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中央企业打响能源保供攻坚战

2023-01-11 08:05:00

来源:人民日报

建立日调度机制,对央企所属195个煤矿、572个煤电厂、727个水电站、96个燃气电厂实施动态监测;创新推动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发电企业,发行2000亿元能源保供特别债进行注资,资金到位后第一时间拨付基层电厂;对承担保供任务的中央企业实施专项考核加分奖励和工资总额特别奖励……近期,在国务院国资委组织指导下,广大中央企业坚决扛起主体责任,增产增供、稳市稳价,全面打响了能源保供攻坚战。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张玉卓表示,国资央企将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底线思维,以更大工作力度、更实工作作风,全力做好迎峰度冬能源电力保供稳价工作,为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运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发电企业确保发得出、顶得上,煤炭企业全力增产量、稳价格

党员带头坚守生产一线,核心岗位人员驻厂值守,加强设备巡检,确保机组稳定运行……新年前后,在大唐托克托发电公司,广大一线员工坚守岗位,全力保障首都安全用电。作为承担三北地区8亿平方米居民供热任务的能源央企,大唐集团千方百计提升燃煤库存,扎实推进供电供热各项工作

2022年11月1日,东北地区首个核能供暖项目——国家电投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核能供暖示范项目正式投运供热。该项目利用核电站汽轮机抽汽作为热源,让红沿河镇实现清洁供暖。目前,国家电投运行机组194台,运行容量7445万千瓦,承担供热任务的机组均安全稳定运行。

中国华能全力做好电力生产、采暖供热、煤炭生产调运、电煤储备等工作中国华电元旦期间主要生产指标超计划完成且高于去年同期;中核集团旗下25台核电机组保持安全稳定运行;中广核汕尾近海浅水区140万千瓦海上风电基地全面建成投产……2022年以来,中央发电企业累计发电5万亿千瓦时,占全国比重达63.1%,高出装机规模占比8.4个百分点;在煤电价格倒挂的情况下依然顶峰发电,非计划停运及出力受阻情况明显好于全国水平。

“各岗位注意,各控制人员准备,开机生产!”1月1日15时,在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上湾煤矿综采一队,随着工作人员一声指令,智能采煤工作面设备安全启动。近期,国家能源集团坚决扛起能源保供责任,巩固提升煤电路港航化一体化运营优势,保煤保电、增产增供。

发电企业确保发得出、顶得上,煤炭企业全力增产量、稳价格。2022年以来,中央企业煤炭日均产量296万吨,同比增长7.6%,再创历史新高。国家能源集团、中煤集团两家企业带头执行电煤中长期合同,自产煤合同签约率达93.6%、履约率近100%。

电网企业加大跨区余缺互济力度,补缺口、保安全

“设备和导线温度正常,没有发现其他异常情况。”2022年12月29日,贵州铜仁德江县煎茶镇重华村白雪皑皑,来自南方电网煎茶供电所的电力工人冒着冰雪巡查线路。工作人员安明学说:“越是天气恶劣,越要加强对线路设备的巡视,只有把这些线路巡视完,老百姓用电才不会出问题,我的心里才踏实。”

入冬以来,我国部分地区接连迎来寒潮降温天气。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电网企业尽锐出战、冲锋一线,全力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

既守护群众温暖过冬,也保障生产正常运行。1月1日,浙江平湖市气温下降,箱包产业园的生产却是热火朝天……面对园区企业的供电需求,国网浙江电力深化政企协同,联合相关单位成立重点企业服务专班,保障节日期间供电服务平稳有序。

冬天以来,中央电网企业加大跨区余缺互济力度,最大限度补缺口、保安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家企业发挥大电网平台优势,守住了电网安全的生命线和民生用电的底线。

石油石化和管网中央企业加强调度协调,保障冬季用气供得上、稳得住

2022年12月27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天然气年产量突破500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同期天然气产量的1/4。2022年,长庆油田高质量推进百亿立方米产能建设,2590口新井全部完钻。

2022年12月28日,中国石化“深地工程”再获突破,位于四川盆地的风险探井——元深1井顺利完钻,完钻井深8866米,到达目前四川盆地埋深最深的油气层。目前,中国石化在四川盆地矿权区内拥有深层天然气资源量15万亿立方米。

2022年12月30日,在位于海南三亚东南200公里外的深海海域,随着“海洋石油982”钻井平台将钻头打向地层5000米深处,“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工程全面开工。未来,“深海一号”的天然气储量有望增至1500亿立方米,高峰年产量有望增至45亿立方米,相当于海南岛2021年天然气消耗量的90%。

近期,石油石化和管网中央企业加强调度协调,有效保障冬季用气供得上、稳得住。

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等企业在确保气田高位运行的基础上,稳步推进页岩气勘探开发,加快海上气田建设,加大进口油气资源获取力度。2022年自产天然气达到1899.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1%;总库存达177.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7.2%,1750亿立方米天然气资源保障任务全部落实到位。

此外,自2022年11月1日供暖季开启以来,国家管网集团5万公里天然气管道累计输气量达450亿立方米,与管网相连的14座储气库全部启动采气,日采气峰值突破1.6亿立方米,有力地提升了东北及华北、华东地区的天然气保供能力。

国务院国资委表示,将对煤炭、发电、电网、石油石化和管网等企业分类精准施策、全力提质增效,高质量打好能源电力保供阵地战、攻坚战。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11日 07 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医药为人类健康福祉贡献力量

      中国(江苏)第十八期援马耳他医疗队医生在给当地患者做耳针治疗。  中国(江苏)第十八期援马耳他医疗队供图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中国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时间:01-12
  • 保障房建设忙

      1月8日,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应家保障房一期2号地块正在加紧施工。  据了解,当地多措并举抢抓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着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胡学军摄(人民视觉)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12日 04 版) ...

    时间:01-12
  • 中共代表团访问孟加拉国并举行中共二十大精神专题宣介会

      新华社达卡1月11日电 (记者刘春涛)应孟加拉国人民联盟邀请,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陈洲率中共代表团于1月9日至11日访问孟加拉国。其间,面向孟各界举办中共二十大精神专题宣介会。孟人民联盟主席、政府总理哈西娜及朝野政党主要领导人会见代表团。  孟方表示,中共二十大为孟中关系发展带来新...

    时间:01-12
  • 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将继续聚焦亚洲和世界发展前沿问题

      本报北京1月11日电 (记者郑翔)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11日表示,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将于3月底在海南博鳌以线下方式举行。  博鳌亚洲论坛新闻发布会当天在北京召开。李保东在会上介绍,论坛2023年年会将继续聚焦亚洲和世界发展的前沿问题,致力于凝聚各国共促疫后世界经济复苏的共识,推动国...

    时间:01-12
  • “欧中应进一步扩大共识与合作”

      德国联邦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协会主席米夏埃尔·舒曼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国际社会应团结起来,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国在二十国集团巴厘岛峰会上提出,要推动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强调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这些倡议具有建设性,值得各方...

    时间:01-12
  • “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措施非常及时,展现出强大的治理能力。”日前,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面向在华外国工商界代表举办中国防疫政策专题吹风会上,刚果(金)中国工商会主席马贝雷表示,中国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进行研判,对防疫政策进行科学调整,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  当前,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对新冠病...

    时间:01-12
  • 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越来越大(和音)

      从“大写意”到“工笔画”,从落地生根到持久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越来越大,好伙伴越来越多,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发展前景越来越好      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新年伊始,中国与菲律宾续签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与土库曼斯坦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

    时间:01-12
  • 加大金融对国内需求和供给体系支持

      本报北京1月11日电 (记者吴秋余)人民银行、银保监会10日联合召开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落实金融支持稳增长有关工作。会议要求,保持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金融对国内需求和供给体系的支持,做好对基建投资、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制造业、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保持房地产...

    时间:01-12
  • 2023年土地计划指标适当增加

      本报北京1月11日电 (记者朱隽、常钦)记者从11日召开的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上获悉:自然资源部组建5年来,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地耗)下降21.51%。  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表示,自然资源部门今后将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牢牢守住18亿亩耕...

    时间:01-12
  • “大湾区一定会越来越好”(新春走基层)

      “你还是那么青春!”“你也不赖,身体挺不错!”3年未见,84岁的润伯和老友有说不完的话。  润伯名叫李北润,香港居民,虽人至耄耋,但步履稳健、精神矍铄。祖籍广东江门的他,在香港出生长大,早些年乘改革开放东风到内地游历,在广州买下两处物业。退休后,他又在广州居住10多年,结识了不少朋友,直到年过七旬才...

    时间:01-1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