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杂交水稻之父”的梦想正在非洲实现

2023-11-15 16:51:3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三亚11月15日电 14日上午,参加第二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的非洲国家代表来到三亚水稻国家公园参观。在袁隆平铜像前,外宾们纷纷插下杂交水稻秧苗,缅怀这位“杂交水稻之父”。

  这是11月14日拍摄的第二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开幕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走进杂交水稻新品种展示田,外宾们捧起金黄饱满的稻穗仔细观察,又现场观看机械化插秧、无人机播种等新技术。对于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说,杂交水稻并不陌生,中国培育的不少品种已经为他们国家的农民带来了连年丰收。

  4年前,袁隆平在三亚出席首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时表示,希望杂交水稻在非洲各个国家发展起来,解决非洲的粮食安全问题。

  如今,在广袤的非洲大地上,他的心愿正逐步实现:在众多中国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的努力下,已有20多个非洲国家种植了中国杂交水稻。

  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金轲介绍,中国农科院与盖茨基金会合作,已向9个非洲国家发放超过1000份绿色超级稻材料,累计推广面积5.7万公顷,比当地品种增产20%以上。

  在布基纳法索,过去水稻每公顷产量通常仅两三吨,达到5吨已是很高水平。从中国引进杂交水稻后,每公顷产量能达10吨以上。同时,引进的矮杆水稻品种生长周期更短、口感更好、抗病能力更强。

  布基纳法索农业、动物和渔业资源部副部长高苏·萨努说,过去该国每年需花费1600多万美元进口大米。从中国引进杂交水稻后,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基本实现了大米“零进口”。

  “节省下来的钱可以用于其他民生改善项目,所有民众都能受益。”他说。

  围绕杂交水稻,一批高效栽培新技术加快向非洲传播。近几年,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李刚华数次往返于中国和非洲,让“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等技术在非洲落地生根。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如今莫桑比克部分地区的水稻产量已达每亩600公斤,较以往翻了三倍多。

  11月14日,参加中非农业合作论坛的嘉宾在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大茅村共植中非友谊林。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我希望传播中国先进的农业技术、农业发展理念,帮助非洲国家发展现代农业,培训当地农技人员,让中国水稻技术在非洲落地生根。”李刚华说。

  更具创新性、突破性的品种也加快在非洲落地。像韭菜一样割一茬长一茬,一次播种多次收获……云南大学胡凤益团队利用多年生野生种和一年生栽培种杂交,成功培育成多年生稻栽培品种并进行商业化生产。

  第二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期间,他介绍了多年生稻“扎根”非洲的最新进展。在布隆迪、马拉维、科特迪瓦、塞内加尔、乌干达等非洲国家,他的团队都进行了试验示范种植。结果表明,多年生稻在这些区域可连续种植收获七个季节,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您一定要来赞比亚,和我们的科学家交流,教我们怎么做。”赞比亚农业部部长鲁本·菲里对此充满兴趣,并在致辞中向胡凤益发出热情邀请。

  当前,在气候变化、地缘冲突、经济放缓等因素叠加下,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更趋严峻。与会非洲嘉宾普遍表示,希望与中国加强杂交水稻育种、栽培与加工等全链条合作。

  中国农业农村部在论坛期间提出开展非洲粮食作物产能提升行动。将围绕粮食体系可持续转型、水稻价值链提升等,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实施合作项目,助力非洲国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杂交水稻的发明很了不起,袁隆平也是我们非常崇敬的专家。”高苏·萨努说,希望更多中国杂交水稻技术能够传播到非洲,这对于布基纳法索乃至整个非洲消除饥饿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记者罗江、陈凯姿、钟群、王军锋)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2023年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 2023年中国经济社会论坛15日在京举行,110余位中外嘉宾围绕“开放 发展 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交流。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欢迎和广泛支持,为共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

    时间:11-15
  • 陈文清在广东调研时强调 全面落实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重要要求 推进政法机关高质量开展好第

      新华社广州11月15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陈文清13日至15日在广东调研时强调,广东政法机关要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重要要求,高质量开展好第二批主题教育,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在锻造政法铁军、维护安全稳定、推进法治建...

    时间:11-15
  • 扭转药价虚高,医保改革如何破题?——“深化医改新观察”系列报道之三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 题:扭转药价虚高,医保改革如何破题?——“深化医改新观察”系列报道之三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9批国家药品集采“团购”374种药品,平均降价超50%;多款独家品种的抗癌药、罕见病用药被纳入医保,加上报销后累计为患者减负超5000亿元……近年来,我国医保改革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绩单”。   聚...

    时间:11-15
  • 非洲多国官员在三亚插秧致敬袁隆平

    11月14日,参加第二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的非洲外宾在三亚水稻国家公园参观时,在袁隆平铜像前插下水稻秧苗,致敬这位“杂交水稻之父”。 论坛期间,非洲多国官员对袁隆平在杂交水稻领域的贡献表示钦佩。布基纳法索农业、动物和渔业资源部副部长高苏·萨努表示,“袁隆平确实是农业方面的偶像,正是有他的发明创造,我们有了不...

    时间:11-15
  • 国家卫生健康委:下阶段要推广癌症早诊早治 强化筛查长效机制

      11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和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国家癌症中心党委书记张勇介绍,下一阶段要推广癌症早诊早治,强化筛查长效机制。   记者:卢佳   编辑:张南琦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时间:11-15
  • 国家卫生健康委:方案将对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防治起到推动作用

      11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和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介绍,这两个方案都进一步明确了到2030年的目标任务,将会对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防治起到实实在在的推动作用。   记者:卢佳   编辑:张南琦   新华社音视...

    时间:11-15
  • 下穿临沂祊河超小直径盾构隧道双线贯通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 记者15日从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获悉,随着开挖直径仅3.82米的中铁十五局“沂蒙号”盾构机破岩而出,山东国能费县热源长输供热管网工程下穿临沂祊河盾构隧道实现双线贯通。   中铁十五局项目负责人刘建扬介绍,山东国能费县热源长输供热管网工程隧道采用双洞双管设计,隧道施工采用2台超小直径泥水平衡...

    时间:11-15
  • 我国将助力非洲实现木薯产量倍增

      新华社三亚11月15日电(记者陈凯姿、罗江)记者15日从第二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上获悉,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启动了“助力非洲木薯产量倍增计划”,将在非洲地区示范推广木薯新品种、新技术50万公顷以上,将木薯单产提高一倍,以有效提升其粮食安全自主保障能力。   木薯是非洲重要的粮食作物。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显示,非洲有40多...

    时间:11-15
  • 西藏首个自治区级美术馆开馆

      这是11月15日拍摄的西藏美术馆一景。 新华社记者 刘文博 摄   新华社拉萨11月15日电(记者刘文博、邵泽东)11月15日上午,“高原·境界——西藏美术馆开馆展”开幕式在拉萨市举行。本次开馆展包括“西藏题材当代美术成果展”“传承·创新精品唐卡展”等分展,展出吴作人、李可染、安多强巴等著名艺术家的近300幅(座)作品。...

    时间:11-15
  • 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湖南推进全民阅读活动观察

      新华社长沙11月15日电 题: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湖南推进全民阅读活动观察   新华社记者张格   湖南长沙,湘江两岸,以阅读为主题的创意灯光秀点亮城市夜空,营造出一座“爱阅之城”的氛围。11月13日至23日,由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中南出版传媒集团主办的第二届“岳麓书会”在湖南举办,一场围绕“爱读书、读好书、善...

    时间:11-1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