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黄河篇丨内蒙古河套地区:清洁取暖让民心更暖天空更蓝

2023-11-12 16:41:5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呼和浩特11月12日电 题:内蒙古河套地区:清洁取暖让民心更暖天空更蓝

  新华社记者李云平

  眼下已到我国北方地区供暖时节,记者在地处黄河“几字弯”的内蒙古河套地区走访发现,当地持续实施煤改电清洁取暖工程,让群众告别传统取暖方式,为居民营造了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守护城市碧水蓝天。

  眼下,尽管室外气温已下降到零下12℃左右,但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干召庙镇民主村村民唐兴天的家里暖意融融。66岁的唐兴天说:“在政府补贴政策支持下,今年冬天我家实施煤改电,把火炉换成空气源热泵进行电取暖,家里特别暖和,温度基本稳定在22℃左右,再也不用生炉子,真的是又省事儿又干净。”

  记者在唐兴天家里看到,10多平方米的客厅窗明几净,摆放的几盆绿植生机勃勃,老伴徐凤花正在擦拭暖气片。正在入户走访的民主村党支部书记张三明指着在唐兴天家安装的煤改电温度控制器告诉记者:“每户煤改电设备总造价为1.8万元,农户只拿3600元,其余都是政府补贴。煤改电设备用电实行分表计量,享受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晚上电价仅为0.165元/度,比过去生火炉省钱。”

  临河区农村人口较多,冬季取暖是当地重要的民生工作。临河区住建局副局长张子奇说:“截至目前,临河区已有将近2.7万户农户完成煤改电,为村民清洁采暖提供安全保障。”

  工作人员指导乌拉特后旗呼和温都尔镇广林村村民王顺才(左一)使用煤改电设备。新华社记者李云平 摄

  在乌拉特后旗呼和温都尔镇广林村,村民王顺才家刚刚完成煤改电。王顺才说:“我使用了50多年的‘煤炉子’终于换成‘电炉子’,只要一按开关,几分钟后家里就热了,既方便又安全,再也不用惦记着半夜起来给炉子加炭了。”

  记者在广林村走访发现,在政府专项补贴支持下,全村已有345户农户完成煤改电,占总户数的96%。广林村党支部书记杨旭说:“村民完成煤改电后,随时随地能用手机App开关取暖设备、设置温度,操作非常简单,不仅环保,还降低了冬季取暖成本,让电力取暖成为群众用得起、用得好的过冬取暖方式。”

  乌拉特后旗地处巴彦淖尔市农牧结合带,农户居住较为分散,集中供暖成本偏高。乌拉特后旗住建局局长胡伟说:“我们从2022年开始统筹推进煤改电工作,总投资超过1亿元,对未集中供暖的3130户农村居民实施煤改电项目,率先在全市完成农户清洁取暖任务,确保所有农户取暖更安全、更卫生、更实惠。”

  据介绍,巴彦淖尔市冬季清洁取暖项目(2022年至2024年)被纳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总投资约47.66亿元。其中,煤改电项目投资约38亿元,共涉及居民11.41万户,用户自筹资金不超过总投资的20%,剩余由中央专项资金支持和地方配套资金匹配。

  巴彦淖尔市住建局副局长王志强说:“全市实施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后,可实现年替代散煤46.21万吨、节约标煤25.1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5.81万吨,基本消除重度污染天气,从根本上解决冬季大气污染问题。”

  据了解,巴彦淖尔市实施煤改电项目后,每户居民冬季取暖所需电费为1500元到2100元,低于过去的燃煤采暖成本,有效缓解群众采暖费用支出压力,让民心更暖、天空更蓝。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教育部公布第二批1000所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

      记者11月14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公布第二批1000所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试点周期为两年。   据介绍,试点学校试点周期结束后,评估合格的将授予“全国急救教育学校”称号。   通知一并发布《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指南》,从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两个方面部署推进试点工作。   指南提出,各试点...

    时间:11-14
  • 国内最大纵坡双幅转体梁成功转体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樊曦)记者从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14日,由中铁二十四局承建的福建龙岩市工业东路延伸段跨铁路立交桥转体梁成功实现空中转体,顺利跨越3条铁路既有线。该桥转体梁重达2.2万吨,为国内最大纵坡双幅转体梁。   据中铁二十四局项目负责人田策策介绍,龙岩市工业东路延伸段跨铁路立交桥工程位于龙岩...

    时间:11-14
  • 习近平致2023两岸企业家峰会10周年年会的贺信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 习近平致2023两岸企业家峰会10周年年会的贺信   值此两岸企业家峰会成立10周年之际,我谨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峰会全体会员和与会嘉宾致以诚挚的问候!   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两岸同胞是命运共同体。两岸企业家峰会是两岸企业及工商界人士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为促进两岸经济合作、深化两岸融合...

    时间:11-14
  • 习近平向2023两岸企业家峰会10周年年会致贺信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14日向2023两岸企业家峰会10周年年会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两岸同胞是命运共同体。两岸企业家峰会是两岸企业及工商界人士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为促进两岸经济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峰会广泛团结两岸企业界、工商界,...

    时间:11-14
  • 我国科研团队建成“数字家蚕”共享分析平台

      记者从西南大学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悉,实验室代方银教授团队取得最新科研成果——“数字家蚕”共享分析平台,对于推动家蚕泛基因组成果在功能基因组、基因组选择和分子设计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核酸研究》在线发表。   在现代蚕学研究和育种实践中,泛...

    时间:11-14
  • 热点问答来了!今冬呼吸道疾病防治划重点

         随着各地陆续入冬,呼吸道疾病已进入高发季节,目前肺炎支原体、新冠感染、流感等多种呼吸道疾病交织叠加。为什么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比例更高?如何区分流感与普通感冒、流感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如何有效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哪些人需要接种流感疫苗?哪些重点人群,哪些重点场所需要格外关注?热点问答来了!  健康科普...

    时间:11-14
  • 中国文著协第三届理事会选举产生

      新华网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 王志艳)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13日在京召开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产生第三届理事会,柳建伟当选会长。   大会通过了《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第二届理事会财务报告》《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章程修正案(草案)》、《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资产管理办法》,并...

    时间:11-14
  • 北京:220多项文物保护工程助力大运河文化传承发展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 罗鑫)全长82公里的大运河北京段,古迹丰富、人文荟萃,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印记。近年来,北京坚持保护第一,统筹做好大运河北京段沿线建筑遗迹和文物的保护修缮,实施文物保护工程220多项,让古老文化遗产焕发新生机。   这是记者从13日在北京举办的2023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暨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

    时间:11-14
  • 国家文物局印发《水下考古工作规程(2023年)》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遗址画面。新华社发   记者近日从国家文物局获悉,为加强水下文物保护管理,规范水下考古工作流程,确保水下考古工作人员和文物安全,国家文物局组织编制《水下考古工作规程(2023年)》,对水下考古工作进行规范。   据介绍,规程分为正文、附录和表格样式三部分。正文部分以水下考古工作流程为主线,明确了水下考...

    时间:11-14
  • 2023京杭对话暨运河文化节:共话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

      新华社北京11月13日电(记者罗鑫)2023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暨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开幕式·主论坛13日在京举办,国内外政产学研各界嘉宾共同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建言献策。   白浮泉复涌、大运河京冀段通航,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放在即、路县故城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将于明年面向社会开放……北京市将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作为全...

    时间:11-1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