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新华全媒+丨浙江,不断扩展与世界的“对话”——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观察

2023-11-10 22:40:3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杭州11月10日电 题:浙江,不断扩展与世界的“对话”——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观察

  新华社记者俞菀、朱涵、张璇

  初冬的乌镇,古朴的青石板路上群贤毕至,共赴一场“十年之约”。

  11月8日至10日,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隆重召开,传统和现代、人文和科技在这里交相辉映。

  回望十年来路,乌镇峰会以网络之名谋合作、图共赢,见证了从“数字浙江”到“数字中国”的演进。新起点上再出发,通过创新践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浙江数字化建设提质升级,不断扩展与世界的“对话”。

  11月8日,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开幕。新华社记者黄宗治 摄

  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

  走进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一项项浙江数字经济发展的成果引人注目:核心产业增加值从2014年的2854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8977亿元,年均增速13.6%;拥有超万家数字经济领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24万件数字经济领域发明专利。

  从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到以更大力度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浙江全力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努力在创新开放中实现普惠繁荣、合作共赢。

  随着乌镇峰会释放的“磁场效应”不断扩大,思想在这里碰撞、人才到这里寻访、资金到这里猎投、项目到这里对接,浙江数字经济能级不断提升。

  “数字技术已经将人类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为数字时代变局提供全球公共平台。”浙江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方兴东说,乌镇峰会及其背后“数字浙江”20年的探索积淀,必将在新的10年中凸显更大的思想力和引领力。

  11月7日,参观者在乌镇互联网医院体验智能一体机的体检功能,并与医生进行视频连线。 新华社记者黄宗治 摄

  数字治理筑牢安全防线

  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说,信息技术在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便利、为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撑的同时,也给全球发展带来了挑战,引发了对传统规则甚至伦理的挑战,带来了网络安全、隐私保护等一系列全球共同难题。未来,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将针对科技发展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联合开展研究。

  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承办方,浙江在全国率先探索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实施产业数据分类分级安全防护,推进工业领域数据安全管理试点工作,加强数据产品流通交易合规监管。

  中国(温州)数据智能与安全服务创新园落成后,加快探索建设数据安全与合规体系、数据产品市场化交易机制。园区入驻企业每日互动创始人方毅说:“温州数安港如今已是数据要素产业的一方热土。”

  浙江已实现行政村5G覆盖率100%,全国首个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成使用,累计建设数据中心202个。浙江不断加快数据安全体系构建,包括风险核查、数据梳理、数据保护、监控预警等多个方面,让企业和组织的数据资产得到妥善保护。

  11月7日,观众在乌镇世界互联网科技馆大厅观看机器人跳舞。新华社记者黄宗治 摄

  以数字文明促平等包容

  酱园染坊、书院长廊,智慧停车、无人驾驶……古老的江南文化与前沿科技创新正实现融合发展。这正是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所要传递的理念。

  如何建设数字文明?就像良渚时期的“稻谷”,如今“数据”成了最基础的资源,互联网成为新“稻田”。浙江要努力完成数字化建设的跃升,为数字文明建设探路。

  坚持信息技术造福于人、科技发展以人为本。2023年,在乌镇峰会带动下,共有1200多家单位发布1万余个招聘岗位,吸引19万名人才前来应聘。“在浙江,目前我们已打造了超150款为民惠民应用。通过一个个小应用撬动为民服务大动能,不断提升未来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浙江移动相关负责人说。

  用好数字展会平台,不断提升中国文化感染力和中华文明影响力。“中华古籍资源库”建设、甲骨文的数字化回归,数字敦煌、故宫百宝,乌镇峰会呈现的网上文化交流项目给外国嘉宾留下了深刻印象。

  让互联网为年轻人赋能,促进全球文明交流互鉴。本届乌镇峰会第一次设立了“全球青年领军者计划”。首批全球青年领军者之一、毕业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的叶晨晖说,领军者们将借助自身才智并发挥善意,让整个世界连接在一起。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全国秋粮收获已过九成半 全年粮食产量有望再创新高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制图:汪哲平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伴随玉米大豆及中稻收获进入尾声、南方晚稻收获加速推进,全国秋粮收获进度达96.2%,基本实现丰收到手。今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克服局部地区洪涝干旱等灾害影响,全年粮食产量有望再创新高。   种植面积增加,产能基础不断夯实。今年秋粮面积连续第四年增加,预...

    时间:11-12
  • 时时放心不下的牵挂——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这份时时放心不下的牵挂,一直萦绕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头。   今年7月底8月初,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极端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北京、河北等地重大人员伤亡。   习近平总书记密切关注汛情,高度重视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关注着灾情,指导着救灾工...

    时间:11-12
  • 特写:生者以坚强告慰英灵

      初冬的北京门头沟,午后气温逼近零度。妙峰山民族学校内,语调平缓的刘璇仍难掩情绪涌动。   “总书记和我握手的那一刻,我的眼泪控制不住地流。党和国家始终想着刘捷,想着他的爱人、孩子和父母,我想这足以告慰他的付出。”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11月1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在妙峰山民族学校亲切...

    时间:11-12
  • 海报丨总书记的这些话,很暖心

      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一句句深情话语,一次次真切关怀,让人倍感温暖、深受鼓舞。   出品:李俊   监制:常爱玲 齐慧杰 周宁 令伟家   统筹:陈知春 何强 黄庆华 周年钧   设计:殷哲伦   编辑:王浩程 姜子炜 程昊...

    时间:11-11
  • 第一观察丨从一天考察行程看总书记擘画防灾减灾工作

      立冬刚过,华北地区气温骤降。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今夏洪涝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强调再接再厉抓好灾后恢复重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温暖过冬。 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一天时间,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跨越北京、河北两省市,涉及一个社区、一所学校、两个村庄、两处水利工程,中途还走进村边农田,察看...

    时间:11-11
  • 第1视点|习近平在妙峰山民族学校考察

      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门头沟妙峰山民族学校,同师生们亲切交流。今年汛期,这里是临时避灾场所和防汛抗洪救灾人员驻地。在学校操场上,习近平亲切慰问了因公牺牲烈士家属和参与防汛抗洪救灾的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消防及应急救援人员、国企职工、志愿者代表等。   《第1视点》带你了解。   总策划:刘健   ...

    时间:11-11
  • 集中首秀!第六届进博会 这些新品很亮眼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10日圆满闭幕,成果丰硕,亮点纷呈。各大展商携新品扎堆亮相,超400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在本届进博会上举办首发首秀首展,让人目不暇接。都有哪些炫目新品,一同回顾下。(编辑/视频剪辑:冯文雅 终审:曹滢 综合新华社、央视等媒体报道内容)  ...

    时间:11-11
  • 元首外交·心相近|百岁飞虎队老兵的心愿

      深秋的北京八达岭长城,层林尽染。站在“不到长城非好汉”石碑前,103岁的美国飞虎队老兵哈里·莫耶许下心愿:世界和平,两国人民友谊长存。   11月初的昆明,阳光和煦,树影婆娑。莫耶步入“中美驼峰空运纪念学校”——昆明市外国语学校的礼堂,掌声雷动,孩子们用笑脸和鲜花欢迎曾与中国人民并肩抗战的英雄。“这样的场面完全出乎...

    时间:11-11
  • 2023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聚焦可持续发展

      2023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11月11日在浙江省温州市开幕,近800位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机构代表、企业家以及青年科技人才代表齐聚一堂,探讨以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   “开放是科学的天性和创新的本质,全球科技交流合作的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表示,广大青年科学家要依托峰会的平台,跨越制度的藩篱、...

    时间:11-11
  • 第1视点|“总书记来看望我们,天冷但心是暖的”

      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门头沟妙峰山镇水峪嘴村考察,听取该村情况介绍,随后步行察看村容村貌,了解基础设施恢复建设提升等情况。   《第1视点》带你了解。   总策划:刘健   策划:孙承斌 郭建业   出品:孙志平 王明浩   制片:樊华 涂铭   统筹:鞠晓燕 王君璐   编导:徐宁 杨云燕   视频记者:祁星...

    时间:11-1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