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53门体育课背后的体教融合——专访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主任林致诚

2023-11-11 14:37:3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南宁11月11日电 题:53门体育课背后的体教融合——专访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主任林致诚

  新华社记者林德韧、覃星星、徐海涛

  高尔夫球、攀树运动、潜水、帆船、三边足球、桨板、击剑、中华射艺、极限飞盘……厦门大学这些独具特色的课程备受同学们喜爱。多达53门课程的体育课选课单,也被学生们形象地比喻为“体育超市”。

  近日,来到广西参加首届学青会的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主任林致诚向新华社记者介绍了厦门大学在体育教学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1921年,厦门大学创办之初就设立了“体育部”。陈嘉庚先生“提倡体育,恢复国民健康为振兴教育的先决问题”的思想理念影响了一代代厦大人。在不断的历史传承中,厦门大学形成了良好的校园体育风气。

  目前,厦门大学体育课程涵盖了竞技体育、休闲体育、时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和保健体育等领域,包括民族传统体育、形体塑身与健身健美、户外拓展训练、小球类和大球类等系列课程。

  “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同学们能喜欢体育课,不管同学们一开始喜欢体育还是不喜欢体育,都能喜欢上体育课,从而热爱体育。”林致诚说。

  林致诚介绍,过去有一种现象,就是即使是爱好体育的学生也未必喜欢上体育课,因为有些体育课课程内容过于传统,无法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我们拓展学校体育资源,开了这么多课程,让更多学生能喜欢体育课,能选到自己喜欢的项目,上课才有乐趣,体育就有更大可能成为同学们的终身习惯。”

  林致诚说,为了让同学们能有更多机会选到喜欢的课程,厦门大学从2002年开始试行并逐步推广“三自主”课程体系,即自主选内容、自主选教师、自主选时间,规定大学四年内任何一学期都可以选体育课程,给学生更大的选课自主性和自由度。

  在培养兴趣的同时,厦门大学还拓展了体育课的实用性,将体育课与其他专业所需的专业技能绑定,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比如,攀树课是厦门大学热门体育课之一,同时也是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定制化体育课程。该学院生物专业的学生,因时常会去野外实习,进行标本采样等活动,所以需要掌握一定的野外生存技巧,攀树课就成为学生们掌握技能的很好途径。

  林致诚介绍,在该专业学生户外实习阶段,体育老师也要到学生们户外实习的地点专门去上体育课,所有该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参与体验。体验之后,教师们还会选拔一部分学生参与进阶课程,这些参与进阶课程的学生,也有机会爬到高大的树木顶端,进行调查和研究。“这就把体育课跟专业课教学完美结合了起来。”

  2009年,厦门大学设置游泳和马拉松两个特色体育学分,拓宽学生获取体育学分的渠道。从2011级开始,将游泳列为必修学分,规定学生未取得游泳学分则不能毕业。

  林致诚介绍,十余年间,厦门大学有上万名学生选修过马拉松课。“马拉松课的老师教孩子们怎么科学地去锻炼,其实跑步是最简单、效率最高的一个体育运动,我们的马拉松课效果非常好,很多学生修完这门课就可以去跑半马了,其中很大比例还跑了全马。”

  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方面,厦门大学的棒球队、田径队、男子篮球队、帆船队、舟艇队、啦啦操队等都曾参加国际比赛,在亚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赛事中取得较好成绩。20多支运动队每年都参加国内各级各类比赛,多次在全国性各单项锦标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在群体活动普及方面,厦门大学有35个体育社团,社团成员近5千人,每个体育社团都配备相应的指导老师,体育社团管理规范、活动精彩、育人成效显著,每年承办校级体育赛事50余项,举办课外体育课堂500余次,服务师生超4万人次,通过打造同学身边触手可及的精彩体育赛事体系,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氛围,增强体育赛事吸引力,推动体育课内外一体化。

  林致诚表示,厦门大学在体教融合方面进行了丰富实践,通过丰富的体育课程吸引学生热爱体育,通过精彩的体育赛事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通过高水平运动队的引领示范提升体育影响力,以体树德、以体增智、以体育美、以体促劳,让体育成为更多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让更多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压实责任求质量 精准发力抓落实——各地持续推动主题教育扎实开展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的在于运用,在于把这一思想变成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各地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奔着问题去、带着问题学、对着问题改,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重点措施有机融合、一体推进,...

    时间:11-11
  • 新华全媒+|传统伞技秀出“新花样”

      11月4日至11日,第七届中国国际马戏节在广东珠海横琴长隆剧场举行,来自中国演员的《花样年华-伞技》精彩亮相。此节目在完成杂技技巧的同时,创新性地融入了剧情设置,还增加现代双人舞的表演形式,将杂技与舞蹈、音乐、剧情相结合,屡获多项大奖。   记者:黄国保、熊嘉艺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时间:11-11
  • 第1视点丨深情的牵挂

      11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他先后来到门头沟、保定等地,实地了解灾后恢复重建情况。   在妙峰山镇水峪嘴村,习近平听取该村情况介绍,随后步行察看村容村貌,了解基础设施恢复建设提升等情况。在村民李盟家,习近平详细询问房屋受损、修缮支出、取暖等情况。 ...

    时间:11-11
  • AIGC:重磅白皮书发布 40秒一览今日西藏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1月10日发布《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实践及其历史性成就》白皮书,并举行新闻发布会。白皮书重点介绍西藏进入新时代,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社会和生态文明各领域取得的发展进步。   新华社音视频部AIGC应用创新工作室 制作...

    时间:11-11
  • 黄河内蒙古河段即将进入流凌阶段 水利部有序开展黄河防凌工作

      新华网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 姚润萍)记者11日从水利部获悉,受冷空气南下影响,黄河内蒙古、宁夏等地持续降温。据预测,黄河内蒙古三湖河口至头道拐河段11月13日前后出现流凌,首凌日期可能较常年(11月20日)偏早7天左右。   水利部高度重视黄河防凌工作组织,指导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提前谋划,积极准备,扎实有序做好防凌各项工作,确保...

    时间:11-11
  • 辽河储气库群开启冬季天然气保供

      新华社沈阳11月11日电(记者白涌泉)为应对强寒潮天气,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储气库群近日开启新一轮冬季天然气保供。目前,辽河储气库群日采气量正在攀升,储存于地下的天然气通过双向输气管道,进入国家输气“大动脉”,全力保供东北及京津冀地区。   辽河储气库群是我国重点建设的能源工程,担负着东北和京津冀地区天然气季节调峰任务...

    时间:11-11
  • 我国新增三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于文静)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安徽铜陵白姜种植系统和浙江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截至目前,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增至22项,数量继续保持世界首位。   这是记者11日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的消息。   据了解,河北宽城传统...

    时间:11-11
  • 新华社权威快报|金沙江上游在建最大水电站成功截流

      金沙拍岸云雾起,大江奔涌浊浪急   11月11日,国家能源集团金沙江旭龙水电站成功截流   这是金沙江上游在建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   电站位于四川省得荣县和云南省德钦县交界的金沙江干流上游河段   是金沙江上游“一库13级”水电规划的第12级   总装机容量240万千瓦   年发电量约105亿千瓦时   此次截流...

    时间:11-11
  • 金沙江上游在建最大水电站成功截流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戴小河)国家能源集团11日宣布,公司所属金沙江旭龙水电站当日成功实现大江截流。   旭龙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得荣县和云南省德钦县交界的金沙江干流上游河段,装机容量240万千瓦,电站建成后,年发电量约105亿千瓦时。这是金沙江上游在建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   “此次截流采用了单戗单向立堵截流的...

    时间:11-1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