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53门体育课背后的体教融合——专访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主任林致诚

2023-11-11 14:37:3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南宁11月11日电 题:53门体育课背后的体教融合——专访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主任林致诚

  新华社记者林德韧、覃星星、徐海涛

  高尔夫球、攀树运动、潜水、帆船、三边足球、桨板、击剑、中华射艺、极限飞盘……厦门大学这些独具特色的课程备受同学们喜爱。多达53门课程的体育课选课单,也被学生们形象地比喻为“体育超市”。

  近日,来到广西参加首届学青会的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主任林致诚向新华社记者介绍了厦门大学在体育教学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1921年,厦门大学创办之初就设立了“体育部”。陈嘉庚先生“提倡体育,恢复国民健康为振兴教育的先决问题”的思想理念影响了一代代厦大人。在不断的历史传承中,厦门大学形成了良好的校园体育风气。

  目前,厦门大学体育课程涵盖了竞技体育、休闲体育、时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和保健体育等领域,包括民族传统体育、形体塑身与健身健美、户外拓展训练、小球类和大球类等系列课程。

  “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同学们能喜欢体育课,不管同学们一开始喜欢体育还是不喜欢体育,都能喜欢上体育课,从而热爱体育。”林致诚说。

  林致诚介绍,过去有一种现象,就是即使是爱好体育的学生也未必喜欢上体育课,因为有些体育课课程内容过于传统,无法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我们拓展学校体育资源,开了这么多课程,让更多学生能喜欢体育课,能选到自己喜欢的项目,上课才有乐趣,体育就有更大可能成为同学们的终身习惯。”

  林致诚说,为了让同学们能有更多机会选到喜欢的课程,厦门大学从2002年开始试行并逐步推广“三自主”课程体系,即自主选内容、自主选教师、自主选时间,规定大学四年内任何一学期都可以选体育课程,给学生更大的选课自主性和自由度。

  在培养兴趣的同时,厦门大学还拓展了体育课的实用性,将体育课与其他专业所需的专业技能绑定,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比如,攀树课是厦门大学热门体育课之一,同时也是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定制化体育课程。该学院生物专业的学生,因时常会去野外实习,进行标本采样等活动,所以需要掌握一定的野外生存技巧,攀树课就成为学生们掌握技能的很好途径。

  林致诚介绍,在该专业学生户外实习阶段,体育老师也要到学生们户外实习的地点专门去上体育课,所有该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参与体验。体验之后,教师们还会选拔一部分学生参与进阶课程,这些参与进阶课程的学生,也有机会爬到高大的树木顶端,进行调查和研究。“这就把体育课跟专业课教学完美结合了起来。”

  2009年,厦门大学设置游泳和马拉松两个特色体育学分,拓宽学生获取体育学分的渠道。从2011级开始,将游泳列为必修学分,规定学生未取得游泳学分则不能毕业。

  林致诚介绍,十余年间,厦门大学有上万名学生选修过马拉松课。“马拉松课的老师教孩子们怎么科学地去锻炼,其实跑步是最简单、效率最高的一个体育运动,我们的马拉松课效果非常好,很多学生修完这门课就可以去跑半马了,其中很大比例还跑了全马。”

  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方面,厦门大学的棒球队、田径队、男子篮球队、帆船队、舟艇队、啦啦操队等都曾参加国际比赛,在亚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赛事中取得较好成绩。20多支运动队每年都参加国内各级各类比赛,多次在全国性各单项锦标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在群体活动普及方面,厦门大学有35个体育社团,社团成员近5千人,每个体育社团都配备相应的指导老师,体育社团管理规范、活动精彩、育人成效显著,每年承办校级体育赛事50余项,举办课外体育课堂500余次,服务师生超4万人次,通过打造同学身边触手可及的精彩体育赛事体系,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氛围,增强体育赛事吸引力,推动体育课内外一体化。

  林致诚表示,厦门大学在体教融合方面进行了丰富实践,通过丰富的体育课程吸引学生热爱体育,通过精彩的体育赛事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通过高水平运动队的引领示范提升体育影响力,以体树德、以体增智、以体育美、以体促劳,让体育成为更多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让更多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元首外交·心相近|百岁飞虎队老兵的心愿

      深秋的北京八达岭长城,层林尽染。站在“不到长城非好汉”石碑前,103岁的美国飞虎队老兵哈里·莫耶许下心愿:世界和平,两国人民友谊长存。   11月初的昆明,阳光和煦,树影婆娑。莫耶步入“中美驼峰空运纪念学校”——昆明市外国语学校的礼堂,掌声雷动,孩子们用笑脸和鲜花欢迎曾与中国人民并肩抗战的英雄。“这样的场面完全出乎...

    时间:11-11
  • 2023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聚焦可持续发展

      2023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11月11日在浙江省温州市开幕,近800位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机构代表、企业家以及青年科技人才代表齐聚一堂,探讨以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   “开放是科学的天性和创新的本质,全球科技交流合作的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表示,广大青年科学家要依托峰会的平台,跨越制度的藩篱、...

    时间:11-11
  • 第1视点|“总书记来看望我们,天冷但心是暖的”

      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门头沟妙峰山镇水峪嘴村考察,听取该村情况介绍,随后步行察看村容村貌,了解基础设施恢复建设提升等情况。   《第1视点》带你了解。   总策划:刘健   策划:孙承斌 郭建业   出品:孙志平 王明浩   制片:樊华 涂铭   统筹:鞠晓燕 王君璐   编导:徐宁 杨云燕   视频记者:祁星...

    时间:11-11
  • 新时代政法楷模|十年坚守 “铁娘子”甘做居民解忧人

      王晶,是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中华路街道政法委员,2023年5月荣获全国党委政法委系统“新时代政法楷模个人”称号。   近年来,大连市甘井子区聚焦基层社会治理难点、堵点和痛点,以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为出发点,建立“甘心调”矛盾风险调处运转体系,努力把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   王晶就是依托...

    时间:11-11
  • 秀我中国|来海南万宁,体验冲浪乐趣

      日月湾位于海南省万宁市礼纪镇,是中国著名的冲浪胜地,这里阳光充足,水质清澈,水温适宜,海浪绵长且有力,是世界上拥有高质量定点浪型和沙滩浪型的海域之一。   冬季是日月湾最佳冲浪的季节,起浪频率高,大浪高达4米,吸引世界各地冲浪爱好者到此浪尖起舞。节假日时,近1公里的海岸线涌进上万人,妥妥活力海岸。   记者:赵玉和 黎多...

    时间:11-11
  • 压实责任求质量 精准发力抓落实——各地持续推动主题教育扎实开展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的在于运用,在于把这一思想变成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各地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奔着问题去、带着问题学、对着问题改,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重点措施有机融合、一体推进,...

    时间:11-11
  • 新华全媒+|传统伞技秀出“新花样”

      11月4日至11日,第七届中国国际马戏节在广东珠海横琴长隆剧场举行,来自中国演员的《花样年华-伞技》精彩亮相。此节目在完成杂技技巧的同时,创新性地融入了剧情设置,还增加现代双人舞的表演形式,将杂技与舞蹈、音乐、剧情相结合,屡获多项大奖。   记者:黄国保、熊嘉艺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时间:11-11
  • 第1视点丨深情的牵挂

      11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他先后来到门头沟、保定等地,实地了解灾后恢复重建情况。   在妙峰山镇水峪嘴村,习近平听取该村情况介绍,随后步行察看村容村貌,了解基础设施恢复建设提升等情况。在村民李盟家,习近平详细询问房屋受损、修缮支出、取暖等情况。 ...

    时间:11-11
  • AIGC:重磅白皮书发布 40秒一览今日西藏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1月10日发布《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实践及其历史性成就》白皮书,并举行新闻发布会。白皮书重点介绍西藏进入新时代,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社会和生态文明各领域取得的发展进步。   新华社音视频部AIGC应用创新工作室 制作...

    时间:11-1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