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推动新时代新征程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国新办发布会聚焦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实践及其历史性成就

2023-11-10 23:19:2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 题:推动新时代新征程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国新办发布会聚焦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实践及其历史性成就

  新华社记者范思翔、董博婷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日发布《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实践及其历史性成就》白皮书,并举行新闻发布会,对白皮书进行介绍和解读。

  “新时代西藏的发展与进步,充分证明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是完全正确的”

  白皮书除前言、结束语外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民族宗教工作扎实推进、社会大局持续安定向好、生态安全屏障日益坚实、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

  中宣部副部长王纲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西藏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先后召开中央第六次和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为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实现西藏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指明了方向。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深刻总结党领导人民治藏稳藏兴藏的成功经验,明确提出‘十个必须’的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王纲介绍,围绕“十个必须”,白皮书重点介绍西藏进入新时代,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社会和生态文明各领域取得的发展进步。“新时代西藏的发展与进步,充分证明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是完全正确的。”王纲说。

  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严金海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将其作为全局性定位、全方位要求、全过程引领,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

  “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是西藏做好各项工作的根和魂。”严金海说,西藏将不断推进四件大事向纵深发展,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把西藏的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落到实处。

  “人民幸福就是最大的人权”

  “人民幸福就是最大的人权。”王纲认为,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发展能让老百姓生活变得幸福,西藏人民活得幸不幸福,在西藏人民的脸上可以看到。

  王纲说,从改革开放到现在,西藏人民跟全国人民一道共享发展成果。今天的西藏,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建立,全方位地保障西藏人民的生活质量。

  白皮书显示,2019年底,西藏累计实现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

  “我们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这在雪域高原实属难得。”严金海表示,西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呈现安居乐业、幸福安康的新气象,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制定实施160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确保各类事项都能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严金海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实践不断深化,在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汪海洲介绍,西藏在全面改善农牧区学校办学条件等方面采取措施,让绝大多数孩子通过教育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过上了幸福生活。“这充分说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只有在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的怀抱里,各族人民才能更充分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汪海洲说。

  在宗教信仰自由方面,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徐志涛说,西藏的信教公民与其他公民一样,享有同等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权利,宗教组织的代表可以通过合法渠道参与政治生活。

  各族群众成为发展的受益者

  “西藏始终坚持推进有利于民族地区优秀文化保护和发展的方针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护和传承。”汪海洲说,西藏现有各级各类非遗代表性项目2000多项,建设非遗工坊173家,实现非遗活态传承由个体到群体的飞跃。

  汪海洲介绍,西藏基本建成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市(地)有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县县有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乡乡有综合文化站。同时,组建了5492个文艺演出队,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白皮书指出,西藏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

  “西藏坚守生态安全底线,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徐志涛介绍,西藏作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等重大部署,颁布实施10余部地方性环保法规,自觉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同时,实施“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加强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沙化土地和退化湿地治理,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新时代以来,西藏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呈现出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新气象。”严金海说,西藏生态环境的红利不断释放,各族群众正成为良好生态环境的守护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受益者。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国内最大纵坡双幅转体梁成功转体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樊曦)记者从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14日,由中铁二十四局承建的福建龙岩市工业东路延伸段跨铁路立交桥转体梁成功实现空中转体,顺利跨越3条铁路既有线。该桥转体梁重达2.2万吨,为国内最大纵坡双幅转体梁。   据中铁二十四局项目负责人田策策介绍,龙岩市工业东路延伸段跨铁路立交桥工程位于龙岩...

    时间:11-14
  • 长三角·新潮头|养老一家亲

      涵盖三省一市的长三角地区勇立我国经济潮头,不到全国4%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已满五周年,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的人民过上了怎样的生活?让我们通过四集微视频,看看三省一市在交通、环境、科技、民生等领域的变化。   本期微视频关注长三角地区医保卡异地结算问题...

    时间:11-14
  • 我国在15个城市启动首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严赋憬、张辛欣)工业和信息化部14日发布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等8部门已印发《关于启动第一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的通知》,确定北京等15个城市为此次试点城市。   通知提出,鼓励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为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拓展和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时间:11-14
  • 习近平致2023两岸企业家峰会10周年年会的贺信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 习近平致2023两岸企业家峰会10周年年会的贺信   值此两岸企业家峰会成立10周年之际,我谨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峰会全体会员和与会嘉宾致以诚挚的问候!   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两岸同胞是命运共同体。两岸企业家峰会是两岸企业及工商界人士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为促进两岸经济合作、深化两岸融合...

    时间:11-14
  • 习近平向2023两岸企业家峰会10周年年会致贺信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14日向2023两岸企业家峰会10周年年会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两岸同胞是命运共同体。两岸企业家峰会是两岸企业及工商界人士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为促进两岸经济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峰会广泛团结两岸企业界、工商界,...

    时间:11-14
  • 我国科研团队建成“数字家蚕”共享分析平台

      记者从西南大学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悉,实验室代方银教授团队取得最新科研成果——“数字家蚕”共享分析平台,对于推动家蚕泛基因组成果在功能基因组、基因组选择和分子设计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核酸研究》在线发表。   在现代蚕学研究和育种实践中,泛...

    时间:11-14
  • 第五届中法文化论坛在苏州开幕

      新华社南京11月13日电(记者刘巍巍)由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法文化论坛13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会长丁仲礼出席。   丁仲礼在致辞中表示,中法自1964年建交以来,双方以文化交流增进相互理解,为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中法...

    时间:11-13
  • 老年人沉迷直播“打赏” 能要求主播返还钱吗?

      老王退休后,偶然在短视频平台上发现了“怦然心动”的主播,此后,每天光临直播间并打赏成了他的“必修课”,同时他还直接向主播转账。老王的妻子得知后,要求返还全部款项。一起来听听北京海淀法院专业人士介绍老年人的打赏、转账在法律上应该怎么看?这些钱还能要回来吗?   记者:马晓冬、鲁畅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时间:11-13
  • 微纪录片|从北京到卢布尔雅那 跨越百年时空的接力守护

      这是一场跨越百年时光,横亘半个地球的追寻与纪念。   一百多年前,斯洛文尼亚人伊万·斯库谢克横渡半个地球,来到中国,并在这里度过了长达六年的时光。   居住在中国期间,斯库谢克不仅以相机定格时光碎片、记录历史瞬间,还深入中国社会,流连于各类古董店,触摸真实的烟火人间,就连他收集并带回斯洛文尼亚的两千余件物品,也...

    时间:11-13
  • 新华全媒+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突破600亿立方米

      新华社北京11月13日电(记者刘诗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2014年12月12日全线通水至11月13日,累计调水量突破600亿立方米,京津冀豫四省市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08亿人。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近9年来,通过实施科学调度,受水区范围不断扩大,受益人口逐年增长。目前,北京城区七成以上供水为南...

    时间:11-1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