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新华视点丨“家门口”就医,不仅要“有”还要“优”——“深化医改新观察”系列报道之一

2023-11-13 17:00:4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1月13日电 题:“家门口”就医,不仅要“有”还要“优”——“深化医改新观察”系列报道之一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董瑞丰、李凡、陈弘毅

  为超大规模人口提供可及的优质医疗服务,是一道世界性难题,也是中国深化医改的必答题。

  一面是90%的家庭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医疗点,一面是好医院、大专家依然“一号难求”。如何让老百姓不仅方便“看上病”,也方便“看好病”?

  大病重病在本省就能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瞄准这一关键目标,“家门口”看病就医加速从“有”向“优”破题。

  中小城市患者如何能看到大专家

  71岁的许老太家住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一直想着去“大医院”给腰椎间盘的老毛病“动一刀”。浙江来的医师团队在本地为她施行微创手术,不到5天,许老太走出了医院。

  2022年开始,浙江省人民医院和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共建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从钱塘江畔到乌蒙高原,跨越1800公里,20名业务骨干参与垂直管理、合作建设3个诊疗中心和5个重点临床学科。

  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的医师团队在为患者进行手术。(王磊波 摄)

  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行政院长张骏说,要以同样的质量和标准,再建一所好医院。

  优质医疗资源不均衡不充分,一直是就近看病就医的难题。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成为关键探索。

  “目前我国已确定五批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覆盖所有医疗资源薄弱省份。”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实施以来,1400余项诊疗技术平移至输入省份,填补了300多项省域医疗技术空白,相关专科的跨省就医人数明显下降。

  从前要跨省份到大城市才能做的手术,现在本地有了专家带头。今年8月,在乌鲁木齐,北京儿童医院新疆医院的专家成功为一名患有罕见病的15岁女孩进行手术;9月,在山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组成巡回医疗队,走进多个市县开展医疗帮扶及义诊活动。

  大城市来的专家能“驻”多久?改革的配套措施必不可少。

  接受采访的部分医院负责人表示,输出医院更多承担的是公益性任务,但同时也应根据输入地的整体发展水平,围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立相应的财政投入、利益分配或绩效体系,让输出医院有动力持续干。

  还有医改专家表示,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不能只靠外地专家,重点还是“传帮带”培养当地人才,让他们迅速积累看疑难重症的经验、提高做高难度手术的技能,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已基本完成规划布局,下一步重点是推动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有关负责人说。

  优质医疗资源怎样实现扩容下沉?

  “CT显示,肺上有个微小结节。”8月的一天,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溶溪镇中心卫生院,医生王守文给患者做出诊断。

  镇卫生院新建了CT室,很多时候不用再赶往县医院,极大方便了群众看病。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守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根据最新公布的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这道“防线”不断健全。截至2022年底,全国建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近98万个,卫生人员超过455万人。第六次卫生服务统计调查显示,我国90%的家庭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

  实现街道、社区与乡镇、农村全覆盖的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面临人才短缺、水平不足等现实瓶颈。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部分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信任度不高。还有相当一部分村卫生室没有纳入医保定点,老百姓不想去、不愿去。

  在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原主任郭玉芬看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最大的难点在西部、在基层,特别是在乡村,需要解决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能不能”“行不行”“好不好”、群众“愿不愿意”“信任不信任”等关键问题。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诊疗水平,才能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合理就医格局。

  上级医院预留门诊号源优先向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推进中高级职称医师值守门诊,延长城市社区门诊服务时间……国家卫生健康委8月印发《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有针对性提升基层诊疗能力、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始终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不断为广大群众就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有关负责人说。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如何提质?

  完善分级诊疗,分层分级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是满足群众就医看病的治本之策。

  专家表示,关键是基层要能吸引和留住人才。在此基础上,才能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合理分级诊疗秩序。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招不来、留不住”的情况并不少见。2022年每万人全科医生数为3.28名,与2030年达到5名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有调查显示,待遇相对低、晋升空间小、社会认可度不高,是导致全科医生总量不足的主要原因。

  在深化医改的道路上,福建省三明市又一次做出探索。今年9月,当地印发《关于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人员管理的意见》,明确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将实施“县管乡用”,由各总医院(医共体)负责统一招聘、培训、调配和管理。

  2022年1月14日,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总医院便民门诊窗口,群众在咨询报销情况(许琰 摄)

  “要提高基层诊疗占比,必须让总医院医生去基层。”三明市副市长张元明介绍,自2017年以来,三明全市9个县(市、区)逐步建成以二、三级医院为龙头的区域紧密型医共体——“总医院”,打破县域内医疗机构横纵向壁垒,整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如今,要进一步推动县域医共体的人、事、钱等全面统筹,强化基层医生编制和补助保障改革,实现医共体内“一家人”“一条心”“一本账”。

  在三明市永安总医院院长廖冬平看来,随着三明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实施“县管乡用”,县域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乡镇将会加速,基层医疗人才队伍也将更加稳定,真正推动分级诊疗“开花结果”。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同时,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夯实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黄河上游在建装机最大水电站下闸蓄水

      新华社西宁11月14日电(记者解统强)记者从国家能源集团青海玛尔挡水电站获悉,国家能源集团青海玛尔挡水电站14日正式下闸蓄水,标志着该电站正式进入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前的冲刺阶段。   据了解,玛尔挡水电站是黄河上游在建海拔最高、装机最大的水电站。水电站蓄水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将水库水位蓄至3240米,工程具备发电...

    时间:11-14
  • 全国妇联启动2023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社会化推荐报名工作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黄玥)记者14日了解到,全国妇联即日起启动2023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社会化推荐报名工作。   2023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社会化推荐将采取本人自荐、他人举荐、单位推荐的方式。凡符合评选条件的优秀女性均可通过社会化推荐渠道参评全国三八红旗手,报名不设名额限制。经资格审查、组织审查、评委会评审...

    时间:11-14
  • 新华全媒+丨当常见慢病遭遇“银发浪潮”——透视中国糖尿病防治危与机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 题:当常见慢病遭遇“银发浪潮”——透视中国糖尿病防治危与机   新华社记者顾天成、李恒、龚雯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成人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当常见慢病遭遇“银发浪潮”,我国糖尿病防治工作如何应对挑战?社区诊疗能否支撑慢病防治网?怎样告别“甜蜜...

    时间:11-14
  • 微纪录片|起航

      2015年6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天津市被赋予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的功能定位,天津航运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这也改变了岸桥操作员尹明的命运。   2021年,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投产运营。尹明从冬天冷夏天热的岸桥驾驶室搬进了1公里以外的智控中心。工作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已经在...

    时间:11-14
  • 文旅新探丨寻迹浙江雁荡山的人文印记

      “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北宋文学家沈括在其著作《梦溪笔谈》中这样描述他心中的雁荡山。   位于温州乐清的雁荡山,东临浩瀚大海,因而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江南渐凉时刻,记者沿着历代文人的足迹,在山水交汇之间感悟“海上名山”蕴藏的人文印记。   位于温州乐清的雁荡山。 新...

    时间:11-14
  • 应急管理部:将建立“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叶昊鸣、魏弘毅)应急管理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刘为民14日表示,2023“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部长论坛将于16日在北京举办。届时将宣布正式建立“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   刘为民是在应急管理部当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作此表述的。他表示,本次部长论坛将...

    时间:11-14
  • 全国人大常委会安全生产法执法检查组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 全国人大常委会安全生产法执法检查组14日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总结执法检查工作,研究讨论执法检查报告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东明、郑建邦、彭清华出席。   在听取有关汇报和意见建议后,王东明指出,这次执法检查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的重要举措,自7月份启动以来取...

    时间:11-14
  • 2023两岸企业家峰会10周年年会开幕式在南京举行 王沪宁宣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并致辞

      新华社南京11月14日电 2023两岸企业家峰会10周年年会开幕式14日在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出席,宣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并致辞。   王沪宁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阐明了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两岸同胞是命运共同体的共识和道理,宣示了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

    时间:11-14
  • 教育部公布第二批1000所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

      记者11月14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公布第二批1000所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试点周期为两年。   据介绍,试点学校试点周期结束后,评估合格的将授予“全国急救教育学校”称号。   通知一并发布《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指南》,从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两个方面部署推进试点工作。   指南提出,各试点...

    时间:11-14
  • 我国已探索形成舰载机飞行学员招收选拔特色模式

      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组织舰载机飞行学员驾驶战机飞赴预定空域,开展飞行训练(2023年8月23日摄)。新华社发(姜涛 摄)   新华社青岛11月14日电(记者黎云、孙鲁明)海军招飞工作会议14日在山东青岛举行。记者在会上获悉,我国海军舰载机飞行学员在招收范围、选拔手段、培养模式上不断拓展优化,逐步形成舰载机飞行学员招收选拔特色模...

    时间:11-1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