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新华社再发三连评!

2022-12-22 22:33:08

来源:新华社

  (新华时评)全社会都要统筹起来

  近来,全国不少地方接连开工、竣工一系列重大项目,烟火气、忙碌劲儿逐渐回升,折射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

  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到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再到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三年来,我们在统筹中有效应对了全球五波疫情冲击,保持了4.5%左右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我们要继续做好有效统筹衔接,既要妥善收治新冠患者,又要维护日常医疗服务;既要加快药品流转速度,又要保障生活物资供应;既要着力保健康、防重症,又要实现经济社会正常运转,牢牢把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

  全社会都要统筹起来,树立全局观念。当北京快递业面临运力短缺、货物大量积压的燃眉之急,一些快递企业从各地增派了2300多人进京支援。三年疫情防控,中国人民始终风雨同舟、众志成城,一次次的千里驰援、逆行出征感天动地,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在疫情防控新阶段,我们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取长补短、相互支撑,继续凝聚起举国上下同舟共济、同心抗疫的团结伟力。

  全社会都要统筹起来,强化系统思维。在江苏苏州,部分不再使用的核酸采样屋经改造成为发热诊疗站,既分流了发热门诊,又盘活了现有资源。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工作重心并非简单地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上来,还涉及医疗资源升级扩容、重点人群健康分类管理、终端配送效率提升、社会心理预期调整等一系列深层次变化,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可能影响整个进程。随之而来的大范围复工复产,并非人员召回、机器重启那么简单,还要克服供应链受阻、资金链紧张、订单减少等困难,需要各方面协调配合、精准发力,确保原料可供应、资金可周转、需求可支撑。只有全面、系统、长远地看问题,我们才能做到统筹兼顾、综合平衡,避免畸轻畸重、顾此失彼,实现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全周期管理、全流程协调。

  全社会都要统筹起来,实现重点突破。医疗资源吃紧、救护人员短缺、药品流通不畅等,是当前疫情防控面临的突出问题。为应对疫情高峰,不少地方启动发热门诊倍增计划,加大药品供应,争取延缓峰期、削弱峰值。与此同时,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最大程度释放经济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循环起来、运转起来,就要进一步打通堵点、破解难点、消除痛点,让各项复工复产优化政策加速落地。各级党委政府要注重优先解决这些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实现以点带面、有序推进,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局。

  大国治理,统筹至关重要。对每一个家庭和个人来说,统筹亦不可或缺。疫情之下,我们既要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也有义务和责任协助配合相关部门和他人开展防控,互帮互助,形成合力;既要维护好自身的健康,又要安排好工作和学习,逐步恢复常态;既要准备好必要的药品,又要避免不理性的抢药、囤药,保持理性平和的心态……

  以统筹之策应对非常之难,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筑牢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坚强防线,我们一定能顺利渡过流行期,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迎来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记者:赵超、马晓澄)

  (新华时评)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时值冬至,我们进入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此时,全国多地新冠病毒感染人数持续增加,有的地方正在经历疫情高峰。

  回望三年疫情防控取得的坚实成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坚信:越过这个寒冬,我们将迎来又一个春天。

  面对世纪疫情,我们用艰苦卓绝的三年,赢得三个宝贵的“窗口期”:新冠病毒变异株毒性持续下降的窗口期,药物研发、医疗救治能力进一步增强的窗口期,全民广泛接种疫苗的窗口期,有效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新冠发病、重症和死亡比例均处于全球最低水平。这为我们战胜疫情提供了信心和底气。当前,最关键的是坚持人民生命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实施好“二十条”和“新十条”,把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上来,以保健康、防重症为工作目标,确保防控措施调整转段平稳有序。

  面对今冬疫情,按照党中央部署,各地区各部门正在积极解决群众就医用药问题。在河南周口,政府首批采购13万片退热药免费发放给市民,百姓连称“雪中送炭”;在福建福州,首批1万个装有退热药、抗原检测试剂等物资的“健康包”,免费发放给居家治疗的市民;在江苏,南京一些公交车被改装成发热流动诊疗车到社区问诊,苏州一些核酸采样亭改为“发热诊疗站”,从诊疗、开具处方到完成配药,全程约10分钟。

  面对今冬疫情,互帮互助的微光凝聚起温暖的火焰。送一支体温计、送几粒退烧药、送几个抗原检测试剂……当空巢老人患病卧床,当牙牙稚童高烧不退,当物流不畅、药品紧张,不仅有亲友邻里的帮助,还有陌生人伸出的援手。大家守望相助,传递关爱与温暖,让浓情暖意充盈这个冬天。

  面对今冬疫情,我们的认知更加科学深入。三年来,从新冠原始毒株到阿尔法、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变异株,我们对病毒有了更多了解,掌握了更多防护知识,应对更加沉着从容。每个人继续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把健康知识传递给更多人,也就把抗击疫情的信心和能力传递给更多人,最终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调整优化,近日全国多地陆续恢复餐饮堂食,马路上车辆穿梭,商场里人头攒动,熟悉的“烟火气”正在回归;从南到北的工地上、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忙碌,复工复产的节奏持续加快。

  越过这个寒冬,前方就是春暖花开!(记者:熊争艳)

  (新华时评)巩固疫情免疫屏障

  我国近期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不断提高防控科学精准水平。守好保健康、防重症防线,既要保障好群众就医用药,也要持续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坚持做好新冠基本防护措施。面对持续变异的病毒,主动接种疫苗是保护脆弱人群、抵御疫情冲击、巩固免疫屏障的关键举措。

  目前,我国全人群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率已超过90%,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34.6亿剂次。其中,60岁以上及80岁以上老年人全程接种率分别为86.6%和66.4%,80岁以上人群接种率仍亟待提升。

  接种疫苗有助于保护脆弱人群。老年人是感染新冠病毒后发展为重症的高风险人群。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降低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带来的获益最大。面向全国2.67亿60岁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种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又有200多万人筑起免疫屏障。

  接种疫苗有助于抵御疫情冲击。接种疫苗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水平会有所下降,随着病毒的变异,免疫逃逸也会增强,但接种疫苗在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方面起到的作用仍然比较持久。

  接种疫苗有助于巩固免疫屏障。研究表明,通过加强免疫接种,不仅可以唤起机体免疫记忆细胞,还能提升抗体水平。近期,国家正制定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的方案,开展第二剂加强免疫接种,出台《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等。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家呼吁,没有完成加强免疫的人群,只要符合接种条件,应尽快完成加强免疫,以起到更好的保护效果。

  我们看到,有的地方设立绿色通道、流动接种车等,最大限度为老年人接种疫苗提供便利;有的地方选派医务人员组建接种小分队,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接种服务;有的地方积极开启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多地正在优化便民措施,打通老年人接种、加强免疫接种“最后100米”。

  坚持做好新冠基本防护措施,就是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对防疫大局的有力支持。当前,新增感染者处于快速增长期,新一波疫情高峰来临。做好新冠防护措施,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就能更好筑牢应对疫情的“免疫长城”。(记者:顾天成、王琳琳)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贡献中国智慧

      农业文化遗产——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贡献中国智慧(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新征程 新辉煌)   核心阅读   今天,在中国广大的农牧区,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所在地,在传统农耕生态系统中,在看似平淡无奇的农田和牧场,到处都有守护家园、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动人篇章。   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到,先民的智慧在保护农业生物多样的...

    时间:12-24
  • 2023年中央广电总台春晚标识和吉祥物发布

      12月2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以“欣欣向荣的新时代中国,日新月异的更美好生活”为主题,正式发布官方标识和吉祥物形象“兔圆圆”。   据介绍,“兔圆圆”是春晚40年历史上首个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完成初始配方原创的春晚吉祥物IP。其整体形象在中国白兔的特征基础上,融入了传统中国工笔审美风格,采用3D...

    时间:12-24
  • 平凡的岗位 奋斗的故事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国际环境风高浪急,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   岁末将至,本版推出特别策划,走近5位普通人的生活,致敬平凡中蕴藏的蓬勃力量。他们的故事里,可以看到一个坚韧不拔、欣欣向荣...

    时间:12-24
  • 微视频|深情系农事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一眼望不尽的苹...

    时间:12-23
  • 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病、肿瘤患者如何做好健康防护?——权威专家解答防疫热点问题

      新华社北京12月23日电 题: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病、肿瘤患者如何做好健康防护?——权威专家解答防疫热点问题   新华社记者董瑞丰、顾天成   冬季天气寒冷,又面临疫情风险,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病、肿瘤患者如何做好健康防护?出现哪些症状应及时就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织相关领域权威专家作出解答。   呼吸系统疾病...

    时间:12-23
  • 民政部要求做好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医药保障工作

      新华社北京12月23日电(记者高蕾)民政部22日召开全国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就全力推动疫情防控中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就医用药优先保障工作进行专项部署。   会议指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对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就医用药优先保障有明确部署。各地民政部门要立即开展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就医...

    时间:12-23
  • 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赓续传统再建新功——访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礼

      新华社北京12月23日电  题: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赓续传统再建新功——访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礼   新华社记者王琦、范思翔   “民盟十三届一中全会选举我继续担任民盟中央主席,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不可辜负。”   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23日在京闭幕,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和政治交接顺利完成。在接受新华社...

    时间:12-23
  • 丁仲礼同志简历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主席丁仲礼像   新华社北京12月23日电 丁仲礼,男,汉族,1957年1月生,浙江嵊州人,民盟盟员,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古生物学及地层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学位,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欧美同学会会长。   1978年-1982年 浙江大学地质系地球化学专业学习   1...

    时间:12-23
  • 回首·2022丨上天入海、乘风破浪……纵览2022那些国之重器

    回首即将过去的2022 中国在装备制造、生态环境、乡村振兴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非凡成就 我们制作了精美海报 图说一年来各领域走过的壮阔征程 此为第一期 纵览2022那些国之重器   上天入海、乘风破浪、贯通聚能、极目远眺、御风翱翔!   统筹:焦旭锋 殷哲伦 设计:殷哲伦 编辑:张铎 卓越 终审:于卫亚 陈知春 记者:马知遥...

    时间:12-23
  • 权威快报丨我国8个民主党派分别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

      12月7日至23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在北京分别召开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   此次各民主党派全国代表大会共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1531名、中央常委365名,中央委员平均年龄约为54.5岁,...

    时间:12-2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