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桥头、街巷变成剧场,人才、业态不断生长,乌镇戏剧节走过十载 艺术气息在水乡流淌

2023-11-17 07:39:49

来源:人民日报

  戏剧、音乐、市集……不久前,第十届乌镇戏剧节举办。从第一届到第十届,戏剧节在这座江南古镇生根发芽,不仅培育了戏剧力量和艺术氛围,还融入了当地的生活方式,带动文旅、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悄然发生。

  戏剧、音乐、市集……不久前,第十届乌镇戏剧节在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乌镇举办。本届戏剧节以“起”为主题,呈现11个国家及地区的28部特邀剧目87场演出、18组青年竞演、12场小镇对话、12个戏剧工作坊、27场朗读会、6大展览、2000余场古镇嘉年华。

  当古镇遇见戏剧,当传统遇见现代,10届乌镇戏剧节给当地带来了哪些改变?

  培育戏剧力量和艺术氛围

  戏剧,是10月乌镇的关键词。充满设计感的戏剧节海报、形式多样的戏剧嘉年华、风格各异的装置艺术,让乌镇充满了艺术的氛围。本届乌镇戏剧节特邀剧目集结世界名团与青年从业者,戏剧工作坊提供艺术理论和实践的辅助,为青年人的戏剧梦想搭建平台。

  乌镇戏剧节举办10届以来,在当地培育剧场搭建、舞台设计、剧场服务、品牌宣传等多方面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培育了当地的戏剧力量。2016年,学习戏剧表演专业的安迪回到家乡乌镇,创立了小剧社——乌青剧社。2016年,乌青剧社结合乌镇当铺文化,在古镇嘉年华上演互动戏剧《当》;2017年、2018年结合非遗曲艺带来一段相声……“乌镇戏剧节给我们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安迪说,“如果没有乌镇戏剧节,我可能不会开始戏剧生涯,也不敢想象能够用戏剧养活自己。”如今,安迪带着乌青剧社,在家乡演绎《故事里的家乡》《故事里的大运河》,给乌镇人带来更多原创话剧。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与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组建了“乌镇学徒制班”,让学生成为乌镇戏剧节志愿者,参与嘉年华巡游督导等工作。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童晓莹负责观众进场、音乐播放等。“以前没怎么接触过戏剧,但戏剧节让我对戏剧入迷。”童晓莹说,“这也让我对自己的酒店管理专业有了思考,旅游需要文化的注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魏哲浩说,戏剧节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观众与当地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

  文化传统和戏剧表达交流碰撞

  位于西栅景区西栅大街北侧的昭明书院,是乌镇里一处历史悠久的古迹。书院内留有明朝万历年间的“六朝遗胜”石牌坊。如今,维修得当、保护妥善的昭明书院成为乌镇一处景点,也是戏剧节期间的一处表演场所。

  昭明书院、木心美术馆、茅盾纪念馆、茅盾陵园……文化古迹和场馆散落乌镇,诉说着文化和历史。在乌镇戏剧节发起人、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向宏看来,乌镇拥有历史和文化,戏剧节又为这里注入了不一样的气质。

  10年来,乌镇戏剧节不断发展。古镇嘉年华把桥头、街巷变成舞台和剧场,让更多没走进剧场的观众感受戏剧艺术。今年古镇嘉年华在西栅景区的公共空间、水面甚至空中演出,包括巡游演出、装置艺术、即兴表演、多媒体影像等丰富的表演艺术形式。

  在北栅丝厂和粮仓,乌镇戏剧节举办了戏剧市集,推出乌镇戏剧节10周年展等。“新市井匠人市集”,集结全国各地的非遗匠人、戏曲好角儿,将浓缩的非遗文化搬进来。小镇图书馆免费向所有人开放。音乐、电影、潮玩、装置、阅读、展览、市集的加入,让戏剧节更多元、更开放。“戏剧成为小镇内容、小镇成为戏剧舞台。”陈向宏说。乌镇戏剧节有着生活化的独特魅力,逐渐融入当地的生活方式。

  乌镇西栅景区灯笼铺手工师傅高云超,是第二届乌镇戏剧节志愿者,“当时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话剧、舞蹈等艺术,很新奇。”高云超说。从第三届乌镇戏剧节开始,他来灯笼铺当起学徒。灯笼铺门口是嘉年华表演的一个点位,也成了他的绝佳看台。这几年,守着灯笼铺,看了皮影、小品、现代舞等表演,他也从学徒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手工师傅。“戏剧节带来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高云超将这些年看戏的体验和感悟融入灯笼设计。以前灯笼铺制作的五角星灯笼,用的是红色蜡光纸。他给五角星灯笼增加了镂空工艺,增加了纸张硬度,受到了游客的喜欢。

  以戏剧节为牵引,乌镇的文化传统和戏剧表达交流碰撞,带来富有特色的文化体验。

  带动当地文旅和经济发展

  “今年戏剧节热闹呀。”“我还带着孩子去看了戏剧市集。”戏剧节期间,开民宿的老板、做菜的厨师、开电瓶车的司机、带着孩子的年轻妈妈,都在谈论着戏剧。乌镇人计梦婷的父母在乌镇西栅景区经营民宿。从第一届乌镇戏剧节开始,父母和她就开始看戏。在她看来,乌镇戏剧节是一年一度的戏剧盛会,不仅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更让本地人感受到多样的艺术风格。

  10年来,乌镇戏剧节培育了众多当地观众。每年10月到乌镇看戏,已经成为很多当地人的保留节目。小朋友刘诗炀是乌镇戏剧节的“老戏迷”,她从3岁就开始到乌镇戏剧节看戏,现在已经9岁了。“今年看了舞剧、非遗展演、音乐表演……”小小年纪的她如数家珍,“一开始喜欢看街头表演,后来喜欢看剧情类戏剧。我还看了7岁小朋友的演出,没想到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小朋友也演得这么棒。”刘诗炀说。

  越来越国际范儿的乌镇,也吸引来更多国际人才。在英国旅游行业工作8年的魏哲浩,于2020年回国到嘉兴高校工作,目前在乌镇旅游景区挂职。在他看来,乌镇有乌镇戏剧节和世界互联网大会两大品牌,是一个国际化的中国古镇。尤其是乌镇戏剧节的举办,不仅在经济、文化和教育层面带来了积极影响,还让乌镇在乡村形象、品牌塑造等方面发生了重要的改变,每年能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前来旅游、投资、安家。

  在陈向宏看来,戏剧节给小镇建设、乡村振兴提供了一种探索新思路。“有人说,乌镇戏剧节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代城市化进程中属于中国小镇的一种文化追求,有人称之为一种新的乡建模式。”陈向宏说,“乌镇从旅游小镇发展到文化小镇,如今又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也是一种小镇力量。”(记者 王珏)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   任命刘俊峰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任命仇开明为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任命李洁鸿为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任命张予西为国家保密局副局长。   免去邓波清的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职务。...

    时间:11-17
  • 深化“多规合一”改革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记者日前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顶层设计基本形成、首部“多规合一”的国家级国土空间规划全面实施,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总体形成。   实现“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取得...

    时间:11-17
  • 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又出实招 延时门诊满足多时段就医需求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8月印发《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提出延长城市社区门诊服务时间,要求在无急诊服务且诊疗量较大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工作日门诊延时服务1至3小时,或酌情在节假日、周六周日等增加门诊服务时间,方便社区居民尤其是上班、上学等人群在家门口就近获得基本医疗、慢病配药、家医签约、健康咨...

    时间:11-17
  • 林改让森林的多种功能得到更充分发挥 生态美起来 百姓富起来

      日前印发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努力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各地积极支持林业产业发展,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有效促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政策支持,发展林业特色产业   走进四川省苍溪县陵江镇的志维油橄榄果家庭种植农场,一...

    时间:11-17
  • 张国清赶赴山西吕梁指导永聚煤矿一办公楼火灾事故救援和应急处置工作

    张国清赶赴山西吕梁指导永聚煤矿一办公楼火灾事故救援和应急处置工作时强调 全力做好伤员救治和善后工作 举一反三强力整治事故风险隐患   新华社太原11月16日电  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率国务院有关部门于16日下午紧急赶赴山西省吕梁市指导永聚煤矿一办公楼火灾事故救援和应急处置...

    时间:11-17
  • AIGC海报|重温习近平主席APEC金句

      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应邀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深化亚太合作提供重要指引、激发强劲动力。   总策划:任卫东   策划:孙承斌 李忠发   出品:李俊   监制:常爱玲 齐慧杰 周宁 令伟家   统筹:于卫亚 黄...

    时间:11-17
  • 2023“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部长论坛在京举行 刘国中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记者王宾)2023“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部长论坛16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刘国中表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有力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中国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

    时间:11-16
  • 我国加快推进省级水网建设

      新华社济南11月16日电(记者刘诗平)水利部部长李国英16日表示,我国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各地水利部门要准确把握省级水网建设的目标任务,全力推进省级水网建设。   李国英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的加快省级水网建设现场推进会上说,先导区省份科学规划、积极实施,强力推进省级水网建设,目前已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

    时间:11-16
  • 纪录电影《象行记》项目在云南西双版纳启动

      新华社昆明11月16日电(记者赵珮然)纪录电影《象行记》16日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举行项目启动仪式。影片以2021年云南野生亚洲象“北上南归”事件为故事切入点和线索,将首次把云南亚洲象的故事搬上全球院线银幕。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在致辞中表示,《象行记》是一次中国、加拿大、新加坡三国影视机构合作...

    时间:11-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