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第一观察丨从一天考察行程看总书记擘画防灾减灾工作

2023-11-11 21:19:40

来源:新华社

  立冬刚过,华北地区气温骤降。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今夏洪涝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强调再接再厉抓好灾后恢复重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温暖过冬。

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一天时间,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跨越北京、河北两省市,涉及一个社区、一所学校、两个村庄、两处水利工程,中途还走进村边农田,察看冬小麦和大白菜长势。

  一天时间,习近平总书记仔细调研灾后重建情况,嘱咐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关心商户复工、农业生产,同孩子们亲切交流,慰问因公牺牲烈士家属和参与防汛抗洪救灾代表等,就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

  一天的考察行程密集繁忙,展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受灾群众的深切关怀,以及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深远谋划和思考。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灾区人民的安危冷暖、生产生活,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头最深的牵挂。

  今夏入汛以来,京津冀和东北等地先后出现多次强降雨过程,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大量农田和民房被冲毁。习近平总书记密切关注全国汛情、时刻牵挂受灾群众的安危冷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专门召开相关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当前,正值北方入冬之际,习近平总书记顶着寒风来到北京、河北受灾较重的相关地区考察,进社区、访村庄,房屋受损、修缮支出、取暖供暖情况以及家家户户的生活和居住环境等,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关心的问题。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关于冬季取暖,总书记细细叮嘱,“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是一项硬任务”“北方冬季长,山里冬天尤其冷,取暖工作务必落实落细,做到每家每户”;

  关于灾后重建,总书记反复强调,“房屋修缮加固重建,是灾后恢复重建的头等大事”“对重建户,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格外关心”“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因灾返贫”;

  关于复工复产,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多措并举,努力帮助受灾群众和企业、商户渡过难关”“组织安排好今冬明春的农业生产,争取明年有个好收成”……

  8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聚焦民生关切作出一系列部署:“保证受灾学生都能按时开学返校”“确保受灾群众入冬前能够回家或搬入新居,安全温暖过冬”“最大程度减少农业损失”……

  这次考察中,围绕这些部署,总书记一件件问实情、一桩桩抓落实,生动诠释着“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慎终如始做好防汛抗洪救灾各项工作”的深刻内涵,展现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和深厚情怀。

  ——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每一次重大自然灾害都是对我国防灾减灾救灾体系的一次大考。这次洪涝和地质灾害,暴露了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哪些短板弱项,如何汲取教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应急管理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中进行着深深的思考。

  坚持系统观念,在永定河三家店引水枢纽和白沟河治理工程(涿州段),总书记思考的是水系相连的京津冀地区,如何下好防汛抗洪这一盘棋,整体提高京津冀地区的防洪能力;

  坚持辩证思维,在妙峰山镇水峪嘴村,总书记谈到“大涝大灾之后,务必大建大治”,思考如何把恢复重建与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坚持规划先行,在涿州市双塔街道永济秀园小区,总书记强调城市恢复重建要做好防灾减灾论证规划,充分考虑避险避灾,提升城市运行保障能力……

  求真务实、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部署,针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立足当前并着眼长远,将转化为加快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强大动力。

  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用于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项目建设。在考察调研中,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提出要求,把资金用到刀刃上,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把各项工程建设成为民心工程、优质工程、廉洁工程。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

  此次考察调研中,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场慰问,令人动容。

  一场,在妙峰山民族学校的操场上。总书记亲切慰问了因公牺牲烈士家属和参与防汛抗洪救灾的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消防及应急救援人员、国企职工、志愿者代表等。

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一场,在白沟河治理工程(涿州段)堤坝上。总书记亲切看望慰问水利工程建设人员和曾经参加涿州抗洪救援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消防救援队伍等方面的代表。

  一场生动的主题班会,意义深远。

  妙峰山民族学校在这次防汛抗洪中成功避险,很好发挥了“安全岛”作用。总书记叮嘱要用好这一生动教材,开展安全教育,提升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避险能力。这次抗洪救灾孩子们会终生难忘,要让他们学会感恩、立下志向,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铭记,传承。

  回望这次抗洪救灾,党心民心浇筑的一道道防线顽强挺立,不断凝聚起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信心和力量,构筑起应对一切灾害的坚强堡垒,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强大政治优势,是我们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风雨之后见彩虹。京畿大地上,孕育着蓄势待发的力量。

 

  策划:霍小光、李凤双、王明浩

  监制:张晓松、王文华、涂铭

  主笔:安蓓、叶昊鸣、齐雷杰

  统筹:王宇、王绚、曹国厂、王君璐

  视觉丨编辑:包昱涵、贾伊宁

  新华社国内部、河北分社、北京分社联合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文旅新探丨寻迹浙江雁荡山的人文印记

      “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北宋文学家沈括在其著作《梦溪笔谈》中这样描述他心中的雁荡山。   位于温州乐清的雁荡山,东临浩瀚大海,因而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江南渐凉时刻,记者沿着历代文人的足迹,在山水交汇之间感悟“海上名山”蕴藏的人文印记。   位于温州乐清的雁荡山。 新...

    时间:11-14
  • 应急管理部:将建立“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叶昊鸣、魏弘毅)应急管理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刘为民14日表示,2023“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部长论坛将于16日在北京举办。届时将宣布正式建立“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   刘为民是在应急管理部当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作此表述的。他表示,本次部长论坛将...

    时间:11-14
  • 全国人大常委会安全生产法执法检查组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 全国人大常委会安全生产法执法检查组14日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总结执法检查工作,研究讨论执法检查报告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东明、郑建邦、彭清华出席。   在听取有关汇报和意见建议后,王东明指出,这次执法检查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的重要举措,自7月份启动以来取...

    时间:11-14
  • 2023两岸企业家峰会10周年年会开幕式在南京举行 王沪宁宣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并致辞

      新华社南京11月14日电 2023两岸企业家峰会10周年年会开幕式14日在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出席,宣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并致辞。   王沪宁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阐明了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两岸同胞是命运共同体的共识和道理,宣示了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

    时间:11-14
  • 教育部公布第二批1000所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

      记者11月14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公布第二批1000所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试点周期为两年。   据介绍,试点学校试点周期结束后,评估合格的将授予“全国急救教育学校”称号。   通知一并发布《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指南》,从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两个方面部署推进试点工作。   指南提出,各试点...

    时间:11-14
  • 我国已探索形成舰载机飞行学员招收选拔特色模式

      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组织舰载机飞行学员驾驶战机飞赴预定空域,开展飞行训练(2023年8月23日摄)。新华社发(姜涛 摄)   新华社青岛11月14日电(记者黎云、孙鲁明)海军招飞工作会议14日在山东青岛举行。记者在会上获悉,我国海军舰载机飞行学员在招收范围、选拔手段、培养模式上不断拓展优化,逐步形成舰载机飞行学员招收选拔特色模...

    时间:11-14
  • 黄河进入2023至2024年度凌汛期

      新华社呼和浩特11月14日电(记者恩浩)记者从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获悉,受冷空气影响,14日上午8时,黄河内蒙古头道拐河段出现流凌,标志着黄河自即日起进入2023至2024年度凌汛期。   凌汛是黄河特有的汛情,由于黄河部分河段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地区,每年封冻、开河存在时间差,冬春时期易出现汛情。今年黄河首...

    时间:11-14
  • 乡村行·看振兴丨山东烟台:苹果再迎发展黄金期

      新华社济南11月14日电 题:山东烟台:苹果再迎发展黄金期   新华社记者杨守勇、张武岳   初冬时节,阳光依旧明媚。在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北洛汤村的一处果园中,行行苹果树排列有序,红彤彤的果实在阳光下散发着成熟的光彩。   “这片果园经历了‘更新换代’,正逐步进入产果黄金期。”北洛汤村党支部书记李森对记者说,目前果...

    时间:11-14
  • 乡村行 看振兴丨吴琴芬:通过艺术节探讨乡村振兴的更多可能性

      在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由一批龙游回乡艺术青年发起的“万千生长·2023龙游水脉艺术节”于近日开幕,来自5个国家的130余位艺术家齐聚此地,用3个月的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系列艺术展演活动。   艺术节总策划吴琴芬是土生土长的龙游溪口人,作为一名返乡青年,她想为家乡的建设注入新的艺术元素。     记者:孔令杭   新华社...

    时间:11-14
  • 安徽:“智能升级”撬动家电产业增长新动力

      新华社合肥11月14日电 题:安徽:“智能升级”撬动家电产业增长新动力   新华社记者马姝瑞   配有显示屏可以看着视频学做菜的燃气灶,既能紫外线除菌又能轻柔烘干的衣物护理机,装着摄像头随时纠正跑步姿势的跑步机……在家电产业大省安徽,越来越多智能家电、智能家居产品迭代升级,成为撬动产业链增长的新动力。   安徽省...

    时间:11-1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