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中医药能有效预防和治疗重症(服务窗·科学防疫)

2023-01-13 08:03:00

来源:人民日报

3年来,中医药全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入疫情防控,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中医药对于预防和治疗重症有哪些作用?记者采访了中医专家

中医药能有效预防和治疗重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说,对于有可能转重的患者,及早进行中医药的干预治疗,可以降低转重率。对于重型、危重型的患者,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有效阻断或减缓重症向危重症的发展,促进重症向轻症的转变,减少病亡率。对于上述疗效,去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专家评估会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些中医症候对于判断患者的病情转重有指导意义。”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齐文升说,阻断病情由轻症转重症的第一步是识别那些容易发展成重症的高危人群。中医看舌苔,舌苔由薄转厚变黄,舌质的颜色由淡红转成紫红或者暗淡;高热持续不退;大便稀溏或者几天没有大便,并且伴有食欲的严重下降,消化功能、吸收功能变差;出现明显的虚症,比如精神萎靡,一活动就喘促,说话连不上,手脚凉,出冷汗,口干舌卷,尿少短赤等。这些阴阳两虚的症候都可以作为中医判断患者是不是会转重的预警指标。

“阻断病情由轻症转重症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齐文升介绍,中医在阻断病情转重的治疗上,强调关口前移、早期治疗。中医强调三个治法:一是尽快遏制热毒和湿热毒邪。比如临床上高热持续48小时,中药每天要吃两剂,每2—4个小时就要服用一次,还可用中药药汤研服安宫牛黄丸进行退烧醒神。二是临床中非常重视通腑疗法的使用,中医认为肺和大肠相表里,腑气不通肺气就不降,呼吸功能就不会改善,因此中医认为调肠治肺或者肺肠同治是阻断病情转重的一个重要措施。所以临床上如果大便不通超过24小时,就要采用生大黄泡水或者研末灌服通便。三是强调要早期扶正,全程扶正。临床上可以用大剂量的人参来扶本固元。

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在救治新冠重症、危重症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中国方案。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介绍,针对危重症患者的呼吸机治疗、脓毒症、休克、多器官衰竭等情况,既可以用药剂的办法,也可以用针灸的办法,综合运用针灸、中药汤剂等多种方法,一人一方,一人一策,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这样能够及早帮助患者把呼吸机脱掉,能够及时纠正脓毒症,以及休克,防止器官衰竭,最大程度减少危重症和病亡。中医救治手段是一套“组合拳”,不是单一的某一个方、某一个药,这套“组合拳”和西医的急救技术相互叠加发力,形成了阻击新冠病毒感染危重症的有效方案。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中医药在治疗重症方面做了准备。黄璐琦介绍,一是药的准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导各地做好相关中药储备,鼓励各地制定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中药协定处方,允许相关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在医疗机构间调剂使用,千方百计扩大中医药供给。二是医疗的准备。迅速扩充中医救治的医疗资源,加强中医医院的发热门诊、急诊、肺病科、ICU等科室的建设;开展医疗救治培训,加强重症救治的力量。三是强化重症救治方面的中西医结合机制。进一步建立完善中西医结合医疗救治模式,各地救治专家组也进一步充实中医专家的力量,进行重症、危重症的中西医结合救治巡诊指导。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贾忠武说,综合医院、专科医院要建立中西医协作的工作机制,组建由中医医师、西医医师共同参与的新冠救治的院级专家组。同时,要根据第十版诊疗方案开展规范化的中西医结合诊疗。针对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救治,应该有经验丰富的中医医师来参加多学科联合会诊,共同研究确定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提高救治效果。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13日 07 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提标扩面,乡村公共服务更便利(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②)

    核心阅读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特别是要加快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逐步补上农村公共服务短板是一项重要任务。各地区各部门聚焦提高乡村公共服务便利度,采取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

    时间:01-13
  • “以竹代塑”潜力大(人民眼·生态环境保护)

    浙江安吉县报福镇开竹文化旅游节展出的各类竹制生活用品。   桂国华摄 贵州赤水市万亩竹海。   杨 柳摄 湖南桃江县的小朋友们用竹制玩具构建...

    时间:01-13
  • 按需培训补齐短板

    “企业要抓住效益,首先要抓实管理。”湖南亿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慧对此深有感触。就因为仓储管理上有短板,公司每年面临着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经济损失。 湖南省茶陵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丁浩在走访企业时,了解到李慧遇到的难题。他是2022年年初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

    时间:01-13
  • 四川丹棱县督促落实“减证便民”

    本报成都1月12日电 (记者宋豪新)为督促“减证便民”行动落地落实,四川省丹棱县纪委监委持续开展非必要证明专项清理整治行动,组织19个证明主张单位召开清理会,取消“非必要证明”39项,优化证明事项15项,以告知承诺、平台申报代替证明10项。同时通过在全县各村(社区)设置便民服务代办场所,开通现场预约、...

    时间:01-13
  • 甘肃上线法院营商环境信息平台

    本报兰州1月12日电 (记者付文)近日,甘肃省法院营商环境信息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为全省法院加快打造更有吸引力、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提供支持。该平台突出涉营商环境大数据高效集成、决策分析数据参考、经验亮点集中展示、信息公开全方位监督4项功能,实现了对市州中院、基层法院及直属法院指标信息的全...

    时间:01-13
  • 北京创设448个一窗通办公安服务窗口

    本报北京1月12日电 (记者王昊男)近日,记者从北京市公安局获悉:2022年,北京市刑事发案降至十年最低,命案连续8年实现100%侦破;通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企业群众办事成本大幅压减。 2022年,北京市公安局深入推动科技兴警和智慧刑侦建设,对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和切身利益的违法犯罪,始终保持高压...

    时间:01-13
  • 进一步便利跨境贸易投资人民币使用

    本报北京1月12日电 (记者罗珊珊)近日,商务部、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外经贸企业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 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通知》,提出九项针对性举措,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增加服务供给,支持银行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结算和融资服务,更好满足对外贸易等多元化需求;二是统筹多方资源,鼓励依托...

    时间:01-13
  • 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持续升级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改革要求,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预算联网监督工作,系统建设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持续增强。2017年12月,全国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一期建成上线运行。2022年6月,系统二期通过专家评审验收,并向全国人大代表开放使用。截至目前,31个...

    时间:01-13
  • 在弘扬传统中续写新时代双拥工作新篇章

    1月12日,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座谈会召开,回顾总结80年来特别是新时代十年双拥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部署推动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这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弘扬双拥光荣传统,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汇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

    时间:01-1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