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杂交水稻之父”的梦想正在非洲实现

2023-11-15 16:51:3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三亚11月15日电 14日上午,参加第二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的非洲国家代表来到三亚水稻国家公园参观。在袁隆平铜像前,外宾们纷纷插下杂交水稻秧苗,缅怀这位“杂交水稻之父”。

  这是11月14日拍摄的第二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开幕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走进杂交水稻新品种展示田,外宾们捧起金黄饱满的稻穗仔细观察,又现场观看机械化插秧、无人机播种等新技术。对于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说,杂交水稻并不陌生,中国培育的不少品种已经为他们国家的农民带来了连年丰收。

  4年前,袁隆平在三亚出席首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时表示,希望杂交水稻在非洲各个国家发展起来,解决非洲的粮食安全问题。

  如今,在广袤的非洲大地上,他的心愿正逐步实现:在众多中国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的努力下,已有20多个非洲国家种植了中国杂交水稻。

  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金轲介绍,中国农科院与盖茨基金会合作,已向9个非洲国家发放超过1000份绿色超级稻材料,累计推广面积5.7万公顷,比当地品种增产20%以上。

  在布基纳法索,过去水稻每公顷产量通常仅两三吨,达到5吨已是很高水平。从中国引进杂交水稻后,每公顷产量能达10吨以上。同时,引进的矮杆水稻品种生长周期更短、口感更好、抗病能力更强。

  布基纳法索农业、动物和渔业资源部副部长高苏·萨努说,过去该国每年需花费1600多万美元进口大米。从中国引进杂交水稻后,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基本实现了大米“零进口”。

  “节省下来的钱可以用于其他民生改善项目,所有民众都能受益。”他说。

  围绕杂交水稻,一批高效栽培新技术加快向非洲传播。近几年,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李刚华数次往返于中国和非洲,让“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等技术在非洲落地生根。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如今莫桑比克部分地区的水稻产量已达每亩600公斤,较以往翻了三倍多。

  11月14日,参加中非农业合作论坛的嘉宾在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大茅村共植中非友谊林。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我希望传播中国先进的农业技术、农业发展理念,帮助非洲国家发展现代农业,培训当地农技人员,让中国水稻技术在非洲落地生根。”李刚华说。

  更具创新性、突破性的品种也加快在非洲落地。像韭菜一样割一茬长一茬,一次播种多次收获……云南大学胡凤益团队利用多年生野生种和一年生栽培种杂交,成功培育成多年生稻栽培品种并进行商业化生产。

  第二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期间,他介绍了多年生稻“扎根”非洲的最新进展。在布隆迪、马拉维、科特迪瓦、塞内加尔、乌干达等非洲国家,他的团队都进行了试验示范种植。结果表明,多年生稻在这些区域可连续种植收获七个季节,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您一定要来赞比亚,和我们的科学家交流,教我们怎么做。”赞比亚农业部部长鲁本·菲里对此充满兴趣,并在致辞中向胡凤益发出热情邀请。

  当前,在气候变化、地缘冲突、经济放缓等因素叠加下,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更趋严峻。与会非洲嘉宾普遍表示,希望与中国加强杂交水稻育种、栽培与加工等全链条合作。

  中国农业农村部在论坛期间提出开展非洲粮食作物产能提升行动。将围绕粮食体系可持续转型、水稻价值链提升等,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实施合作项目,助力非洲国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杂交水稻的发明很了不起,袁隆平也是我们非常崇敬的专家。”高苏·萨努说,希望更多中国杂交水稻技术能够传播到非洲,这对于布基纳法索乃至整个非洲消除饥饿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记者罗江、陈凯姿、钟群、王军锋)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AIGC海报|重温习近平主席APEC金句

      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应邀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深化亚太合作提供重要指引、激发强劲动力。   总策划:任卫东   策划:孙承斌 李忠发   出品:李俊   监制:常爱玲 齐慧杰 周宁 令伟家   统筹:于卫亚 黄...

    时间:11-17
  • 2023“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部长论坛在京举行 刘国中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记者王宾)2023“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部长论坛16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刘国中表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有力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中国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

    时间:11-16
  • 我国加快推进省级水网建设

      新华社济南11月16日电(记者刘诗平)水利部部长李国英16日表示,我国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各地水利部门要准确把握省级水网建设的目标任务,全力推进省级水网建设。   李国英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的加快省级水网建设现场推进会上说,先导区省份科学规划、积极实施,强力推进省级水网建设,目前已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

    时间:11-16
  • 纪录电影《象行记》项目在云南西双版纳启动

      新华社昆明11月16日电(记者赵珮然)纪录电影《象行记》16日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举行项目启动仪式。影片以2021年云南野生亚洲象“北上南归”事件为故事切入点和线索,将首次把云南亚洲象的故事搬上全球院线银幕。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在致辞中表示,《象行记》是一次中国、加拿大、新加坡三国影视机构合作...

    时间:11-16
  • 山西省吕梁市永聚煤矿火灾事故现场救援结束 已致26人遇难38人受伤

      11月16日7时许,山西吕梁市永聚煤矿一办公楼发生火灾。记者16日从山西省吕梁市政府新闻办了解到,现场救援工作已结束。截至目前,事故已造成26人不幸遇难,38名伤者正在接受救治。   记者:原勋、梁晓飞、李紫薇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时间:11-16
  • 吴德熙: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让当地医生持续提高医疗水平

      11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请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第2、3、4批援多米尼克中国医疗队队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吴德熙表示,医疗援外注重在当地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让当地医生持续提高医疗水平。   编辑:高菲菲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时间:11-16
  • 收托不应超5人 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发布

      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记者李恒)为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托育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消防救援局近日制定公布《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试行)》。办法共二十二条,包括制定依据、适用范围、登记备案、服务内容、人员资质、房屋设施、安全健康、监督管理等内容。   办法规定,家庭托...

    时间:11-16
  • 北京公示三山五园地区首批传统地名保护名录

      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记者郭宇靖)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北京为三山五园地区展示“历史名片”。11月16日起,三山五园地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在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海淀区政府网站上进行为期30天的公示,共包括圆明园等421处地名。   三山五园始建于辽金、形成于清鼎盛时期,是以北京西北郊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历史时...

    时间:11-16
  • 乡村振兴丨湖北柴岗村:花椒成为“致富树”

      新华社武汉11月16日电 题:湖北柴岗村:花椒成为“致富树”   新华社记者闫睿   11月中旬,在地处湖北中部的荆门沙洋县沈集镇柴岗村,丘岗地上成片的花椒树丛中,三五村民一组给花椒树喷洒防冻营养液,细心呵护着这些让他们过上幸福生活的“致富树”。   “别看这一茬新栽种的花椒树苗只有二三十厘米高,3年左右就能挂果有收成...

    时间:11-16
  • G60科创走廊着力打造“创新廊道”新标杆

      新华社上海11月16日电 题:G60科创走廊着力打造“创新廊道”新标杆   新华社记者姜微、姚玉洁、龚雯   11月8日,随着一声发车指令,一列满载39标箱输配电设备及工程机械、光学仪器等货物的列车缓缓驶出,沿着中老铁路驶向老挝和缅甸。第六届进博会期间,2023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要素对接大会在上海举行,近千名参会者...

    时间:11-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