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宁夏银川农村开启清洁取暖“绿色暖冬”

2022-12-31 14:05:1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银川12月31日电 题:宁夏银川农村开启清洁取暖“绿色暖冬”

  新华社记者任玮

  寒冬时节,走进宁夏银川市西夏区同阳新村村民杨平广家,掀开门帘,屋里暖意融融。与农家常见的取暖场景不同,房间里不见炉子,没有烟囱,闻不到烧煤味;一排洁白的暖气片顺着墙边铺展开来,旁边的木架上错落摆放着一盆盆鲜嫩绿植。

  “今年冬天再不用烧炉子、掏煤灰了,实施了‘煤改电’项目,装上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现在屋里暖和又干净,还不用担心煤烟中毒。”杨平广说,前不久,他把家里用了六七年的炉子卖了废铁,院里的煤房也清扫干净变成仓库。

  “煤改电”配套设施带来的智能便捷体验也让杨平广很满意。打开手机App,滑动温度调节阀,家里的“温暖指数”可以随意设定并保持恒温。“睡到半夜感觉冷了,躺在被窝里就能调高温度,特别方便。”

  像杨平广一样,今冬银川市有很多农户告别了过去烟熏火燎的“烧煤取暖”时代,实现了清洁取暖。自2022年4月入选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后,银川市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农村实施“煤改电”“煤改气”“太阳能+”等热源清洁化改造项目共1371万平方米。目前,已有9230余户农户完成改造,合计面积约110.8万平方米。

  实施清洁取暖,费用是村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平日精打细算的杨平广认真算了笔账:烧煤炉一个冬天最少需要5吨煤,按今年平均每吨1200元的煤价,需花费6000元左右;“煤改电”后每月电费平均700元左右,采暖季近5个月,需花费约3500元。“这么算下来还是‘煤改电’划算。”

  为了让更多村民心里有底,西夏区镇北堡镇德林村党支部副书记贾亮亮的工作笔记上,有一本“煤改气”的“经济账”。“李金荣,220平方米,14组暖气片,32kW壁挂炉,设置水温40摄氏度,10日18点到14日11点半,用气68方,费用126.48元;宋叶儿,140平方米……”十几户村民家在不同面积、温度条件下的燃气量和花费算得清清楚楚。

  作为清洁取暖项目的首批“尝鲜”者之一,德林村因距离天然气公司燃气管道接口很近,首选了“煤改气”。从没用过天然气的村民,格外担心燃气费太贵。“一开始我心里也没数,刚通上天然气一周,我就挨家挨户记录,把账算明白了,一天最多40元,一个月花费约1200元。”贾亮亮说,如今通气近两个月,大家用得放心、明白,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村民也陆续报名申请改造。

  德林村第一个报名申请“煤改气”的村民喜长录总结现在的生活是:天然气入户,方便又实用,取暖做饭都能用,洗澡热水随时有。不用天天拉煤、时时添火,家里窗明几净,巷道的垃圾箱里也少了清不完的煤灰炉渣。

  “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将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全面替代银川市域内燃煤供热,优化供热能源结构,提升供热质量。”银川市市政管理局供热燃气服务中心行业管理科科长崔明说,待全面完成城区、县城、农村清洁取暖率3个100%目标任务后,可实现每年供暖替代燃煤量115万吨,供暖季二氧化碳减排量118万吨,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达到85%以上。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从城市到农村,中国如何强化医疗体系应对疫情新形势?

      中新社北京12月30日电 题:从城市到农村,中国如何强化医疗体系应对疫情新形势?  中新社记者 李纯  “将重症救治、保障日常医疗卫生需求、防止医疗资源挤兑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将农村地区的防控和救治能力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近期中国官方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疫情应对...

    时间:12-30
  • 海南:需进一步做好农村疫情的应对准备工作

      中新网海口12月30日电(记者 符宇群)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文秀在30日举行的海南省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新闻发布会上说,近日海南省每日新增新冠感染人数处于高位波动期,随着老年人感染率的进一步增加,海南即将面临住院、重症的高峰挑战,在城市疫情回落的同时,可能会在农村地区出现次高峰,需进一...

    时间:12-30
  • 报告:中国中部、西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追赶态势明显

      中新网12月30日电 题:报告:中国中部、西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追赶态势明显  中新财经记者 夏宾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30日在京发布的《中国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指数报告》(下称“报告”)称,中国农村社会事业稳步发展。2019年,全国平均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指数达到0.540,比2018年增加了2.42%。农村社会事...

    时间:12-30
  • 美丽农村路成致富路:吉林乡间特产加速闯出一片天

      中新网长春12月30日电 (李丹)最近,吉林省大安市月亮泡镇先进村党支部书记连百庆,开始着手大棚里黄菇娘育苗前的准备工作了。“正在做育苗床,准备床土,过段时间就可以撒种子了,等来年4月就能移栽到大棚了。”通化市通化县虎西线 通化县西江镇党委供图  在大安市月亮泡镇先进村,棚膜种植技术已成规模,当地主要以种植黄菇娘、西...

    时间:12-30
  • 扩充发热诊室、加大药品采购…… 河北、黑龙江等地加强县城、农村防疫保障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王昆、杨思琪)近期,县城、农村地区群众就医和防疫物资、药品供给问题牵动人心。记者在河北、黑龙江等地采访了解到,通过整合医疗资源,扩充发热诊室,成立家庭巡诊小分队等,同时畅通渠道,加大药品采购,多地努力构筑县城、农村这一医疗卫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防线。  整合资源扩充发热诊室 让群众在...

    时间:12-30
  • 农业农村部:2022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为97.6%

      中新网12月30日电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12月30日消息,今年,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了2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抽检蔬菜、水果、茶叶、畜禽产品、水产品等5大类产品106个品种130项参数14437个样品,总体合格率为97.6%,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保持稳定。  据介绍,今年例行监测共抽检了31个省份的1478个菜果茶生产基地、976辆...

    时间:12-30
  • 焦点访谈:农村防疫 夯实基础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近来,随着二十条、新十条、实施“乙类乙管”等优化措施的陆续出台,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各地区各部门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稳中有序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其中,广大农村是不容忽视的关键地区,农村地域宽广,人口庞大,但人均医疗资源有限,面对可能到来的感染高...

    时间:12-30
  • 各地采取措施守护农村居民健康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农村是当前疫情防控的重点。各地普遍采取医疗资源下沉、加大药品储备等多种措施,确保农村地区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  为了及时发现发热病人,黑龙江省嫩江市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194家发热诊室,24小时接诊,对高龄、有基础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建立台账,跟踪其病情发展。  ...

    时间:12-30
  • 激活农村需求 探索建立“汽车下乡”市场化模式

      建立“汽车下乡”市场化模式   12月28日,2022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最后一站在四川南充启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何毅表示,2022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政府主管部门指导下,以“绿色、低碳、智能、安全——满足美好出行需求,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为主题的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依然坚持举办,并取得了良...

    时间:12-30
  • 新华全媒+丨农村出现重症患者如何及时转运?

      元旦和春节“两节”将近,人员流动性增加,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压力也有所增加。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表示,要加强县级医院的医疗救治作用,充分发挥城乡医院对口支援机制,所有三级医院要与县级医院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在“两节”期间,三级医院要加强对县级医院指导,派员在县级医院驻点。   焦雅辉表示...

    时间:12-2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