课程涵盖了竞技体育、休闲体育、时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和保健体育等领域,包括民族传统体育、形体塑身与健身健美、户外拓展训练、小球类和大球类等系列课程。

  “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同学们能喜欢体育课,不管同学们一开始喜欢体育还是不喜欢体育,都能喜欢上体育课,从而热爱体育。”林致诚说。

  林致诚介绍,过去有一种现象,就是即使是爱好体育的学生也未必喜欢上体育课,因为有些体育课课程内容过于传统,无法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我们拓展学校体育资源,开了这么多课程,让更多学生能喜欢体育课,能选到自己喜欢的项目,上课才有乐趣,体育就有更大可能成为同学们的终身习惯。”

  林致诚说,为了让同学们能有更多机会选到喜欢的课程,厦门大学从2002年开始试行并逐步推广“三自主”课程体系,即自主选内容、自主选教师、自主选时间,规定大学四年内任何一学期都可以选体育课程,给学生更大的选课自主性和自由度。

  在培养兴趣的同时,厦门大学还拓展了体育课的实用性,将体育课与其他专业所需的专业技能绑定,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比如,攀树课是厦门大学热门体育课之一,同时也是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定制化体育课程。该学院生物专业的学生,因时常会去野外实习,进行标本采样等活动,所以需要掌握一定的野外生存技巧,攀树课就成为学生们掌握技能的很好途径。

  林致诚介绍,在该专业学生户外实习阶段,体育老师也要到学生们户外实习的地点专门去上体育课,所有该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参与体验。体验之后,教师们还会选拔一部分学生参与进阶课程,这些参与进阶课程的学生,也有机会爬到高大的树木顶端,进行调查和研究。“这就把体育课跟专业课教学完美结合了起来。”

  2009年,厦门大学设置游泳和马拉松两个特色体育学分,拓宽学生获取体育学分的渠道。从2011级开始,将游泳列为必修学分,规定学生未取得游泳学分则不能毕业。

  林致诚介绍,十余年间,厦门大学有上万名学生选修过马拉松课。“马拉松课的老师教孩子们怎么科学地去锻炼,其实跑步是最简单、效率最高的一个体育运动,我们的马拉松课效果非常好,很多学生修完这门课就可以去跑半马了,其中很大比例还跑了全马。”

  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方面,厦门大学的棒球队、田径队、男子篮球队、帆船队、舟艇队、啦啦操队等都曾参加国际比赛,在亚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赛事中取得较好成绩。20多支运动队每年都参加国内各级各类比赛,多次在全国性各单项锦标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在群体活动普及方面,厦门大学有35个体育社团,社团成员近5千人,每个体育社团都配备相应的指导老师,体育社团管理规范、活动精彩、育人成效显著,每年承办校级体育赛事50余项,举办课外体育课堂500余次,服务师生超4万人次,通过打造同学身边触手可及的精彩体育赛事体系,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氛围,增强体育赛事吸引力,推动体育课内外一体化。

  林致诚表示,厦门大学在体教融合方面进行了丰富实践,通过丰富的体育课程吸引学生热爱体育,通过精彩的体育赛事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通过高水平运动队的引领示范提升体育影响力,以体树德、以体增智、以体育美、以体促劳,让体育成为更多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让更多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新华全媒+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监测将覆盖35岁以上人群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顾天成、李恒)记者15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获悉,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4部门近日联合制定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部署深入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专项行动。   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建立覆盖全国的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控和早诊早治体系;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心...

    时间:11-15
  •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癌症、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公布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个部门联合制定公布《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   记者:董瑞丰、李恒、顾天成   编辑:刘媛媛   设计:段崧玮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技术局联合出品...

    时间:11-15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  11月16日出版的第22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文章强调,随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深入推进,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总结新时代10年的实践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

    时间:11-15
  • 转扩!有关肺炎支原体感染的6个关键知识点

      随着各地陆续入冬,呼吸道疾病已进入高发季节,多种呼吸道疾病交织叠加。其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广受关注。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哪些特点?相较成人,为什么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比例更高?哪些情况需要做“肺灌洗”?肺炎支原体感染有没有后遗症?有关肺炎支原体感染的6个关键知识点,一起了解。     【相关阅读】     热点问答来了!...

    时间:11-15
  • 我国2023年电影总票房突破500亿元

      记者11月15日从国家电影局获悉,截至11月14日,我国2023年电影总票房为500.01亿元,总观影人次为11.79亿。其中,国产影片票房为419.89亿元,国产影片市场份额为83.98%。票房过亿影片58部,其中国产影片39部,进口影片19部。(记者王鹏)...

    时间:11-15
  • 胡春华会见2023年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外方参会代表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  全国政协副主席胡春华15日在北京会见出席2023年中国经济社会论坛的外方参会代表,双方围绕继续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议题进行了交流。...

    时间:11-15
  • 时政镜距离|世界期待中国声音

    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将在美国旧金山举行 这是在美国旧金山拍摄的2023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国际媒体中心的海报。 2023年11月12日,记者在美国旧金山的2023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国际媒体中心内工作。 2023年11月12日,在美国旧金山,记者经过2023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国际媒体中心内的一幅海报。 亚太经济合作组...

    时间:11-15
  • 怕冷的赶紧转走!实用暖身指南,教你从头暖到脚

      近期,受冷空气持续影响,多地降温明显,如何做好防寒保暖尤其重要。冬季人体抗寒能力下降,头部、背部、腰部等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不同的暖身方法,针对不同部位,都有哪些暖身秘诀,一起来看这份实用暖身指南,教你从头暖到脚。(编辑/视频剪辑:冯文雅 终审:陈竞超 综合人民日报、中国天气网等媒体报道内容)...

    时间:11-15
  • 守护清水北上 夯实国家水网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10周年,累计抽引长江水400多亿立方米   守护清水北上 夯实国家水网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供图   核心阅读   2013年11月15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10年来,累计抽引长江水400多亿立方米,缓解苏北、鲁北和胶东半岛缺水问题,惠及沿线超6800万人。南来之水汩汩北...

    时间:11-15
  •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南水北调东线通水10周年

    2023年11月15日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10周年 10年来 调水入山东61.4亿立方米 直接受益人口超过6800万人 2019年以来 东线北延应急供水工程 向冀津调水5.87亿立方米 从江都水利枢纽起步 用世界最大规模的泵站群 一级又一级 托举长江水 一路向北流 区域水资源配置格局进一步优化 沿线河湖生态环境复苏持续推进 防洪排涝...

    时间:11-1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