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新华视点丨“家门口”就医,不仅要“有”还要“优”——“深化医改新观察”系列报道之一

2023-11-13 17:00:4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1月13日电 题:“家门口”就医,不仅要“有”还要“优”——“深化医改新观察”系列报道之一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董瑞丰、李凡、陈弘毅

  为超大规模人口提供可及的优质医疗服务,是一道世界性难题,也是中国深化医改的必答题。

  一面是90%的家庭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医疗点,一面是好医院、大专家依然“一号难求”。如何让老百姓不仅方便“看上病”,也方便“看好病”?

  大病重病在本省就能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瞄准这一关键目标,“家门口”看病就医加速从“有”向“优”破题。

  中小城市患者如何能看到大专家

  71岁的许老太家住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一直想着去“大医院”给腰椎间盘的老毛病“动一刀”。浙江来的医师团队在本地为她施行微创手术,不到5天,许老太走出了医院。

  2022年开始,浙江省人民医院和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共建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从钱塘江畔到乌蒙高原,跨越1800公里,20名业务骨干参与垂直管理、合作建设3个诊疗中心和5个重点临床学科。

  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的医师团队在为患者进行手术。(王磊波 摄)

  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行政院长张骏说,要以同样的质量和标准,再建一所好医院。

  优质医疗资源不均衡不充分,一直是就近看病就医的难题。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成为关键探索。

  “目前我国已确定五批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覆盖所有医疗资源薄弱省份。”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实施以来,1400余项诊疗技术平移至输入省份,填补了300多项省域医疗技术空白,相关专科的跨省就医人数明显下降。

  从前要跨省份到大城市才能做的手术,现在本地有了专家带头。今年8月,在乌鲁木齐,北京儿童医院新疆医院的专家成功为一名患有罕见病的15岁女孩进行手术;9月,在山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组成巡回医疗队,走进多个市县开展医疗帮扶及义诊活动。

  大城市来的专家能“驻”多久?改革的配套措施必不可少。

  接受采访的部分医院负责人表示,输出医院更多承担的是公益性任务,但同时也应根据输入地的整体发展水平,围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立相应的财政投入、利益分配或绩效体系,让输出医院有动力持续干。

  还有医改专家表示,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不能只靠外地专家,重点还是“传帮带”培养当地人才,让他们迅速积累看疑难重症的经验、提高做高难度手术的技能,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已基本完成规划布局,下一步重点是推动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有关负责人说。

  优质医疗资源怎样实现扩容下沉?

  “CT显示,肺上有个微小结节。”8月的一天,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溶溪镇中心卫生院,医生王守文给患者做出诊断。

  镇卫生院新建了CT室,很多时候不用再赶往县医院,极大方便了群众看病。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守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根据最新公布的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这道“防线”不断健全。截至2022年底,全国建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近98万个,卫生人员超过455万人。第六次卫生服务统计调查显示,我国90%的家庭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

  实现街道、社区与乡镇、农村全覆盖的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面临人才短缺、水平不足等现实瓶颈。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部分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信任度不高。还有相当一部分村卫生室没有纳入医保定点,老百姓不想去、不愿去。

  在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原主任郭玉芬看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最大的难点在西部、在基层,特别是在乡村,需要解决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能不能”“行不行”“好不好”、群众“愿不愿意”“信任不信任”等关键问题。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诊疗水平,才能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合理就医格局。

  上级医院预留门诊号源优先向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推进中高级职称医师值守门诊,延长城市社区门诊服务时间……国家卫生健康委8月印发《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有针对性提升基层诊疗能力、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始终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不断为广大群众就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有关负责人说。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如何提质?

  完善分级诊疗,分层分级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是满足群众就医看病的治本之策。

  专家表示,关键是基层要能吸引和留住人才。在此基础上,才能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合理分级诊疗秩序。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招不来、留不住”的情况并不少见。2022年每万人全科医生数为3.28名,与2030年达到5名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有调查显示,待遇相对低、晋升空间小、社会认可度不高,是导致全科医生总量不足的主要原因。

  在深化医改的道路上,福建省三明市又一次做出探索。今年9月,当地印发《关于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人员管理的意见》,明确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将实施“县管乡用”,由各总医院(医共体)负责统一招聘、培训、调配和管理。

  2022年1月14日,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总医院便民门诊窗口,群众在咨询报销情况(许琰 摄)

  “要提高基层诊疗占比,必须让总医院医生去基层。”三明市副市长张元明介绍,自2017年以来,三明全市9个县(市、区)逐步建成以二、三级医院为龙头的区域紧密型医共体——“总医院”,打破县域内医疗机构横纵向壁垒,整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如今,要进一步推动县域医共体的人、事、钱等全面统筹,强化基层医生编制和补助保障改革,实现医共体内“一家人”“一条心”“一本账”。

  在三明市永安总医院院长廖冬平看来,随着三明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实施“县管乡用”,县域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乡镇将会加速,基层医疗人才队伍也将更加稳定,真正推动分级诊疗“开花结果”。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同时,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夯实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2023年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 2023年中国经济社会论坛15日在京举行,110余位中外嘉宾围绕“开放 发展 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交流。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欢迎和广泛支持,为共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

    时间:11-15
  • 陈文清在广东调研时强调 全面落实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重要要求 推进政法机关高质量开展好第

      新华社广州11月15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陈文清13日至15日在广东调研时强调,广东政法机关要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重要要求,高质量开展好第二批主题教育,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在锻造政法铁军、维护安全稳定、推进法治建...

    时间:11-15
  • 扭转药价虚高,医保改革如何破题?——“深化医改新观察”系列报道之三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 题:扭转药价虚高,医保改革如何破题?——“深化医改新观察”系列报道之三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9批国家药品集采“团购”374种药品,平均降价超50%;多款独家品种的抗癌药、罕见病用药被纳入医保,加上报销后累计为患者减负超5000亿元……近年来,我国医保改革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绩单”。   聚...

    时间:11-15
  • 国家卫生健康委:下阶段要推广癌症早诊早治 强化筛查长效机制

      11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和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国家癌症中心党委书记张勇介绍,下一阶段要推广癌症早诊早治,强化筛查长效机制。   记者:卢佳   编辑:张南琦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时间:11-15
  • 国家卫生健康委:方案将对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防治起到推动作用

      11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和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介绍,这两个方案都进一步明确了到2030年的目标任务,将会对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防治起到实实在在的推动作用。   记者:卢佳   编辑:张南琦   新华社音视...

    时间:11-15
  • 下穿临沂祊河超小直径盾构隧道双线贯通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 记者15日从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获悉,随着开挖直径仅3.82米的中铁十五局“沂蒙号”盾构机破岩而出,山东国能费县热源长输供热管网工程下穿临沂祊河盾构隧道实现双线贯通。   中铁十五局项目负责人刘建扬介绍,山东国能费县热源长输供热管网工程隧道采用双洞双管设计,隧道施工采用2台超小直径泥水平衡...

    时间:11-15
  • 我国将助力非洲实现木薯产量倍增

      新华社三亚11月15日电(记者陈凯姿、罗江)记者15日从第二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上获悉,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启动了“助力非洲木薯产量倍增计划”,将在非洲地区示范推广木薯新品种、新技术50万公顷以上,将木薯单产提高一倍,以有效提升其粮食安全自主保障能力。   木薯是非洲重要的粮食作物。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显示,非洲有40多...

    时间:11-15
  • 西藏首个自治区级美术馆开馆

      这是11月15日拍摄的西藏美术馆一景。 新华社记者 刘文博 摄   新华社拉萨11月15日电(记者刘文博、邵泽东)11月15日上午,“高原·境界——西藏美术馆开馆展”开幕式在拉萨市举行。本次开馆展包括“西藏题材当代美术成果展”“传承·创新精品唐卡展”等分展,展出吴作人、李可染、安多强巴等著名艺术家的近300幅(座)作品。...

    时间:11-15
  • 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湖南推进全民阅读活动观察

      新华社长沙11月15日电 题: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湖南推进全民阅读活动观察   新华社记者张格   湖南长沙,湘江两岸,以阅读为主题的创意灯光秀点亮城市夜空,营造出一座“爱阅之城”的氛围。11月13日至23日,由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中南出版传媒集团主办的第二届“岳麓书会”在湖南举办,一场围绕“爱读书、读好书、善...

    时间:11-15
  • 微视频|青春的赛道

      2021年4月19日,正在清华大学西体篮球场训练的曾茂洲、周子昂及队友们见到了来到清华大学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总书记对他们的勉励激励着他们热爱体育的心。   2023年11月5日,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在广西南宁开幕,曾茂洲、周子昂代表北京队出战。   这场赛事,是深化体教融合的重要标志,更是属于青年人最耀眼的拼...

    时间:11-1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