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守护清水北上 夯实国家水网

2023-11-15 08:06:22

来源:人民日报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10周年,累计抽引长江水400多亿立方米

  守护清水北上 夯实国家水网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供图

  核心阅读

  2013年11月15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10年来,累计抽引长江水400多亿立方米,缓解苏北、鲁北和胶东半岛缺水问题,惠及沿线超6800万人。南来之水汩汩北上,南水北调东线保障了受水区供水安全,为北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水资源支撑。

  南起江苏扬州的长江岸畔,北至天津,东抵胶东半岛,南水北调东线,宛如清水长廊,润苏北,济齐鲁。

  这是一条通江联河的水脉。一路牵手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缀连起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南水北调东线打通长江水北调大动脉,夯实国家水网主骨架。

  这是一条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南水北调东线与京杭大运河同行北上。通水系、增水深、拓航道,古老运河,千帆竞渡,“黄金水道”含金量更高。

  从2013年11月15日正式通水至今,10年来,南水北调东线累计抽引长江水400多亿立方米,缓解苏北、鲁北和胶东半岛缺水问题,惠及沿线超6800万人。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水利部推动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前期工作,不断扩大工程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受水区供水安全保障水平。

  10年来,长江水入鲁61.4亿立方米

  “南水”入村,苦水村告别了苦咸水。“水垢少,口感绵,好水熬出的米粥又稠又香。”山东省夏津县北城街道苦水村村民王家国说。

  夏津县地处引黄工程末端,地表水少,地下水苦,用水曾是大难题。随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长江水来到夏津县。“县里启动‘村村通自来水’工程,铺设50多万米管道,让家家户户喝上长江水。”夏津县水利事业发展中心有关负责人王明军介绍。

  从城乡居民饮水到工农业生产用水,南水北调东线促进了水资源优化配置,长江水成了“振兴水”“幸福水”。

  乡村产业有奔头。曾经,水是苦咸水,地是盐碱地,一亩地粮食产量只有四五百斤。苦水村党支部书记王宪宝说,清淤泥、开沟渠、挖排碱沟,用清水浇地,盐碱地得到有效治理。村里种起油葵,每年村集体增收5万多元。

  企业用水有保障。“供水稳定,水质优良,我们发展底气更足。”夏津县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水处理中心经理助理马宗鹏说。长江水有力支撑当地纺织服装、生态环保、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

  南水北调东线是发展保障线”。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东线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魏军国介绍,江苏形成双线输水格局,实现江淮联调。在山东,调引长江水的渠道与胶东半岛供水干渠相互联通,构筑“T”形骨干水网。多水源协同配置,供水保障能力更强,10年来累计调水入山东61.4亿立方米,受水区内城市的生活和工业供水保证率从最低不足80%提高到97%以上。

  10年来,水质断面达标率由3%提高到100%

  一条港河跨两省,一边是山东微山县西平镇,一边是江苏沛县大屯街道。

  港河汇入南四湖。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的输水干线和天然调蓄湖泊。东线调水,成败在水质,关键是治污,治污重点又在南四湖。这里承接苏鲁豫皖4省32个县(市、区)的来水,主要入湖河流53条,水网交织,治理难度大。

  定期巡查港河,是西平镇六营村党支部书记、村级河长魏衍水的职责。一次巡河中,岸边覆盖的一层新土,引起魏衍水警觉,挖开后,发现了正在排放污水的暗管。“经现场查看,发现这是一处生活污水排污口。”魏衍水第一时间联系沟通,村干部入户做工作,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多部门研究整治方案,及时封堵排污口。

  边界河湖从“两不管”变成“合力管”。信息情况联通、矛盾纠纷联调、非法行为联打、河湖污染联治、防汛安全联保,微山县和沛县建立边界河湖治理五联机制,携手守好南四湖。“一旦发现问题,两地及时沟通,混合编组,共同执法。”微山县水务局水政监察大队大队长董瑞介绍。

  “水乡人家,环境变好,村民种水稻、葡萄,办起了农家乐,吃上了‘生态饭’。”魏衍水说。如今,微山县与周边8个区县签订补偿协议,明晰上下游水质保护责任。南四湖跻身全国优良水质湖泊行列。

  全线治污,护送一渠清水北上。南水北调东线沿线实施471项治污工程,相关地区多措并举开展水生态治理。通水以来,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入河总量减少了85%以上,水质断面达标率由3%提高到100%。

  南水北调东线成为水清岸绿的“生态线”。“南水北调东线先后向南四湖、东平湖、济南小清河等累计生态补水7.37亿立方米,向大运河补水3.34亿立方米。江苏、山东受水区城区共关停地下水开采井6274眼,实现地下水压采量5.51亿立方米。”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井书光说。

  13级泵站提水爬升65米,工程安全运行水平不断提高

  南水北调东线,总扬程65米。水往高处流,靠的是13级泵站,一级一级提水北上。

  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的洪泽泵站,是第三梯级泵站之一,泵站加压提长江水入洪泽湖。洪泽泵站管理所运行员刘雨琦,每天巡检、记录、保养,确保“大块头”正常运行。“过去靠人盯,辨声音,找故障,20个人管一座泵站。如今用上数字孪生技术,泵站装上‘聪明大脑’,大数据诊断,管理效率大幅提高。”刘雨琦说。

  在位于南京市的调度中心,洪泽泵站的5台泵组数据实时显示。指着屏幕上跃动的声纹数据,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水源有限责任公司科技信息分公司总经理助理黄富佳说:“我们深度挖掘170多万条声纹数据,AI智能识别各种不同状况下的声纹。不管是轴承损坏,还是内叶片撞击外壳,我们都能及时锁定故障点。”

  数字技术让调水更精细。以前开几台机组、叶片运行频率如何调,技术人员只能靠经验做判断。如今,大数据构建起智能调控模型。“输入调水流量,模型就能给出最优解,用最低的能耗精准提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黄富佳说。

  数字赋能,南水北调东线运行更智慧。打造数字孪生洪泽泵站、邓楼泵站先行先试项目,构建智能调度、工程安全监测、水质监测预警等智能应用场景,工程安全运行水平和效率不断提高。

  持续调水,京杭大运河全年通航里程达877公里

  11月7日,船长徐卫驾驶货船,从山东济宁市任城区的龙拱港,驶向梁山港。

  “这条水路如今越来越好走,两港之间只需一天左右。搁以前,水浅河窄,遇上堵船,少说得一周以上。”徐卫说,这几年梁济运河水位变深,航道更畅通,过去只能通过1000吨的运输船,如今两三千吨的运输船畅通无阻。

  梁济运河是京杭大运河通航航道的最北段。南水北调东线调水运行期间,抬高水位,保障主航道水深。目前梁济运河达到二级航道运行条件,2000吨级运输船从梁山港直达长江,成为通江达海新通道。

  运河畔,一座新港口拔地而起。从一片水洼地,到一座18个2000吨级泊位的现代化港口,梁山港仅用两年时间建成通航。“向南开挖17.5公里航道,连通京杭大运河;向北建设9.18公里铁路专用线,连通瓦日铁路,梁山港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运’多式联运。”济宁港航梁山港有限公司综合办事务员孔泽凯介绍。

  曾经,济宁内河航道中,三级以下航道占比接近七成。孔泽凯介绍,近年来,通过开展京杭大运河航道升级、南水北调东线持续调水,主航道水深从3.5米增加到4.2米,济宁通过大运河可抵达长三角、珠三角,物流成本降低10%至30%。

  南水北调东线重塑京杭大运河“黄金水道”优势。井书光介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打通了京杭大运河东平湖至南四湖航道,增加里程62公里;通过持续补水,改善京杭大运河济宁至长江段的航运条件,航道升级为二级航道,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350万吨,目前京杭大运河全年通航里程达877公里,运河水运能力不断提升,进一步畅通南北经济循环。(记者 王浩 李晓晴)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医学青年说|烟民更易中招?警惕“沉默杀手”慢阻肺

    日常生活中 大家对于心脑血管堵塞 可能较为熟悉 您知道肺会“阻塞”吗? 慢阻肺 具有高患病率、高病死率 和高疾病负担的特点 因此被称作是“沉默杀手” 第22个“世界慢阻肺日” 医学青年说 来听北京朝阳医院青年医生怎么说 慢阻肺 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 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 包括咳嗽...

    时间:11-15
  • 陈希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2023年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15日举行2023年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长(院长)陈希出席并讲话,强调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牢记“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锐意拼搏进取,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

    时间:11-15
  • “杂交水稻之父”的梦想正在非洲实现

      新华社三亚11月15日电 14日上午,参加第二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的非洲国家代表来到三亚水稻国家公园参观。在袁隆平铜像前,外宾们纷纷插下杂交水稻秧苗,缅怀这位“杂交水稻之父”。   这是11月14日拍摄的第二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开幕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走进杂交水稻新品种展示田,外宾们捧起金黄饱满的稻穗仔...

    时间:11-15
  • 倔“匠”:三代长城人的守护与传承

      “我还能修多久啊?”这是在金山岭长城,一位修长城的老人的担忧。   在金山岭长城,有一位修长城的老人——林长友。   万里长城,金山独秀。   林长友的父亲林占山,退伍后,看到长城几乎成了当地的石料场,自发地保护起了长城。   林占山去世后,林长友辞去了月薪近万的瓦工工作,回到了金山岭长城,接过了父亲的接力...

    时间:11-15
  • 新华全媒+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公布新版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李恒、顾天成)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癌症防治专项行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3个部门近日联合制定公布《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   方案提出,到2030年,我国癌症防治体系进一步完善,危险因素综合防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能力显著增强,规范诊疗水平稳步提升,癌症发病率、死亡率...

    时间:11-15
  • 十载通水改旧貌 千年运河焕新颜——南水北调东线通水10年扫描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 题:十载通水改旧貌 千年运河焕新颜——南水北调东线通水10年扫描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11月15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迎来通水10周年。   10年来,南水北调东线调水入山东61.4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6800万人。2019年以来,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向河北、天津调水5.87亿立方米。   ...

    时间:11-15
  • 新华全媒+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监测将覆盖35岁以上人群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顾天成、李恒)记者15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获悉,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4部门近日联合制定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部署深入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专项行动。   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建立覆盖全国的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控和早诊早治体系;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心...

    时间:11-15
  •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癌症、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公布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个部门联合制定公布《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   记者:董瑞丰、李恒、顾天成   编辑:刘媛媛   设计:段崧玮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技术局联合出品...

    时间:11-15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  11月16日出版的第22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文章强调,随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深入推进,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总结新时代10年的实践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

    时间:11-15
  • 转扩!有关肺炎支原体感染的6个关键知识点

      随着各地陆续入冬,呼吸道疾病已进入高发季节,多种呼吸道疾病交织叠加。其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广受关注。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哪些特点?相较成人,为什么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比例更高?哪些情况需要做“肺灌洗”?肺炎支原体感染有没有后遗症?有关肺炎支原体感染的6个关键知识点,一起了解。     【相关阅读】     热点问答来了!...

    时间:11-1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