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

2023-01-11 08:16:00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矿业大学硕士毕业生赵彬宇登上列车,前往内蒙古霍林河南露天矿就业,立志为高寒地区绿色矿山建设贡献力量;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的实训室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生李新海正在研究汽车构造。还没毕业,他就已被企业提前“锁定”;

…………

一批批学子走进校园,接受高等教育;一批又一批大学毕业生走出校园,投身火热的生产生活一线。记者从教育部获悉:全国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超过2.18亿,比10年前大幅增长,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8年,劳动力素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全民族素质稳步提高。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1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与时代同行,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

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在学总人数超过443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提高至2021年的57.8%,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高等教育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其中,普通本科学校校均规模16366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校均规模18403人,高职(专科)学校校均规模9470人。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9年达到51.6%,正式进入普及化阶段,并且普及化水平持续提高。

截至2021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3012所。其中,普通本科学校1238所(含独立学院164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32所,高职(专科)学校1486所,成人高等学校256所。另有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机构233所。

——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高校获得了60%以上的国家科技三大奖励,承担了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的高等教育开始了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与课程结构等得到进一步的调整与优化,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整体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通过“双一流”建设计划,一批大学和一大批学科已经跻身世界先进水平,整体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同时,高等教育培养质量也不断提升。10年来,以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为牵引,共认定11761个国家级、11439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遴选认定首批5116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全面启动基础学科拔尖计划2.0,在77所高校布局建设288个学生培养基地,探索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中国范式”,累计吸引1万余名优秀学生投身基础学科,形成了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梯队网络”。

形成了慕课与在线教育发展中国范式。截至2022年2月底,我国上线慕课数量超过5.25万门,注册用户达3.7亿,已有超过3.3亿人次在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世界第一。

——我国人口红利逐步向人才红利转变。

据介绍,近10年来,全国高校共增设1.7万个本科专业点,撤销和停招了近1万个专业点,提升高校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匹配度。目前,本科专业达771种、6.2万个专业布点。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增设了储能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生物育种科学等新专业;服务民生建设急需,新增老年学、养老服务管理等新专业,并扩大了预防医学、护理学、家政学等专业布点规模。加快培养急需紧缺人才,不断完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持续深化,人才培养组织模式持续创新,一批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等加快建设。创新创业教育领跑世界。成功举办7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累计吸引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33万名大学生参赛,大赛累计直接创造就业岗位数75万个,间接提供就业岗位516万个。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大起来、实力强起来,我国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口红利逐步向人才红利转变。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11日 04 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高质量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低矮山丘绵延起伏,花草树木错落有致——沿成都天府大道向南,出五环路后视野愈发开朗。 “进入天府新区了。”四川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国土空间规划处副处长陈鹏指向窗外,“那里有个地铁站出口,要是没有标志牌,不容易看出来。”成都地铁1号线广福站C出口就嵌在红砂岩山体里,与周边地貌浑然一体,折...

    时间:01-11
  • 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会见秦刚

    本报亚的斯亚贝巴1月10日电 (记者闫韫明)1月10日,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在亚的斯亚贝巴会见到访的中国外交部长秦刚。 阿比说,再次热烈祝贺中共二十大胜利闭幕,我深深钦佩习近平主席的卓越领导力和政治智慧,期待同中方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团结带领全体埃塞人民坚持独立自主,加快国家发展振兴。 阿...

    时间:01-11
  • 推动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高水平发展(和音)

      中国同中亚五国实现“三个全覆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覆盖、双边层面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全覆盖、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全覆盖,将为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注入重要动力      日前,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土库曼斯坦总统谢尔达尔·...

    时间:01-10
  • 规上轻工企业利润同比增长9.4%

      本报北京1月9日电 (记者韩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近日公布我国轻工业经济运行情况,2022年前11月,轻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1.55万亿元,同比增长6.1%。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和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及接续措施进一步加力提效,轻工业经济总体延续复苏态势。  产需总体保持平稳。看生产,2022年...

    时间:01-10
  •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冬日暖阳下,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新和村的油茶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正加紧采收油茶果。“2022年油茶产量能达到90万公斤,是个丰收年。”种植基地负责人姜有圩说。  新和村群山环抱,生态资源丰富。2015年,村里决定发展特色产业,引入农业公司,成立专业合作社,推广油茶种植。“种植油茶,既能保持水土、涵养...

    时间:01-10
  • 《二〇二一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发布

    本报北京1月9日电 (记者李红梅)9日,中国气象局发布《2021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公报显示,2021年,青海瓦里关国家大气本底站观测到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浓度,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平均浓度大体相当。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气象局在世界气象组织框架下协调中国区域的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

    时间:01-10
  • 警徽闪耀,守望千家万户

    无论是朔风正劲还是骄阳似火,一抹闪亮的“荧光绿”总会在车流穿梭、人来人往的路口化身路标;无论是喧闹都市还是寂静小巷,闪烁的警灯总会在你需要时带来寒冬里的暖意、深夜里的光亮;无论是紧急求助还是日常咨询,电话里的一声提示、见面时的一句问候总会让你吃下“定心丸”。这些无时不在的安全感背...

    时间:01-10
  • 公安派出所建设全面加强

    公安派出所是公安机关最基层单位,处于维护安全稳定最前沿、联系服务群众第一线。近年来,公安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工作的意见》,部署要求全国公安机关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导向,以警务机制改革为动力,全面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推进派出所警务智能化、执法规范化、保障标准...

    时间:01-10
  • 群众平安我们守护(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图①:北屯边境派出所民警在巡逻。   本报记者 翟钦奇摄   图②:莲前派出所民警在帮助老人。   陈圣君摄(人民视觉)   图③:茨坪派出所民警向村民讲解防诈骗知识。   本报记者 杨颜菲摄   图④:沱沱河站派出所民警...

    时间:01-1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