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奔流不息的黄河文明——黄河流域文物保护传承观察

2023-11-15 14:21:54

来源:新华社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源远流长的文化和灿烂辉煌的文明。

  黄河奔流不息,文明绵延不绝。黄河两岸,留存着灿若繁星的文化遗产。一件件文物,一处处遗址,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与包容,赓续着连绵不断的黄河故事。

  山河印记:观黄河而知华夏

  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近年来,夜塬遗址的发掘让考古人员惊喜连连。夜塬遗址位于黄河支流南洛河流域的陕西省洛南县,在厚达24米的地层堆积物中,考古人员发现了12000余件石制刮削器、砍砸器、手斧、手镐等旧石器时代石制品。

  110万年前古人类就在这里劳作生息,并绵延至距今3万年前后,时间跨度长达百万年。

  九曲黄河,在中华大地上划出了一个巨大的“几”字弯。地貌类型多样、气候湿润宜人、动植物资源丰富,非常适宜华夏先民的生存繁衍。在这里,东方文明的曙光、华夏先民的智慧不断闪耀。

  裴李岗,河南新郑市西北部的一个普通村庄。这里诞生的“裴李岗文化”,与黄河文明密切关联。约8000年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经开始种植稻、粟,并且掌握了酿酒技术,过着较为稳定的定居生活。

  这是在位于河南省新郑市的裴李岗遗址出土的炊具鼎(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供图)

  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这一区域发现的河南双槐树、山西陶寺、陕西石峁等遗址,映照出中华早期文明的光芒。

  陕西石峁遗址皇城台(2022年8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何尊,西周早期的青铜礼器,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贾村镇。当文物工作者清理掉斑斑锈迹后,在何尊的内底发现122字铭文,其中的“宅兹中国”字样,留下“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录。

  观众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宅兹中国——宝鸡出土青铜器与金文精华”展上参观西周早期礼器何尊(2020年8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在历史长河中,“中国”一词的内涵从最初的方位区划“天下之中”,不断演变、发展、扩充。与此同时,中华文明如滔滔黄河之水,一路奔流融汇,终成连绵不绝的浩荡华章。

  生生不息:黄河文物绽光彩

  从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到男耕女织的农耕文明;从宝塔山下的黄河大合唱,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河水奔腾,文明相承,黄河沿岸的文化遗存在保护中绽放光彩。

  距今3300多年的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及所出土的甲骨文,使商朝得到证实,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往前推进了约1000年。

  游客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观看展出的卜甲(2018年10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作为我国考古发掘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揭露面积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殷墟如何妥善保护?自被发现的第一天起,这个问题就得到高度重视。

  2021年10月,重新修订的《河南省安阳殷墟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为殷墟的保护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目前,殷墟保护区考古前置全面落实、“空地一体”智慧防控体系完成构建、四级网格化管理体制正在实施……殷墟大保护格局已经形成。

  在黄河沿线各省区,文物保护力度持续加强,文物保护基础不断巩固。

  山西平陆县杜家庄段黄河岸边的石崖上,一段680余米长的黄河栈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崖凸出的岩壁上,绳磨槽痕清晰可见,黄河船夫的号子声仿佛仍在耳畔。

  为防止碎石脱落毁坏古栈道,近两年古栈道上方安装了专业防护网,新修的排水沟阻断了崖壁上方雨水对古栈道的冲刷。平陆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宋国杰说:“古栈道承载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见证了中华儿女坚韧顽强的精神,历史遗迹只有在保护和展示中,才能重获新生、展现魅力。”

  保护黄河沿线文化遗产,不仅是黄河两岸人民的愿望,也已成为我国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2023年7月,多部门联合印发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加强黄河沿线9个省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进一步提升黄河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守护文化遗产,沿黄河各省区在行动:

  黄河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双河镇流过(无人机照片,2023年9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在内蒙古,深入开展黄河流域考古发掘和遗产研究,加强文物保护认定,健全遗产档案,加强古城、古镇、古村、古灌区、古渡口、古道等遗产遗迹遗存保护。

  在陕西,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正在实施,加大对周原、秦咸阳城、汉长安城、统万城、大明宫、长城等遗址保护修复力度,推进石峁遗址、西汉帝陵、唐代帝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巡游彩车从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丹凤门前驶过(2023年9月3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在甘肃,白银市依托长征、长城、黄河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完成景泰宽沟堡遗址、景泰明长城、靖远钟鼓楼、索桥堡等一批重点黄河文化遗址本体修缮项目。

  这是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寺滩乡的永泰古城(2023年7月1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源远流长:黄河的故事讲不完

  黄河是古老的,又是现代的。

  随着沿黄公路在陕西省黄河西岸建成通车,沿线的西岳华山、丰图义仓、壶口瀑布、吴堡石城等50余处自然和文化景观,如颗颗宝石连在一起。

  从黄河伏寺湾前穿过的陕西沿黄公路延安段(2017年8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全长800多公里的沿黄公路,为祖祖辈辈生活在黄河岸边的人们带来了发展新机遇。

  黄河畔的合阳县百良镇岔峪村,是黄河支流徐水河入黄河前经过的最后一个村子。前不久,这里举办了一场传统民俗活动——河灯节,吸引了大量游客来到这里,他们和村民一起做花馍、放河灯、祈福平安。

  沿黄公路的开通,让岔峪村展现了它地处黄河岸边的特殊优势,如今这里农家乐、观光采摘园发展得红红火火。岔峪村党支部书记雷武义说,他们正在打造集旅游休闲、民俗文化、田园度假、生态体验为一体的沿黄旅游文化村庄,以文化之美和自然之美吸引游客。

  2022年7月,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印发《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黄河沿线多省区也先后出台保护黄河流域文物、传承黄河文化的实施计划和行动指南。

  随着齿轮转动,一场奇幻之旅开启:鱼跃龙门、伊阙大战、石窟开凿、飞天牡丹……龙门石窟景区旁,龙门古街上的《无上龙门》体验馆,观众在光影流转间,感受龙门石窟之美,参与多彩的文化巡游。

  游人在洛阳市龙门石窟景区游览拍照(2023年7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在山西云冈石窟,一场名为“又见云冈”的大型实景演出上演,1000余人现场观看,近100万人线上观看,人们被经由现代艺术演绎的传统文化之美所打动。

  在云冈石窟拍摄的“又见云冈”大型实景艺术秀表演(2023年6月28日摄)。新华社发(云冈研究院供图)

  在西安城墙,戴上VR眼镜,游客便能从“高空”俯览古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的唐城风貌再现眼前。

  “文物+创新”“文物+科技”“文物+旅游”……遍布黄河两岸的文物古迹,以更年轻更丰富的姿态,来到公众中间。

  “黄河之水天上来”,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宛如一串光彩夺目的珠链,串起两岸的文物遗存,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闪耀着悠远璀璨的光辉。

  “奔流到海不复回”,今天的黄河,以进取包容的精神,续写着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黄河故事”。

  文字记者:沈虹冰、杨一苗、王学涛、袁月明

  海报设计:孙瑶

  编辑:郝静、张虹生、鲍菲菲、任正来、侯帮兴、郭洁宇

  统筹:黄小希、何雨欣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赵乐际在重庆调研时强调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立足人大职能定位 稳中求进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重庆11月16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13日至16日在重庆调研。他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人大职能定位,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守正创新,依法履职尽责,稳...

    时间:11-16
  • 北京公示三山五园地区首批传统地名保护名录

      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记者郭宇靖)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北京为三山五园地区展示“历史名片”。11月16日起,三山五园地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在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海淀区政府网站上进行为期30天的公示,共包括圆明园等421处地名。   三山五园始建于辽金、形成于清鼎盛时期,是以北京西北郊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历史时...

    时间:11-16
  • 乡村振兴丨湖北柴岗村:花椒成为“致富树”

      新华社武汉11月16日电 题:湖北柴岗村:花椒成为“致富树”   新华社记者闫睿   11月中旬,在地处湖北中部的荆门沙洋县沈集镇柴岗村,丘岗地上成片的花椒树丛中,三五村民一组给花椒树喷洒防冻营养液,细心呵护着这些让他们过上幸福生活的“致富树”。   “别看这一茬新栽种的花椒树苗只有二三十厘米高,3年左右就能挂果有收成...

    时间:11-16
  • G60科创走廊着力打造“创新廊道”新标杆

      新华社上海11月16日电 题:G60科创走廊着力打造“创新廊道”新标杆   新华社记者姜微、姚玉洁、龚雯   11月8日,随着一声发车指令,一列满载39标箱输配电设备及工程机械、光学仪器等货物的列车缓缓驶出,沿着中老铁路驶向老挝和缅甸。第六届进博会期间,2023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要素对接大会在上海举行,近千名参会者...

    时间:11-16
  •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将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再次举行会谈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11月16日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习近平主席同拜登总统在美国旧金山成功举行会晤,为中美关系和中美经贸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商务部将认真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努力推动双边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他还介绍,此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

    时间:11-16
  • 习近平出席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并发表演讲

      当地时间11月15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出席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这是习近平发表重要演讲。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新华社旧金山11月15日电(记者孙浩 郑开君 宿亮)当地时间11月15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出席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   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发表重要演讲。...

    时间:11-16
  • 乡村振兴丨安徽:让民宿成为乡村振兴的“流量入口”

      新华社合肥11月16日电 题:安徽:让民宿成为乡村振兴的“流量入口”   新华社记者刘美子、汪海月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镇石亭村是徽州传统古村落,在村中一座座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中,一家由明代老宅翻新修建而成的特色民宿成为很多住客了解徽文化的“窗口”。   “这边是莲花门、迎霭门,窗棂和楹柱上的木雕就是著名的...

    时间:11-16
  • 乡村振兴丨云南姚安:鲜花朵朵绽放 产业步步发展

      新华社昆明11月16日电 题:云南姚安:鲜花朵朵绽放 产业步步发展   新华社记者黄韬铭、丁怡全   温室大棚里,“粉红雪山”等品种的月季鲜切花含苞待放,采花工人穿梭于片片花丛间;厂房内,高精度的智能分拣机快速运转,一枝枝鲜花依据枝干长度、开放度等标准被自动分为五个等级,进入流水线的下个环节。   这是云南姚安云秀花卉...

    时间:11-16
  • 上海打造生活垃圾分类升级版

      新华社上海11月16日电(记者董雪)记者从上海1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海提出打造生活垃圾分类升级版,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向更加精准、精细、绿色低碳转变。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以来,上海从法治引领、制度建设、体系推进、基层治理等方面多管齐下、久久为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

    时间:11-16
  • 应急管理部派出工作组和医疗专家组赶赴山西吕梁永聚煤矿火灾现场

      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 记者从应急管理部获悉,应急管理部已派出工作组和医疗专家组赶赴山西吕梁永聚煤矿火灾现场。   16日7时许,山西吕梁市永聚煤矿一办公楼发生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接报后,应急管理部要求抓紧核清人数,全力科学搜救;调集医疗专家力量,全力救治伤员,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应急管理部已派出工作组赴现场指导事...

    时间:11-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