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新华时评:汇聚中美交流合作的正能量——推动中美关系回归正轨系列评论之五

2023-11-13 13:16:3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1月13日电 题:汇聚中美交流合作的正能量——推动中美关系回归正轨系列评论之五

  新华社记者谢彬彬

  前不久,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年度颁奖晚宴上,百岁高龄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获奖致辞中说,“我一生中的一半时间都在为美中关系工作”,美中之间的和平合作至关重要,符合两国和世界的利益。尽管中美关系在过去一段时间遭遇严重困难,但如基辛格般坚持不懈维护和促进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人并不少,支持中美交流合作的力量从未缺席。正如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欧伦斯所说,美中关系近来获得改善,两国民间纽带依然牢固。在美中关系面临挑战时,更应看到两国关系中“光明的一面”。

  中美虽远隔重洋,但中美人民的交流合作源远流长。“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追忆往昔,中美民间的友好交往从没有中断,两国人民也在交往中结下了深情厚谊,为中美关系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战期间,中美为抗击法西斯并肩作战,飞虎队的佳话承载着两国人民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深厚友谊。50多年前的“乒乓外交”至今令人津津乐道,中美运动员的真诚友好互动,传递了人民友好的积极信息,以“小球转动大球”,拉开了中美关系新篇章的历史序幕。中美建交后的40多年里,两国民间和人民的交流合作更为频繁密切,覆盖文化、教育、科技、媒体、旅游、卫生等多个领域。自1979年缔结第一对友城关系至今,中美已经建立284对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关系。40多年来,两国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密切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中美两国人民完全可以跨越制度、文化、语言的差异,建立起深厚的友谊。中美民间交流互利共赢,不仅是两国人民做出的自主选择,更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在中美关系处于关键十字路口的当下,持续不断的民间交往和人文交流合作尤显珍贵,为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众多美国企业高管纷纷来华寻求扩大合作;中美直航航班进一步增加;中国恢复赴美团队游;中国江南珍宝展在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展出;美国费城交响乐团举办访华50周年纪念演出;中国舞剧《花木兰》在美巡演……横跨太平洋的航班越多、货轮越多、游客越多、学生学者越多,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民意基础就越厚实,空间就越广阔,动力就越强劲。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劳伦斯·库恩说,加强民间交流是中美双方将机遇和共同需求转化为积极合作与建设性关系的可靠方式。要推动两国关系止跌企稳、重回健康稳定发展轨道,“没有比加强民间交流更好的药方了”。美国全国艺术基金会高级顾问卡拉·季尔利科夫·卡纳莱斯在《纽约时报》上发表题为《美中关系回暖,从彼此倾听开始》的文章指出,在美中关系这样具有挑战性和复杂性的双边关系中,像音乐这样的人文交流可以搭建起相互理解的桥梁。

  中美关系发展到今天,成果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中美都应该本着对两国人民负责任的态度,从两国人民的福祉出发,处理好、管控好、发展好两国关系,为两国人民继承和弘扬珍贵友谊遗产创造有利氛围和条件,筑牢两国友谊与合作的民意基础。中国一直鼓励中美两国各界人士以及民众之间多往来,支持地方层面在经贸、科技、教育、文化以及青年交流等广泛领域的合作。今年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加强民间友好和人文交流对发展两国关系的重要意义,指出中美关系基础在民间,希望在人民,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从在京会见美国各界人士,到向“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等活动致贺信,再到复信美国华盛顿州“美中青少年学生交流协会”、史迪威将军后人、飞虎队老兵等友好人士,习近平主席与美国各界人士多次真挚互动,推动中美民间友好续写新的篇章,为两国人民加强交流、增进理解、扩大合作注入强劲动力。

  希望美方顺应民意,同中方相向而行,用行动排除障碍。近期中美关系“大气候”回暖,越来越多的中美各界人士为两国扩大交往合作鼓与呼,为两国人民相知相亲四处奔走,传递出中美民间友好的积极信息。美国艾奥瓦州马斯卡廷中国友好委员会主席丹·斯泰恩说:“在两国关系面临挑战的时候,我们更要多来中国,加强民间往来、增进了解和互动,把两国人民的友谊发展下去。”

  面向未来,中美友好的薪火将由青年一代传承。加强中美青年一代的交往交流、相知相亲,有助于他们树立对彼此更加客观理性的认知,为中美友好播撒新的希望,为中美关系发展持续注入动力。

  中美关系眼下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稳定和改善两国关系任重道远。所幸的是,从历史中走来的这些根基性民间纽带仍在,推动中美关系向前发展的正能量正在不断聚集。基辛格说,“正如我50年前所相信的那样,我们能找到克服困难的出路”。有理由相信,在中美各界的齐心协力下,两国关系发展将向着符合两国人民共同福祉的方向不断前进。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秀我中国丨当中医学院派遇上师承派

      当中医界学院派“萌新”遇上师承派大佬,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记者:任卓如、袁月明、杨静   编辑:张宝亢   包装:杨震男、王丽蕰(实习)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时间:11-13
  • 福建三明:一张林票通向人富林丰

      新华社福州11月13日电 题:福建三明:一张林票通向人富林丰   新华社记者李昊泽、吴剑锋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夏茂镇梨树村地处群山环抱中。初冬时节,自村口西行不远,便可望见山坡上一片杉树林透着显眼的嫩绿。   “那是村集体交给官庄国有林场管理的第一片林地,面积有200多亩。”村民洪集体说,由于管理得当,树苗长势甚佳...

    时间:11-13
  • 新华时评:守护青少年,防“外伤”也要防“内伤”

      新华社北京11月13日电 题:守护青少年,防“外伤”也要防“内伤”   新华社记者田晨旭   近期,某医院面向少年儿童的精神科门诊深夜排队的新闻在网上引发关注:“小小年纪怎么这么多人得抑郁症”“我们的孩子怎么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始终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民生议题。近...

    时间:11-13
  • 美了生态,富了口袋——广西北流多举措助力乡村振兴

      新华社南宁11月13日电 题:美了生态,富了口袋——广西北流多举措助力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黄庆刚   在广西北流市西埌镇木棉村,一片片竹林挺拔苍翠,绿树环绕的小道上,村民们正散步休闲,不远处的书屋旁,不时传来琅琅读书声。“村里环境越来越好,经常有游客过来拍照。村里变得越来越热闹了。”村民杨海萍说。   图为木棉村...

    时间:11-13
  • 褒奖好奇与热情,菠萝科学奖评出“有趣而严肃”的研究

      11月11日在浙江温州拍摄的菠萝科学奖心理学奖颁奖现场。新华社发   新华社杭州11月13日电(记者朱涵、郑梦雨、魏一骏)“为什么头发拔得越多白得越快”“气味影响颜色感知”“每天多活动两小时不影响学习”……11日晚,10项风趣幽默又不乏严谨的科研、科普成果在浙江温州获得了菠萝科学奖。   和传统的科研成果表彰会相...

    时间:11-13
  • 寻味中国丨粉蒸泉水鱼 香飘乐农家

      黄山市休宁县板桥乡地处皖南山区,植被繁茂,溪流纵横,自古以来就有利用山泉流水养鱼的传统,许多当地人都会做一道特色菜肴——粉蒸泉水鱼。粉蒸泉水鱼的做法很简单,将鱼块与生姜、大蒜、香苏、辣椒一起搅拌,裹上米粉,铺上蒸鱼草,放入土灶大锅中用大火蒸熟,即可食用。...

    时间:11-13
  • “天府粮仓”新传

      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首先必须守牢耕地红线、扛稳粮食安全责任,为“中国饭碗”装进更高质量的“成都粮”。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戴闻名,特约撰稿曹宇阳 编辑金明大   2022年8月,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成都市新津区委宣传部供图)   在中国历史上的多个节点,以成都为核心区的“天府粮仓”,曾发挥过关键性作用。  ...

    时间:11-13
  • 中国经济圆桌会|魏楚:提振民营经济信心需要综合施策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魏楚在13日推出的“中国经济圆桌会”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中表示,信心是比黄金还要重要的,提振民营经济信心需要综合施策。   编辑:杜瑞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时间:11-13
  • 中国经济圆桌会|民营经济发展局是民营企业的“娘家人”和“自己人”

      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魏东在13日推出的“中国经济圆桌会”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中表示,民营经济发展局是民营企业的“娘家人”和“自己人”。   编辑:杜瑞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时间:11-1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