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课间10分钟从“静悄悄”到“有活力”要多久?

2023-11-10 17:11:0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  题:课间10分钟从“静悄悄”到“有活力”要多久?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10月31日,新华社“新华视点”栏目播发《除了上厕所不能随意活动?——部分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被约束现象调查》。11月3日,教育部明确表态:中小学校安排课间休息十分重要、十分必要,要求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

  教育部回应后,一些地方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受约束”现象是否有所改观?“新华视点”记者就此进行了回访。

  11月8日上午,记者来到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实验中学。随着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两两结伴或三五成群地走出教室,来到校园里的空地或操场上,丢沙包、跳皮筋、打羽毛球、玩老鹰捉小鸡……孩子们尽情享受着课间时光,不时有欢笑声传来。

  在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实验中学,学生在课间玩老鹰捉小鸡游戏。(受访者供图)

  记者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76小学看到,课间10分钟,操场上随处可见学生自由活动的身影。

  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一位负责人说,不少家长近期提出,希望孩子课间10分钟能走出教室活动。对此,学校要求各班根据教室所在位置等实际情况,采取组织学生下楼活动或在教室外开展简单游戏,以及在教室内增设棋类活动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课间时光,并要求教师将对学生的看护延伸至教室外,以保障学生安全。

  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的小学生课间在室外开展游戏活动。(受访者供图)

  记者采访发现,国内多地已开始摸排和整改部分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受约束”现象,并取得一些成效。

  贵州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现象引发广泛关注后,他们做出部署,在全省范围内对占用课间时间讲课、限制学生课间自由活动和挤占、挪用音体美课的情况进行排查,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立即整改排查出的问题。

  一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还印发了相关文件。比如,成都市教育局日前发文,鼓励学校适当延长课间休息时间,引导学生走出教室,通过适度活动或远眺等方式放松。教师不得采取“拖堂”或其他方式挤占学生课间休息时间,不得对学生课间活动设置不必要的约束。

  然而,在部分学校,学生课间10分钟不能下楼活动的现象仍未改观。

  11月7日傍晚,记者随机采访南方某省一所小学的几名学生,被告知近期学校课间10分钟没有什么变化。一名五年级女生说,她课间除了上厕所,就是在教室里写作业或跟同学聊天,学校不让他们在走廊上跑跳玩耍。

  北京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女儿就读的某小学情况没有发生变化,学生课间只能待在教室或上厕所,厕所有时变成同学们的“社交俱乐部”。她说,希望教育部门的要求能真正落地,“在学习之余,给孩子以活动空间”。

  记者调研了解到,让孩子们既能学得好,也能快乐放心活动,一些现实制约因素依然存在。

  一方面,校方担心学生课间活动跑跳发生意外,以及因而被举报投诉甚至追责问责的心理压力仍存。另一方面,一些学校面积小、学生多,教学楼建得较高,学生课间难以下得来、走得出。

  一名小学班主任说,该校教学楼有6层,上下楼就要几分钟,一些教师“拖堂”,学生没有足够时间去操场上玩。有部分教师反映,课间10分钟,学生要上厕所、整理和准备书籍、喝水、交谈等,很快就到上课时间,很难有效活动。

  部分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受约束”现象,也提出了如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时代课题。基层教育工作者认为,保障中小学生合理享受课间时光,需要建立学校、家长和教育主管部门良性协同的长效机制。学校应因地制宜拓展课间活动空间和形式,加强安全教育;家长要为学校开展相关工作营造宽松氛围;教育主管部门也要综合考虑学校面积和学生数量等现实因素,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让孩子们真正走出教室,跑起来、跳起来,需要更多智慧,也需要我们协同发力。”一位基层学校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倔“匠”:三代长城人的守护与传承

      “我还能修多久啊?”这是在金山岭长城,一位修长城的老人的担忧。   在金山岭长城,有一位修长城的老人——林长友。   万里长城,金山独秀。   林长友的父亲林占山,退伍后,看到长城几乎成了当地的石料场,自发地保护起了长城。   林占山去世后,林长友辞去了月薪近万的瓦工工作,回到了金山岭长城,接过了父亲的接力...

    时间:11-15
  • 时政镜距离|世界期待中国声音

    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将在美国旧金山举行 这是在美国旧金山拍摄的2023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国际媒体中心的海报。 2023年11月12日,记者在美国旧金山的2023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国际媒体中心内工作。 2023年11月12日,在美国旧金山,记者经过2023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国际媒体中心内的一幅海报。 亚太经济合作组...

    时间:11-15
  • 守护清水北上 夯实国家水网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10周年,累计抽引长江水400多亿立方米   守护清水北上 夯实国家水网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供图   核心阅读   2013年11月15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10年来,累计抽引长江水400多亿立方米,缓解苏北、鲁北和胶东半岛缺水问题,惠及沿线超6800万人。南来之水汩汩北...

    时间:11-15
  •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南水北调东线通水10周年

    2023年11月15日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10周年 10年来 调水入山东61.4亿立方米 直接受益人口超过6800万人 2019年以来 东线北延应急供水工程 向冀津调水5.87亿立方米 从江都水利枢纽起步 用世界最大规模的泵站群 一级又一级 托举长江水 一路向北流 区域水资源配置格局进一步优化 沿线河湖生态环境复苏持续推进 防洪排涝...

    时间:11-15
  • 枫桥旗正红——浙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纪实

      这是一项发端于基层的治理经验。“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1963年,萌生于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溪江畔的“枫桥经验”享誉全国,并迅速向全国推广。   这是一面一代代传承的光荣旗帜。“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60年来,伴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枫桥经验”与时俱进、历...

    时间:11-14
  • 红色晋剧《战地黄花》在新华社总社展演

      11月13日,为庆祝新华社建社92周年,庚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新华精神,红色晋剧《战地黄花》展演活动在新华社总社举行。   《战地黄花》讲述了新华社华北总分社、《新华日报》(华北版)40余名新闻战士英勇牺牲在太行山上的真实故事,其中黄君珏同志为解救躲在山洞中的战友和太行山的父老乡亲,舍身跳下悬崖,壮烈牺牲在太行山...

    时间:11-14
  • 专家提醒:重视糖尿病早期筛查 降低并发症风险

      新华社西宁11月14日电(记者央秀达珍)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了解风险,了解应对”。专家提醒,开展糖尿病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提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水平。   青海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二科副主任医师宋康介绍,糖尿病常见分型有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半数以上的...

    时间:11-14
  • 新华时评:抓紧秋粮收购 做好冬季生产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 题:抓紧秋粮收购 做好冬季生产   新华社记者王立彬   农历十月,标志着秋季结束、冬季开始。全国秋粮收获接近尾声,秋粮陆续上市。要抓紧收购工作,装满“粮袋子”,鼓起农民“钱袋子”,稳定种地预期,做好冬季生产,为明年春耕及夏粮丰收打下扎实基础。   据农业农村部门预测,今年秋粮增产已成定局,成果来...

    时间:11-14
  • 第五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聚焦城市信用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郑州11月14日电(记者翟濯)11月14日,以“信结天下 诚赢未来”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在河南省郑州市开幕。   本届论坛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新华通讯社和郑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负责同志、专家、学者,围绕城市信用建设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11月14日,以“信结天下...

    时间:11-14
  • 中国潜水救捞协会:已推动协调5000多名潜水员上专属意外险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林红梅、叶昊鸣)“可下五洋捉鳖”的潜水员,从事着高风险工作。中国潜水救捞行业协会理事长宋家慧14日向记者介绍,为加强潜水员职业健康管理,截至今年10月底,协会已经推动协调5062名潜水员购买了“潜水员统一保险”项下的个人专属意外险。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我国潜水员越来越多。潜水员在水下作...

    时间:11-1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