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文旅新探丨泉州蟳埔村:花开四季簪

2023-11-09 14:53:27

来源:新华社

  11月初,走入依偎着泉州湾的福建泉州蟳埔村,却是一幅春意涌动的景象,这里游人如织,处处可见“流动的花园”。

  盎然景致于头上盛放——花苞串成花环围在脑后,鲜艳的花朵热烈盛开于发髻之间。在蟳埔村,无论是巷子里拍照的姑娘,还是街边满头银发撬海蛎的阿婆,都盘发梳成圆髻,系上红头绳,插着满头花。

  在泉州蟳埔村拍摄的簪花头饰。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一位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蟳埔女告诉记者,这套装扮叫“簪花围”。熟练地将头发盘于脑后,穿一支象牙簪,戴上花苞或花蕾串成的花环,再插上几圈绢花或鲜花,最后用金银制成的双脚发钗或梳子固定发型,是蟳埔女每天早晨起来的“头等事情”。

  “日常簪花比较简单,戴一两圈花。碰上家里喜庆日和闽南传统民俗日,例如嫁娶、小孩周岁生日,蟳埔女都会簪满头花,四五圈花远看像个小花园。”蟳埔社区宣传委员庄群边簪花边说。

  至于为何要簪发戴花,有人说蟳埔女最初用鱼、羊、牛等动物骨簪发,保留古代“骨针安发”的风俗,也有人说“簪花围”源于中亚妇女戴花的习俗,在宋元时期由海上丝绸之路交流带回来。

  漫步蟳埔村,走几步便见到墙上标着“今生戴花,来世漂亮”的话语。对于蟳埔女来说,戴花更是对生活充满热爱、“活得漂亮”的体现。男人离家打鱼,她们身穿“大裾衫”“阔脚裤”,在滩涂上劳作自如。

  今年66岁的杨珍珍从外村嫁到蟳埔已44年。“从嫁过来起,就看着蟳埔女每天打扮得很漂亮,我也开始簪花,一直到现在。她们很勤快,常常能看到蟳埔女在海边抓海蛎和小螃蟹的身影。”勤劳勇敢的蟳埔女代代传下的古老习俗,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蟳埔村,除了蟳埔女这道靓丽的风景线,红白相间的“蚵壳厝”无声诉说着“海丝”故事。对“蚵壳厝”颇有研究的蟳埔社区老人协会原会长黄荣辉说,“蚵壳厝”的墙体由白色的牡蛎壳和红砖共同砌成。据考证,主要建筑材料大蚵壳并非泉州原产。宋元时期,满载着丝绸、茶叶、瓷器的远洋商船从这里驶向世界各地。从非洲东海岸空船返航时,为避免重心不稳,船员将异域海滩上的大蚵壳搬上船作为压舱物,运回泉州,到达港口再卸下。

  当地村民用这些跨海而来的蚵壳建造起“不怕渗水,又不怕海风侵蚀,冬暖夏凉”的“蚵壳厝”。“蚵壳厝”向海而立,送别过水手、商人和探险家,在潮涨潮落间见证商船往来,贸易通达。

  体验“簪花围”的游客在泉州市蟳埔村的蚵壳厝旁拍照。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千百年后,独特的历史风情、服饰民俗和建筑,让蟳埔村在社交网络平台上“火了”。大批游客慕名而来,“入乡随俗”一把,身穿蟳埔女传统服饰、体验“簪花围”、在“蚵壳厝”前“打卡”留念。操着四方口音的游客、化妆师和摄影师涌入蟳埔村,旅游拍写真照俨然成了这个原本以打鱼和滩涂养殖为主的小渔村的新兴产业。蟳埔女在村口当起志愿者和导游,为游客介绍当地风俗,还有许多村民将“蚵壳厝”改造成民宿、餐馆、咖啡厅迎接游客。

  游客在泉州蟳埔村体验“簪花围”拍照。新华社记者 庞梦霞 摄

  来自山东潍坊的游客高女士说,到达泉州后,她在网络上搜索哪里拍照好看,网友们推荐来蟳埔村“打卡”。“我就跟着导航来了,提前在社交平台上约了一位摄影师。”打开社交平台搜索“蟳埔村”,相关“笔记”数量众多。网友晒照并写下:“总要去一趟蟳埔村,感受一下身边的传统。”“海风千万里,不如花开四季簪。”……

  蟳埔村南边,泉州渔人码头。海天之间,身着蟳埔女服饰的游客正在拍照,快门声和海浪声应和,传统与时尚、历史与现代在此刻交错。

  记者:庞梦霞、周义、吴剑锋

  视频:周义、庞梦霞

  策划、编辑:王黎、李明辉

  海报制作:李明辉

  新华社国内部、福建分社联合制作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2023中国原生民歌节多角度呈现传统音乐类非遗保护传承成果

      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徐壮、王茹)以“唱响原生民歌 谱写时代华章”为主题的2023中国原生民歌节,首次加入了器乐类节目,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将为广大观众奉上63个民歌节目、16个器乐类节目,多角度呈现传统音乐类非遗保护传承成果。文化和旅游部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本届民歌节相关情况。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

    时间:11-09
  • 冷空气活动频繁 中东部迎大风降温

      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记者黄垚)进入11月,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全国多地气温波动较大。受冷空气影响,9日至13日,中东部地区将自北向南先后出现大风降温天气。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本轮过程大部地区累计降温幅度将有6℃至10℃,黑龙江东部、吉林东部、河南、湖北、湖南、贵州和广西等地部分地区降温可达12℃以上,南方地区强...

    时间:11-09
  • 近观丨为政以德

    新华社推出十集英文微纪录片《近观》 以十个古语为线索 探寻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 了解“何以中国”的文明密码 孔子曾说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 当政者以德行来治理国家 就像北极星一样安居其所 其他星辰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可见德治的重要性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德治的政治传统...

    时间:11-09
  • 周铁农同志生平

      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 周铁农同志生平   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周铁农同志,因病于2023年11月3日16时1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时间:11-09
  • 周铁农同志遗体在京火化 习近平等到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

      周铁农同志遗体在京火化   习近平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等到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   周铁农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习近平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胡锦涛等同志,前往医院看望或通过各种形式对周铁农同志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深切慰问   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  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国民...

    时间:11-09
  • 微纪录片|抉择·信仰

      面对眼前的困难和失败,我们都会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甚至,我们会倍觉力竭心衰。   瘦小的侬胜虎,第二次倒悬入井。十几米深、口径不足五十厘米的机井内,伸手不见五指。大脑充血,呼吸急促,他几近昏厥窒息。   攀爬、踩点、垂落……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备战全国消防职业技能大赛的张傲寒两个月内,这是今天的第36次启动无齿锯...

    时间:11-09
  • 新时代政法楷模|陈敏姬:政法宣传工作的“急先锋”和“多面手”

      发挥英语专业八级特长,翻译政法著作五万余字,制作英文视频播放量破百万;专注报纸、电视、电台、微信、微博、抖音为一体的宣传阵地建设;拍摄微电影获平安中国“三微”比赛二等奖、两次荣立三等功……这是北京市昌平区委政法委员会宣传科科长陈敏姬近年工作取得的部分成绩。   作为一名政法干警,她敢于挑战,善于...

    时间:11-09
  • 中美气候变化加州会谈达成积极成果

      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 生态环境部9日宣布,11月8日,中美两国气候特使及团队在美国加州举行的气候会谈圆满结束。双方围绕落实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精神,全面、深入交换意见,就开展气候变化双边合作与行动、共同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取得成功达成积极成果。...

    时间:11-09
  • 消防员是怎样炼成的丨增强训练实效 当好“安全卫士”

      11月9日是第32个全国消防日。近日,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消防救援大队掀起冬季训练热潮,开展二节拉梯登楼、百米翻越板碍、消防水带连接、单杠二练习等实战和体能训练,加强执勤战备能力,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顽强的战斗意志,继续守护四方平安。   制片人:马宝军   策划:杜屹然   统筹:张青   编导:陶玲君   新...

    时间:11-0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