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为中美关系把舵领航 为亚太和世界繁荣注入正能量——写在习近平主席即将应邀赴美举行中美领导人会晤,同时应邀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之际

2023-11-11 02:14:19

来源:新华社

  跨越宽广的太平洋,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即将再度开启新的航程。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1月14日应美国总统拜登邀请赴美举行中美领导人会晤,同时应邀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当下,国际局势变乱交织,中美关系也处于关键十字路口。习近平主席的此次行程吸引全球高度关注:中美两国关系将在元首外交引领下获得怎样的前行动力,中国将为亚太地区的发展繁荣作出哪些新贡献,中国式现代化将为世界现代化提供哪些启示。

  不畏浮云遮望眼。中国把握中美关系正确航向,积极引领亚太区域合作,持续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世界现代化。世界也期望中美相向而行,妥善管控分歧,推进互利合作,合力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全球发展繁荣。

  把稳中美关系航向 造福两国惠及世界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两国是全球前两大经济体,经济总量超过世界三分之一、人口总数占世界近四分之一、双边贸易额约占世界五分之一,双方利益交融十分紧密。中美能否确立正确相处之道,攸关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前途命运。

  元首外交是中美关系的“指南针”和“定盘星”,对两国关系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战略引领作用。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同拜登总统在巴厘岛举行会晤,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为中美关系指明了方向。

  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对于正确把握中美关系,习近平主席强调,中方愿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同美方推进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合力应对全球性挑战,相互成就、共同繁荣,造福两国,惠及世界

  在巴厘岛会晤中,习近平主席强调,“当前形势下,中美两国共同利益不是减少了,而是更多了”。中美不冲突、不对抗、和平共处,这是两国最基本的共同利益。中美两国经济深度融合,面临新的发展任务,需要从对方发展中获益,这也是共同利益。全球经济疫后复苏、应对气候变化、解决地区热点问题也离不开中美协调合作,这还是共同利益。

  中方始终认为,中美共同利益大于分歧矛盾,中美各自取得成功对彼此是机遇而非挑战,大国相处之道应是对话合作而非零和博弈。

  在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看来,美中之间的和平与合作至关重要,符合两国和世界的利益。他呼吁美中两国共同推动双边关系重回正轨,“正如我50年前所相信的那样,我们能找到克服困难的出路”。

  今年以来,中美关系历经曲折,教训需要汲取。无人飞艇事件、蔡英文“过境”窜美以及美方损害中方利益的错误言行,都严重偏离两国元首确定的轨道。

  6月以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财政部长耶伦、商务部长雷蒙多等官员接连访华,中美成立了经济工作组、金融工作组等交流机制并举行了第一次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10月底访问美国,与拜登总统、布林肯国务卿、沙利文助理会见会谈,并同美国战略界和工商界人士举行座谈。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美国政府首次以官方名义参会并设展馆。国务院副总理、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何立峰于11月8日至12日访问美国。中美高层互动增加,两国关系出现止跌企稳的积极迹象。

  这是第六届进博会场馆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外景(2023年11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辛梦晨 摄

  中美关系基础在民间,希望在人民,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从多位美企高管接连来华,到“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举办,从美国飞虎队代表团来华重温历史、共叙友谊,到第五届中美友城大会成功举行……中美两国人民双向奔赴,汩汩善意和深情厚谊为中美友好合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2023年10月29日,飞虎队老兵莫耶一行人在北京八达岭长城合影留念。当日,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访华代表团成员陆续抵达北京。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事实证明,中美互利合作的动力依然强劲,民间交往基础依然深厚,空间依然广阔。保持沟通渠道畅通,多来往、多对话、多交流,增进彼此相互了解,是推动中美关系稳下来、好起来的有效途径。

  这是2023年11月10日拍摄的音乐会现场。当日,“跨越半个世纪的友谊”——纪念费城交响乐团访华50周年音乐会在北京举行。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

  2019年1月29日,上海爱乐乐团与费城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们在美国费城举行的首届中国新年音乐会上携手演出。新华社记者 王迎 摄

  “美中推进互利合作,造福两国、惠及世界无疑是正确的并且可以实现。”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说。

  埃及外事委员会成员赫芭·贾迈勒表示,中美关系近年出现的波折不是各国希望看到的,“中美携手同行有利于两国,也将造福世界”。

  打造命运共同体 积极引领亚太合作

  “新形势下,我们要携手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再创亚太合作新辉煌。”去年在曼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开宗明义。

  身处“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的关键时刻,基于“亚太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突出”的判断,中国再次发出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响亮声音。

  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亚太地区的具体体现。亚太经合组织作为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见证了中国提出和引领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坚定步伐。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2019年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2021年全面阐述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深刻内涵。习近平主席引领新时代中国始终高举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旗帜,推动亚太各领域合作不断向前。

  作为亚太地区重要经济体,中国一直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合作。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多次从宏阔时空维度剖析人类重大挑战,倡导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点亮全球治理的“亚洲时刻”,为时代之问提供中国答案,为国际社会带来宝贵信心。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得到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广泛认可。

  2022年4月29日,中老双方代表在老挝首都万象为万象赛色塔低碳示范区揭牌。新华社发(凯乔摄)

  扎根亚太、建设亚太、造福亚太。中国积极倡导亚太合作,更以自身发展回馈亚太,以“一带一路”建设凝聚地区发展合力,带动亚太国家做好共同发展的“加法”。

  2022年11月23日,“复兴号”列车通过中老铁路元江特大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从中老铁路帮助老挝实现“陆锁国”变“陆联国”的梦想,到雅万高铁让印度尼西亚迈入“高铁时代”,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亚太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地区互联互通水平稳步提升。

  这是2023年9月30日在印度尼西亚普哇加达拍摄的一列行驶中的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从启用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到与泰国建设诗琳通大坝综合浮体光伏项目,再到与老挝打造万象赛色塔低碳示范区,中国与地区国家共同致力于绿色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

  2021年1月23日,施工人员检查泰国乌汶府诗琳通大坝综合浮体光伏项目的太阳能板安装情况。新华社发(泰国国家电力局项目组供图)

  从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开展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到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践行开放的区域主义,推动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说,一个强大、友好的中国,将为地区和世界带来积极影响,也有利于帮助中小国家实现共同发展

  在印尼帕查查兰大学国际关系专家特库·礼萨夏看来,中国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等多边框架内促进亚太地区发展,着眼长远推动实施与伙伴国间的互利互惠项目,这是中国追求共同繁荣的生动证明。

  呼应各国热切期待 推动全球发展繁荣

  这是在北京市北土城路附近拍摄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景观布置(2023年10月16日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中国世界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度交融。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阶段;全球发展倡议下,中国携手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重振发展伙伴关系,助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第134届广交会成功举办,成交呈现恢复性增长;第六届进博会,展商数量和展览面积均创历史新高,开放的中国敞开怀抱笑迎全球嘉宾。

  这是2023年10月15日拍摄的第134届广交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以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为目标,中国正持续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世界共同发展

  “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的话道出共同推动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的宏伟愿景。

  世界在期待,通过习近平主席这次出访,聆听中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开放的新故事,理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意涵,在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的双向促进中寻求进步机遇,获取发展动能。

  泰国正大管理学院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主任汤之敏说,希望中国继续分享现代化的资源要素、市场平台、实践经验和思想理念,以便各国汲取中国式现代化经验,在共同发展中实现共同繁荣。

  当前,乌克兰危机升级、巴以新一轮冲突深刻影响全球安全局势;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进展滞后;粮食、能源危机持续,一些国家搞“脱钩断链”“小院高墙”,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具体到亚太地区,个别国家推行“印太战略”,迫使地区国家选边站队,严重影响地区和平稳定、团结合作、共同繁荣。

  世界在期待,中美关系尽快回到健康稳定发展轨道,两国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全球发展繁荣。

  “我们期待中国继续通过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双多边平台,推动建设更加公正、包容、繁荣的世界。”肯尼亚国际问题学者卡文斯·阿德希尔说。

  当前,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当下,“全球南方”力量不断上升,影响显著增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南方”的当然成员,中国始终谋求共同发展,倡导团结合作,主张联合自强,反对外部干涉。

  世界在期待,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中国继续展现大国担当,在聚集众多“全球南方”国家的亚太地区,放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声音,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罗尼·林斯表示,期待中国领导人在此次会议上继续提出重要主张,推动建设和平稳定、包容开放的亚太地区,进而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亚太贡献”。

  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中国社会经济研究中心领衔研究员罗扎利娅·瓦尔法洛夫斯卡娅认为,中国同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平台开展的国际合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期待中国主张、中国倡议进一步推动各国经济恢复增长,助推地区和世界现代化。

  万山磅礴看主峰,乱云飞渡仍从容。习近平主席的这次访问,必将继续推动中国与亚太携手开放发展,打造世界的和平稳定锚、增长动力源、合作新高地,同各方一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向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进。

  文字记者:赵嫣、乔继红、刘赞

  参与记者:陈威华、赵焱、刘恺、江宥林、汪奥娜、李卓群、高博

  编辑:张远、陈杉、孙浩、张代蕾、班威、王昭、商婧、薛磊、董龙江、戚文娟、侯帮兴、邬金夫

  统筹:王洁、郜新鑫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多国学者代表聚首浙江杭州 共推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

      中新网杭州11月15日电 (王潇婧)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有着基础性作用,对于系统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未来,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路在何方?  11月15日,来自英国、...

    时间:11-15
  • 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做好农资保供稳价是行业当前重要课题

      中新网北京11月15日电 (王庆凯 梁小燕)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与棉麻局二级巡视员、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副会长符纯华14日表示,当前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如何做好农资保供稳价工作,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农资流通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化肥等农资是粮食的“粮食”,没有充足的农资供应,就没有粮食...

    时间:11-15
  • (乡村行·看振兴)“中国油茶之乡”湖南祁阳:茶油飘香 产业富民

      中新网永州11月15日电 (唐小晴 刘志军)初冬时节,在“中国油茶之乡”湖南祁阳,漫山遍野的油茶树郁郁葱葱,一朵朵洁白包裹着金黄的油茶花迎风绽放。从各地赶来参加首届湖南油茶节的游客或赏花拍照、或漫步观景、或到油茶博览馆体验油茶文化。  祁阳油茶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素有“天然油库”之称,是国家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时间:11-15
  • 2023年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 2023年中国经济社会论坛15日在京举行,110余位中外嘉宾围绕“开放 发展 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交流。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欢迎和广泛支持,为共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

    时间:11-15
  • 国家卫健委:中国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2022年升至43.7%

      中新社北京11月15日电 (记者 李纯)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15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上升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从2015年的40.5%上升到了2022年的43.7%。  近日,国家卫健委联合多部门制定《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

    时间:11-15
  • 中国大豆产业博览会开幕 产业国际化受关注

      中新社哈尔滨11月15日电 (记者 王妮娜 姜辉)11月15日,首届中国(黑龙江)国际绿色食品和中国大豆产业博览会在哈尔滨开幕,黑龙江省大豆国际化的话题引多方关注。目前,黑龙江省大豆制品已出口至美国、德国、韩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黑龙江是中国优质大豆生产地,大豆种植面积占中国的40%以上。2022年,黑龙江省大豆播种面积73...

    时间:11-15
  • 中国首次出口阿根廷新能源轻轨列车顺利抵达

      中新社石家庄11月15日电 (李晓伟  白云水)据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简称中车唐山公司)消息,当地时间11月14日凌晨,由该公司研制的中国首次出口阿根廷新能源轻轨列车搭载远洋货轮顺利抵达阿根廷萨拉特港。当地时间11月14日,由中车唐山公司研制的中国首次出口阿根廷新能源轻轨列车顺利运抵阿根廷萨拉特港。(中车唐山公司...

    时间:11-15
  • 2023中国慢阻肺病防治大会在北京举行

      中新网北京11月15日电 (记者 李纯)今年11月15日是第二十二个“世界慢阻肺病日”,今年的主题是“肺系生命,刻不容缓”。当天,2023中国慢阻肺病防治大会在北京举行。  大会开幕式上,中华预防医学会呼吸病预防与控制专委会主任委员、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杨汀围绕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慢...

    时间:11-15
  • 学者:科技、管理双轮驱动才能创造中国科创未来

      中新网上海11月15日电 (记者 陈静)“唯有将科技与管理相结合实现双轮驱动,才能创造中国的科创未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教授15日对记者指出,“管理虽决定了资源安排和战略规划,但技术的突破必然会带来管理的升级,因此唯有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才能共同成就中国科创发展的未来。”“创·...

    时间:11-15
  • (经济观察)冲刺阶段 中国经济释积极信号

      中新社北京11月15日电 (记者 王恩博)2023年仅剩月余,中国经济步入全年发展的最后冲刺阶段。15日公布的多项10月份经济数据对此释出积极信号。  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当天指出,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两个方面来看,10月份国民经济延续了持续恢复向好势头,经济发展的韧性...

    时间:11-1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