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新华全媒+丨浙江,不断扩展与世界的“对话”——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观察

2023-11-10 22:40:3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杭州11月10日电 题:浙江,不断扩展与世界的“对话”——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观察

  新华社记者俞菀、朱涵、张璇

  初冬的乌镇,古朴的青石板路上群贤毕至,共赴一场“十年之约”。

  11月8日至10日,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隆重召开,传统和现代、人文和科技在这里交相辉映。

  回望十年来路,乌镇峰会以网络之名谋合作、图共赢,见证了从“数字浙江”到“数字中国”的演进。新起点上再出发,通过创新践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浙江数字化建设提质升级,不断扩展与世界的“对话”。

  11月8日,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开幕。新华社记者黄宗治 摄

  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

  走进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一项项浙江数字经济发展的成果引人注目:核心产业增加值从2014年的2854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8977亿元,年均增速13.6%;拥有超万家数字经济领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24万件数字经济领域发明专利。

  从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到以更大力度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浙江全力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努力在创新开放中实现普惠繁荣、合作共赢。

  随着乌镇峰会释放的“磁场效应”不断扩大,思想在这里碰撞、人才到这里寻访、资金到这里猎投、项目到这里对接,浙江数字经济能级不断提升。

  “数字技术已经将人类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为数字时代变局提供全球公共平台。”浙江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方兴东说,乌镇峰会及其背后“数字浙江”20年的探索积淀,必将在新的10年中凸显更大的思想力和引领力。

  11月7日,参观者在乌镇互联网医院体验智能一体机的体检功能,并与医生进行视频连线。 新华社记者黄宗治 摄

  数字治理筑牢安全防线

  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说,信息技术在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便利、为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撑的同时,也给全球发展带来了挑战,引发了对传统规则甚至伦理的挑战,带来了网络安全、隐私保护等一系列全球共同难题。未来,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将针对科技发展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联合开展研究。

  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承办方,浙江在全国率先探索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实施产业数据分类分级安全防护,推进工业领域数据安全管理试点工作,加强数据产品流通交易合规监管。

  中国(温州)数据智能与安全服务创新园落成后,加快探索建设数据安全与合规体系、数据产品市场化交易机制。园区入驻企业每日互动创始人方毅说:“温州数安港如今已是数据要素产业的一方热土。”

  浙江已实现行政村5G覆盖率100%,全国首个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成使用,累计建设数据中心202个。浙江不断加快数据安全体系构建,包括风险核查、数据梳理、数据保护、监控预警等多个方面,让企业和组织的数据资产得到妥善保护。

  11月7日,观众在乌镇世界互联网科技馆大厅观看机器人跳舞。新华社记者黄宗治 摄

  以数字文明促平等包容

  酱园染坊、书院长廊,智慧停车、无人驾驶……古老的江南文化与前沿科技创新正实现融合发展。这正是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所要传递的理念。

  如何建设数字文明?就像良渚时期的“稻谷”,如今“数据”成了最基础的资源,互联网成为新“稻田”。浙江要努力完成数字化建设的跃升,为数字文明建设探路。

  坚持信息技术造福于人、科技发展以人为本。2023年,在乌镇峰会带动下,共有1200多家单位发布1万余个招聘岗位,吸引19万名人才前来应聘。“在浙江,目前我们已打造了超150款为民惠民应用。通过一个个小应用撬动为民服务大动能,不断提升未来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浙江移动相关负责人说。

  用好数字展会平台,不断提升中国文化感染力和中华文明影响力。“中华古籍资源库”建设、甲骨文的数字化回归,数字敦煌、故宫百宝,乌镇峰会呈现的网上文化交流项目给外国嘉宾留下了深刻印象。

  让互联网为年轻人赋能,促进全球文明交流互鉴。本届乌镇峰会第一次设立了“全球青年领军者计划”。首批全球青年领军者之一、毕业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的叶晨晖说,领军者们将借助自身才智并发挥善意,让整个世界连接在一起。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新华全媒+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监测将覆盖35岁以上人群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顾天成、李恒)记者15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获悉,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4部门近日联合制定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部署深入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专项行动。   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建立覆盖全国的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控和早诊早治体系;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心...

    时间:11-15
  •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癌症、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公布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个部门联合制定公布《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   记者:董瑞丰、李恒、顾天成   编辑:刘媛媛   设计:段崧玮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技术局联合出品...

    时间:11-15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  11月16日出版的第22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文章强调,随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深入推进,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总结新时代10年的实践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

    时间:11-15
  • 转扩!有关肺炎支原体感染的6个关键知识点

      随着各地陆续入冬,呼吸道疾病已进入高发季节,多种呼吸道疾病交织叠加。其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广受关注。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哪些特点?相较成人,为什么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比例更高?哪些情况需要做“肺灌洗”?肺炎支原体感染有没有后遗症?有关肺炎支原体感染的6个关键知识点,一起了解。     【相关阅读】     热点问答来了!...

    时间:11-15
  •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9432米!中国石化“深地一号”跃进3-3XC井刷新亚洲最深井纪录

         11月15日   中国石化“深地一号”跃进3-3XC井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   该井完钻井深达9432米   项目难度国内外罕见   刷新亚洲最深井斜深和超深层钻井水平位移两项纪录     “深地一号”跃进3-3XC井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   深度比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还多出580多米   该井的成功钻探证明中国深地...

    时间:11-15
  • 奔流不息的黄河文明——黄河流域文物保护传承观察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源远流长的文化和灿烂辉煌的文明。   黄河奔流不息,文明绵延不绝。黄河两岸,留存着灿若繁星的文化遗产。一件件文物,一处处遗址,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与包容,赓续着连绵不断的黄河故事。   山河印记:观黄河而知华夏   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近年来,夜塬遗址的发掘让考古人员惊喜连连...

    时间:11-15
  • 我国2023年电影总票房突破500亿元

      记者11月15日从国家电影局获悉,截至11月14日,我国2023年电影总票房为500.01亿元,总观影人次为11.79亿。其中,国产影片票房为419.89亿元,国产影片市场份额为83.98%。票房过亿影片58部,其中国产影片39部,进口影片19部。(记者王鹏)...

    时间:11-15
  • 胡春华会见2023年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外方参会代表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  全国政协副主席胡春华15日在北京会见出席2023年中国经济社会论坛的外方参会代表,双方围绕继续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议题进行了交流。...

    时间:11-15
  • 时政镜距离|世界期待中国声音

    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将在美国旧金山举行 这是在美国旧金山拍摄的2023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国际媒体中心的海报。 2023年11月12日,记者在美国旧金山的2023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国际媒体中心内工作。 2023年11月12日,在美国旧金山,记者经过2023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国际媒体中心内的一幅海报。 亚太经济合作组...

    时间:11-15
  • 怕冷的赶紧转走!实用暖身指南,教你从头暖到脚

      近期,受冷空气持续影响,多地降温明显,如何做好防寒保暖尤其重要。冬季人体抗寒能力下降,头部、背部、腰部等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不同的暖身方法,针对不同部位,都有哪些暖身秘诀,一起来看这份实用暖身指南,教你从头暖到脚。(编辑/视频剪辑:冯文雅 终审:陈竞超 综合人民日报、中国天气网等媒体报道内容)...

    时间:11-1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