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权威访谈·“强信心·抓落实”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访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

2022-12-31 19:55:40

来源:新华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2023年我国经济走势如何?如何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新华社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

  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问:如何看待2022年中国经济?2023年经济走势如何?

  答:2022年,我国经济在波动中回稳向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有望超过120万亿元。这样的成绩是在我国经济总量连续两年超过百万亿元的高基数上取得的,是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下取得的,是在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挑战下取得的。综合经济增长、居民就业、物价水平等指标看,我国经济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的表现非常突出。

  从更长时间跨度看,过去5年,我国经受了世界变局加快演变、新冠疫情冲击、国内经济下行等多重考验,实现年均5%以上增长。过去1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确实面临一些困难挑战,但这是前进中的问题。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随着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一是发展更有基础。新时代10年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达18.5%,拥有完整产业体系、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日益完备的基础设施网络,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巨大市场潜力、强大经济韧性等优势将进一步彰显。

  二是动能正在集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随着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效应持续显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市场活力有望进一步激发。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传统产业加快改造升级,将不断释放强大动力。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创新极、动力源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将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

  三是政策继续发力。经过应对各种冲击挑战的实践,宏观调控举措更丰富,政策储备工具更充足。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优化五大政策组合,把握好六个“更好统筹”,抓好五方面重点工作,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有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2023年我国发展具备较好基础和较多有利条件,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科学精准实施宏观调控推动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问:新的一年,如何用好用活宏观政策工具箱,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答: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科学精准实施宏观调控,推动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一是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有效性灵活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好发挥财政撬动社会资金的杠杆作用;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支持。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稳定物价总水平。

  二是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强化政策协调配合。加强财政、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政策协调配合,努力实现最优政策组合和最大整体效果。加强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着力营造稳定可预期的宏观政策环境。加强跨年度政策协调衔接,推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设备更新改造、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政策效应2023年持续释放。

  三是坚持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改善提振预期信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补齐短板、加固长板,着力打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瓶颈。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实施好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强化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

  我们将按照党中央部署,抓好各项政策落实,加强政策预研储备,不断丰富应对超预期冲击的政策工具箱,适时推动出台新的政策举措,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

  问:2023年在促消费、稳投资方面有哪些实招硬招?

  答: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释放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潜力。

  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措并举促进居民想消费、敢消费、能消费。

  一是增强消费能力。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消费倾向高、但受疫情影响大的中低收入居民消费能力。

  二是改善消费条件。强化停车设施建设改造,加快推进充电设施设备建设,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推动重点领域和大宗商品消费持续恢复。

  三是创新消费场景。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利用新技术新应用拓展购物体验。

  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形成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环。

  一是加大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投资力度。聚焦“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着力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加大制造业投资支持力度,加强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领域建设,强化对保障民生需求重大事项支持力度。

  二是打好投资政策组合拳。进一步优化调整中央预算内投资结构,集中力量办好大事难事急事。积极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准备等各项工作,推动专项债券项目如期开工建设。推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加快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加快释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财政贴息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政策效能,促进制造业投资稳定增长。督促指导各地方不断完善项目储备机制。

  三是提振民间投资信心。通过投融资合作对接机制加强民间投资项目融资支持,支持民间投资多种方式盘活存量资产。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问:如何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一是深入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府在市场准入环节的管理权限和方式,打破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对各类所有制企业“规则平等、权利平等、机会平等”。

  二是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继续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举措。

  三是加大对民营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细化落实工业、服务业减税降费等纾困政策,切实减轻相关行业领域特别是小微民营企业负担。加强大宗商品监测预警、强化市场供需调节,加强用电保障

  四是强化民营企业产权保护。加快推进涉政府产权纠纷专项行动,梳理重点案件推送地方挂牌督办。发挥好产权保护协调机制作用,围绕重点案件指导地方抓好落实,及时宣传推广各地产权保护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案例。

  五是抓好民营经济先进地方示范带动。激励地方聚焦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难题推出务实举措,及时发现和总结地方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做法。

  “向上向好”,是全国人民对新一年中国经济的期待。勠力同心、勇毅前行,中国经济将不断展现新气象、取得新成效。

 

  监制:邬焕庆

  统筹:邹伟、邱红杰、王宇、杜宇

  文字记者:安蓓、潘洁

  文字编辑:刘羊旸

  视频制作:杨牧、张爽

  海报制作:潘一景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农历癸卯兔年“闰二月”,全年共有384天

      新华社天津1月1日电(记者周润健)2022年已经过去,崭新的2023年开始走来。天文科普专家介绍,公历2023年为平年,2月有28天,全年共有365天。即将到来的农历癸卯兔年为闰年,全年共有384天。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公历和农历各有不同的历史渊源和历法规制。公历每4年设一闰年。通常情况下,凡公历年数...

    时间:01-01
  •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送来新年祝福

      不久前从太空家园平安返回祖国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在新年送来最美好的祝福。接续奋斗,再创佳绩,2023,中国载人航天加油!   记者:杨志刚   来源:载人航天新闻宣传中心、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时间:01-01
  • “习近平总书记的2022·年度瞬间”之三: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新华网 马若虎   设计 程媛媛   【学习进行时】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心怀人民、夙夜在公,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2022,已经画上圆满句号。   2023,新的一年正在徐徐展开。   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

    时间:01-01
  • 十年新年贺词,那些人和事总书记念兹在兹

      一年又一年,时光镌下通往未来的刻度。2022年已经过去,新的逐梦之旅开启了。   自2013年底起,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年贺词,同亿万人民如约相守在每一个新年钟声将要响起的夜晚。   从国家前途命运到百姓民生福祉,总书记的新年贺词里,有时刻牵念的人民群众,有坚定自信的中国步履,有天下一家的国际责任,有面向未来的使命担当。   ...

    时间:01-01
  • 织牢织密:中国全力构筑民生保障网

      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 题:织牢织密:中国全力构筑民生保障网   新华社记者   江苏泰州的胆囊恶性肿瘤患者周雨(化名)去年12月迎来一场意料之外的“及时雨”——一个化疗疗程用药花费从约2640元降到约480元。   “负担明显减轻了。”周雨是第五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的受益者。   从2019年起,“4+7”11个城市集采药品试...

    时间:01-01
  • 聆听新年贺词,读懂相框里的故事

      12月31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这是习近平以国家主席身份第10次发表新年贺词。   人们聆听贺词,也关注着电视画面中书架上摆放的那一张张照片。   相框里承载光阴的故事,为非凡历程铭刻记忆。   新的征程,踔厉奋发   2022,见证极不平凡的历程。书架上新摆放的照片...

    时间:01-01
  • “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习近平主席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凝聚奋进力量

      新华社北京12月31日电 题:“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习近平主席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凝聚奋进力量   新华社记者   “我们要一往无前、顽强拼搏,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深情而坚定的话语,通过广播、电视、网络传遍大江南北。人们聆听着奋进中国的时代之声,感受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

    时间:01-01
  • 这些金句,给你我以力量!

      出品:李俊   监制:常爱玲、齐慧杰、周宁   策划:焦旭锋、李丽洋   制作:刘思录、殷哲伦、卓越   终审:于卫亚、曹建礼   新华社客户端出品...

    时间:01-01
  • 更丰富更便捷更多元 新华网改版升级全新亮相

      新华网北京1月1日电 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新华网于1月1日全新改版上线。这是新华网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一项重要举措。   这次改版以加强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报道、做大做强融合传播平台、提升信息服务能力为目标,以“内容+技术+...

    时间:01-01
  • 奔跑吧,向曙光

      零点时分,正是冬夜最深最冷的时刻,纪年在此刻辞旧迎新。   在已经过去的2022年,我们经历过365个黑夜,也满怀着憧憬迎来365缕曙光。我们在黑夜中从不彷徨动摇,因为我们对曙光的到来笃定自信。   这一年,奥运圣火再临北京。来自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44名山里娃组成的马兰花合唱团用希腊语唱响《奥林匹克颂》,稚嫩的童声将带...

    时间:01-0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