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1.1万多家公立医院如何强化公益导向?——“深化医改新观察”系列报道之二

2023-11-14 17:09:2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 题:1.1万多家公立医院如何强化公益导向?——“深化医改新观察”系列报道之二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田晓航、黄筱、袁全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改各项任务的重中之重。

  我国1.1万多家公立医院如何彰显公益性?公立医院改革怎样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调研。

  让患者“看得起病”

  降低老百姓看病的成本、让更多患者“看得起病”,是彰显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础。

  今年1至9月,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到51.1亿,较2019年同期增长12.4%。年诊疗量占全国医院80%以上的公立医院,如何更好满足百姓就医需求?

  为减轻群众就医负担,解决过度诊疗、超标收费等问题,有关部门不断“出招”——

  各省份全面建立并运行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2023年版)》出台,促进政府对医疗服务价格行为的监督与管理;持续开展药品耗材集中采购,9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覆盖药品平均降价超50%。

  福建省三明市强化“三医”协同,持续挤压药品耗材虚高价格,11次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湖南省湘潭市通过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到今年8月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高到35.03%……一些地方在动态调价基础上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合理体现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也给患者带来了更多实惠。

  下一步,如何进一步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导向?

  “我们将督促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地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特别是优先调整治疗、护理、手术等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价格项目。”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副司长薛海宁说,还要发挥医保支付对医疗服务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支持公立医院通过提升技术服务获得合理收入。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我国要在对5个试点城市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情况开展评估总结推广基础上,启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省级试点;同时,继续组织做好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引导公立医院坚持公益性、落实功能定位。

  让患者享有更多优质医疗资源

  全国万余家公立医院中,大城市的三甲公立医院常常“一号难求”。优质医疗资源相对较少、区域分布不均,这个难题如何破解?

  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国家级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科学合理网格化布局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让拥有人才、技术和设备等优势资源的三甲公立医院,提供更多的公益性服务,努力实现“大病重病在本省就能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

  2023年10月25日,浙江省人民医院与仙居县人民医院专家健康宣讲团在仙居县白塔镇高迁村开展义诊、疾病筛查。(仙居县人民医院供图)

  得益于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截至2020年底,河南省到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的门诊儿童人数下降63.1%,住院人数下降51.3%。通过专家支援、技术平移、同质化管理等举措补齐地方诊疗短板,群众跨区域就医难题正在逐步缓解。

  面对大量疑难罕见疾病、急危重症的诊疗诉求,公立医院必须在提升诊疗能力上“下苦功”。

  除了每周四“雷打不动”的罕见病多学科会诊以外,北京协和医院今年新设立罕见病联合门诊,每天十来个专业“组团式”出诊,让患者平均确诊时间从以往的4年缩短至不到4周。为了让更多患者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医院还不断优化日间手术流程。

  “以往一两个小时的全麻肺结节切除手术,现在只要半小时左右。”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主任李单青说,对于高风险的胸外科手术,开展日间手术对手术技术、麻醉手术室配合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却能给予患者创伤小、功能损失小、风险小的治疗体验。

  发展临床重点专科,集中力量开展疑难危重症诊断治疗技术攻关,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当前,许多公立医院正从人才、技术、学科、管理等多方面发力提升诊疗水平,以期造福更多患者。

  “我们要继续做公立医院排头兵,做国家医改的主动参与者和坚定执行者,肩负起推动医学发展和技术进步的社会责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患者’的办院方向,维护人民群众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说。

  不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坚持公益性,还要不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挂号付费时间长、候诊时间长、检查预约时间长、看诊时间短——“三长一短”,曾长期是群众就医的“槽点”。如何才能让患者“不堵心”?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实施全门诊、全时段、全号源预约诊疗管理,四川多地试点“一次挂号管三天”,江苏多家公立医院实现影像检查后数据资料12小时内“云端”共享……在深化医改过程中,多地公立医院推进预约诊疗、改进就医流程,努力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

  发展互联网诊疗、建设智慧医院,大大提升了公立医院惠民服务的能力。

  在广东省中医院,“智慧药房”为患者省去了排队缴费、等待煎药的麻烦。院长张忠德介绍,每天5000多名患者享受中药代煎配送服务,在广州市内可实现上午处方当日送达,患者取药更便捷。

  截至2022年底,全国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中,88.2%参与同级检查结果互认,92.2%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今年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局组织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目前,超过八成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开展了预约诊疗服务,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持续提质增效。

  开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三年攻坚行动,推进智慧医院建设与分级评价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再作部署。

  “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最终目标是解决群众就医的‘急难愁盼’。”薛海宁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将继续推动公立医院为群众提供流程更连续、服务更高效、环境更舒适、态度更体贴的卫生健康服务。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守护清水北上 夯实国家水网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10周年,累计抽引长江水400多亿立方米   守护清水北上 夯实国家水网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供图   核心阅读   2013年11月15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10年来,累计抽引长江水400多亿立方米,缓解苏北、鲁北和胶东半岛缺水问题,惠及沿线超6800万人。南来之水汩汩北...

    时间:11-15
  •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南水北调东线通水10周年

    2023年11月15日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10周年 10年来 调水入山东61.4亿立方米 直接受益人口超过6800万人 2019年以来 东线北延应急供水工程 向冀津调水5.87亿立方米 从江都水利枢纽起步 用世界最大规模的泵站群 一级又一级 托举长江水 一路向北流 区域水资源配置格局进一步优化 沿线河湖生态环境复苏持续推进 防洪排涝...

    时间:11-15
  • 枫桥旗正红——浙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纪实

      这是一项发端于基层的治理经验。“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1963年,萌生于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溪江畔的“枫桥经验”享誉全国,并迅速向全国推广。   这是一面一代代传承的光荣旗帜。“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60年来,伴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枫桥经验”与时俱进、历...

    时间:11-14
  • 红色晋剧《战地黄花》在新华社总社展演

      11月13日,为庆祝新华社建社92周年,庚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新华精神,红色晋剧《战地黄花》展演活动在新华社总社举行。   《战地黄花》讲述了新华社华北总分社、《新华日报》(华北版)40余名新闻战士英勇牺牲在太行山上的真实故事,其中黄君珏同志为解救躲在山洞中的战友和太行山的父老乡亲,舍身跳下悬崖,壮烈牺牲在太行山...

    时间:11-14
  • 专家提醒:重视糖尿病早期筛查 降低并发症风险

      新华社西宁11月14日电(记者央秀达珍)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了解风险,了解应对”。专家提醒,开展糖尿病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提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水平。   青海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二科副主任医师宋康介绍,糖尿病常见分型有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半数以上的...

    时间:11-14
  • 新华时评:抓紧秋粮收购 做好冬季生产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 题:抓紧秋粮收购 做好冬季生产   新华社记者王立彬   农历十月,标志着秋季结束、冬季开始。全国秋粮收获接近尾声,秋粮陆续上市。要抓紧收购工作,装满“粮袋子”,鼓起农民“钱袋子”,稳定种地预期,做好冬季生产,为明年春耕及夏粮丰收打下扎实基础。   据农业农村部门预测,今年秋粮增产已成定局,成果来...

    时间:11-14
  • 第五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聚焦城市信用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郑州11月14日电(记者翟濯)11月14日,以“信结天下 诚赢未来”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在河南省郑州市开幕。   本届论坛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新华通讯社和郑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负责同志、专家、学者,围绕城市信用建设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11月14日,以“信结天下...

    时间:11-14
  • 中国潜水救捞协会:已推动协调5000多名潜水员上专属意外险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林红梅、叶昊鸣)“可下五洋捉鳖”的潜水员,从事着高风险工作。中国潜水救捞行业协会理事长宋家慧14日向记者介绍,为加强潜水员职业健康管理,截至今年10月底,协会已经推动协调5062名潜水员购买了“潜水员统一保险”项下的个人专属意外险。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我国潜水员越来越多。潜水员在水下作...

    时间:11-14
  • 金句|习近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奋斗

      11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3两岸企业家峰会10周年年会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两岸企业家峰会是两岸企业及工商界人士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为促进两岸经济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希望峰会广泛团结两岸企业界、工商界,为壮大中华民族经济、增进同胞福祉、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作出新...

    时间:11-14
  • 黄河上游在建装机最大水电站下闸蓄水

      新华社西宁11月14日电(记者解统强)记者从国家能源集团青海玛尔挡水电站获悉,国家能源集团青海玛尔挡水电站14日正式下闸蓄水,标志着该电站正式进入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前的冲刺阶段。   据了解,玛尔挡水电站是黄河上游在建海拔最高、装机最大的水电站。水电站蓄水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将水库水位蓄至3240米,工程具备发电...

    时间:11-1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