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科技增添新意文化焕发活力

2023-01-03 08:19:00

来源:人民日报

  1月2日,第十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落下帷幕。本届文博会共展出文化产品超过10万件,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进行展示与交易,主会场、分会场、各相关活动点总参与人次超过200万。

  本届文博会采取线下为主、线上同步的办展方式,主会场设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共6个展馆12万平方米,共有2532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下参展,另有870家机构和企业线上参展。

  行走在文博会展馆内,一项项最新成果令人应接不暇,文化新风扑面而来。作为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博会已成为引领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和扩大文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传统文化精品汇聚一堂

  哈尔滨的冰雪世界青岛国际啤酒节,浙江的古韵山水、海南的黎族传统纺染织绣……走进文博会文化产业综合馆,来自天南海北的文化精品汇聚一堂。

  这是本届文博会展览内容最丰富、规模最大的展馆,展览面积达4万平方米,馆内设立的“文化中国——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展”成为本届文博会的亮点。

  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各省区市宣传文化部门牵头组织政府展团,发动本地重点文化企业参展,突出展示各地文化产业发展最新成果、优质文化项目和拳头产品,全面展示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成就。为此,文化产业综合馆还打造了“中国文化精品走廊”,设立“文化中国”专题展。

  为介绍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工作整体情况,馆内还特别设立“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展区”,从各地选取了30个文化和旅游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助力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及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特色品牌。

  本届文博会上,大量取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产品、设计创意获得了游客们的喜爱。

  在专门设置的非遗·工艺美术·艺术设计馆内,由深圳市美协主席陈湘波作为造型总设计师打造的2023年总台春晚吉祥物“兔圆圆”,一经亮相便吸引了许多观众围观。在该馆举办的第九届“百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联展”专题展上,128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带来200余件精品力作,让观众饱享传统文化盛宴。

  数字转型增强文化影响力

  利用全景拍摄技术,再现文博会线下12万平方米的展会现场,连同“云上”国际馆,为参观者呈现沉浸式的视觉效果和观展体验;通过腾讯云直播技术,开展一系列“云洽谈”“云推介”“云招商”活动,让参展商和观众在线上无障碍交流;携手抖音打造“文博会直播消费季”,使数千家专业展商和海量的线下买家精准对接……

  继上届文博会开启线上线下双轨并进、同步举办的模式后,本届文博会继续“双线”模式,通过虚拟现实全景展馆和线上展品展示平台、展商直播平台、供采对接平台三大互动板块,让文博会不仅“面对面”,而且“屏对屏”,线上线下的展示对接、洽谈交易融为一体。

  办展模式的创新,带来的是办展水平的稳步提升,影响力越来越大、品牌效应日渐显现、辐射力越来越强——

  据统计,参加本届文博会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占比达70%以上,首次亮相的文化产品和项目多达全馆40%以上。

  在“云上”国际馆,30个国家和地区、300家境外文化机构和企业参展,多国驻华文化机构及企业参会展示文化旅游、文化教育、文化艺术、文化创意等项目及产品。来自法国、德国、巴基斯坦等108个国家和地区的10931名境外采购商注册线上观展采购。

  本届文博会还举办了文化产业招商大会,云南、西藏等地政府在招商大会上发布文化产业招商项目,各地优秀文化企业代表进行经验分享。10个重点项目进行现场签约,签约项目金额共计28.56亿元。

  文博会推动产业发展

  VR、AR、8K、5G全息舱……行走在文博会展馆内,各种文化科技元素令人目不暇接。

  聚焦“融合”与“创新”两大关键词,本届文博会全新打造“创新项目及新品发布会”,为国内外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服务的发布提供“首展”“首发”“首秀”平台。同时,文博会还通过举办重磅信息发布、论坛、招商大会、艺术品拍卖等配套活动,探讨产业发展前沿问题,探索行业发展方向,促成项目交易合作,充分彰显文博会作为产业发展领航器和风向标的作用。

  本届文博会上,“元宇宙”概念成为热点。在华强方特文化科技展厅,新推出大型元宇宙文旅产品“美丽中国VR”吸引了许多观众排队体验。中宣部版权管理局策划举办了元宇宙版权保护和未来文化产业发展论坛,汇聚多方专家探讨新技术应用下的产业发展问题。

  多年来,文博会在促进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带动了深圳的文化产业发展。2012年以来深圳文化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产业规模年均增速超15%,增加值占全市GDP稳步提高至8%以上,整体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依托创意设计和科技创新两大核心优势,深圳着力推动“文化+创意”“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等“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目前,深圳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含市级)文化产业园区71家,就业人数约20万人。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03日 04 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锤炼好作风发展增效能(深阅读)

      核心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去年以来,青海西宁市委着力推进作风建设,通过群众评议、作风巡查等方式,推动全市干部作风转变。各区县、部门干部主动作为、靠前服务,解企业难题、促产业发展。   江苏无锡的鞠昌健,2022年来到青海西宁工作。高原天气寒冷,他却热情不减...

    时间:01-03
  • 尼泊尔博克拉国际机场投入运行

      本报1月1日电 (记者孙广勇)由中企承建的尼泊尔博克拉国际机场1月1日举行投运仪式。尼泊尔总理普拉昌达表示,新机场有助于尼泊尔经济发展。  普拉昌达在投运仪式上致辞表示,随着新机场投运,博克拉成为尼泊尔与众多国家联通的中心。他表示,新机场投入运营、尼中跨境铁路可行性研究启动,一些大项目...

    时间:01-03
  • 南中建交25周年互利合作成果丰硕

      新华社约翰内斯堡1月1日电 (记者谢江)1月1日,南非与中国迎来了建交25周年。南非国际关系与合作部同日发表声明说,25年来,南中两国深化各领域双边关系,互利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声明说,南中两国有着蓬勃发展的经济关系,中国目前是南非最大的全球贸易伙伴,南非也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时间:01-03
  • 携手开创中菲关系新的“黄金时代”(大使随笔)

      1月3日至5日,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将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马科斯总统首次出访东盟以外国家,也是中方今年接待的首位外国元首,充分体现了中菲双方对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视。  中菲隔海相望、一衣带水,早在宋元时期就已“舟舶相继,商使交属”,郑和下西洋、苏禄国王访问中国,谱写了中菲关系的友好篇章。...

    时间:01-03
  • “为世界提供更多发展新机遇”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英国知名学者、中国问题专家马丁·雅克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共二十大报告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为中国未来发展开启更多全新可能,也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更多崭新机遇。  翻开中共二十大报...

    时间:01-03
  • 菲律宾共和国总统马科斯

      马科斯总统  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菲律宾共和国总统费迪南德·罗慕尔德兹·马科斯将于2023年1月3日至5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费迪南德·罗慕尔德兹·马科斯,男,现年65岁。上世纪80年代起步入政坛,先后担任菲律宾北伊洛戈省省长、国会众议员、参议员等职。2022年5月当选菲律宾总统,6月正...

    时间:01-03
  • 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音)

      “我们始终如一珍视和平和发展,始终如一珍惜朋友和伙伴,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回顾中国2022年取得的成就,激励中国人民一往无前、顽强拼搏,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并展现了踏上新征程...

    时间:01-03
  • 全国治安秩序良好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本报北京1月2日电 (记者张天培)记者从公安部获悉:元旦期间,全国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按照公安部党委部署要求,全力以赴抓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措施的落实,有力确保了广大人民群众平安祥和欢度元旦假期。截至2日16时,全国社会大局稳定、治安秩序良好,79场大型活动安全顺利举行,道路交通总体...

    时间:01-03
  • “中国发展显示出更大的活力和信心”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强调中国始终如一珍视和平和发展,始终如一珍惜朋友和伙伴,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赞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

    时间:01-0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