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澳

澳门展现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新形象(濠江在线)

2023-04-23 04:59: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图①:旅客在大三巴牌坊观光游玩。
  本报记者 富子梅摄
  图②:旅客在澳门街巷游玩、品尝美食。
  陈 康摄
  图③:澳门友谊大桥景色。
  陈烁明摄

  走社区、进街市、逛展会,品美食、看演出、买特产……

  “目前澳门游的旅客构成出现新变化,更多以个人休闲游为主,且以年轻旅客居多,旅游消费需求和偏好随之改变。”澳门特区行政长官贺一诚表示。

  自优化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措施、恢复内地居民与澳门团队旅游经营活动以来,澳门旅游市场持续升温,日入境旅客数量节节攀升,3月中旬更突破9.6万人次,创下了新冠疫情以来的新高。“团队游为澳门经济复苏打下一剂‘强心针’。”澳门特区政府经济财政司司长李伟农说。

  更为可喜的是,澳门旅游展现出产品新、客源新、举措新、观念新的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新形象,带动旅游经济强劲复苏。

  新产品:高科技、实景化赋予景点新内涵

  “戴上VR眼镜,仿佛一下子‘穿越’到过去,恢宏的复原建筑让人‘身临其境’。”参观完大三巴牌坊旅游体验项目,河北大学研究生小石十分兴奋。这是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推出的新项目,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让仅余一面外墙的建筑重现昔日容颜。

  “利用高科技手段,澳门可以深度开发旅游资源。”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官也街、路环等热门景点,旅客只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知晓景点的“前世今生”,还能自制视频短片、享受消费打折等,将游玩、体验、留念融为一体。“澳门虽小,但在景点深度挖掘、旅游体验融会贯通上下足了功夫,让人印象深刻。”旅客关女士告诉记者。

  科技仅仅是手段,用心用情才是核心。在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郑家大屋,话剧、舞剧轮番上演,“郑观应”带领观众走进家门,了解大屋历史,诉说报国志向和救国救民理想。“世界文化遗产变身演出场地,通过上演一部剧,让旅客了解一位历史人物、一座大屋乃至小城澳门,让文物‘活起来’,可触摸、能感知,爱国爱澳情怀得以生动呈现。”实景话剧《郑家夜宴》主创单位南光(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晓冬说。

  “在澳门,有文化内涵的文艺演出类旅游项目大有可为。”实景舞剧《夜·观应》主创兼主演刘迎宏告诉记者,演出场场爆满,绝大多数观众来自内地,反响积极热烈。

  新客源:年轻女性成为旅客“新主力”

  “哈,又遇见了,我们都是美食家。”刚在十月初五街的牛记咖喱美食店接受采访,转头在网红餐馆六记粥面门口,旅客杨滨冰又一眼认出记者。

  “咖喱牛肉面没吃饱?”记者笑问。

  “还想尝尝虾仔竹升面。”今年已第二次来澳门的杨滨冰说,她常陶醉于澳门的路边小店,感觉“吃不够”,“我这趟专为美食而来,顺便给家人和朋友带点澳门茶叶。不论红茶还是白茶,都香气馥郁、价格实惠。”

  行走在澳门街头,会发现游人的新变化——拎着大包小包的多是年轻女性,她们或购买化妆品,或排队品尝当地美食,或在景点拍照留念。从龙环葡韵、婆仔屋、路氹金光大道到路边摊档、街市小店,年轻女性都成了“主角”。

  据有关部门统计,专为博彩而来澳门的旅客仅占5%,其余均为观光旅客,其中又以年轻女性为主。“旅客组成的新变化,需要业界对旅游产品和消费服务做出相应调整。”贺一诚表示。

  “请问东望洋酒店怎么走?”3个女孩向记者问路。因为需要过隧道、坐电梯,记者带她们走了一段,聊天中得知,她们专程从河南来观看世界乒联(WTT)赛事,为中国运动员加油。因为观众的到来,赛场周边酒店已经订满。

  无独有偶,曾在澳门第六十九届格兰披治大赛车时接受过记者采访的赵先生打电话来说,今年还会组织赞助商团队来澳门观看第七十届赛事。“听说大赛车博物馆新推出了著名车手蜡像展,很盼望早点目睹。”赵先生说,除了观看比赛,他还准备安排赞助商游览新项目、走进澳门社区,感受澳门烟火气。

  “澳门的龙舟赛、帆船赛、3×3篮球赛、乒乓球赛、网球赛等,正以‘体育+’的新形态,为澳门旅游带来新客源,激发多元旅游活力。”澳门特区政府体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新举措:旅客对澳门的多元认知“日日新”

  “疫情3年,游澳旅客曾经下跌,但澳门游线上线下宣传一刻也不曾停步。”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局长文绮华说。

  鉴于旅客多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旅游局与多地“网红”合作,推介澳门美食和特色店。同时利用AR(增强现实)技术,制作节庆活动在线有奖小游戏、拍摄澳门旅游影片,在旅游局各社交媒体账号发布。“现在,旅游局的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粉丝总数近482.8万,宣传澳门节庆等盛事活动的‘澳门月月精彩’话题浏览量逾1.4亿次,有效让内地青年旅客‘种草’。”文绮华说。

  “澳门周”“湾区大篷车”等线下活动,不仅覆盖了广东9地市,还走进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南京等地。通过与航空公司、电商平台、旅行社等合作,全年分阶段推出机票、酒店住宿优惠。“澳门航空的机票,‘买一送一’特别划算。”江苏旅客王女士说,她常住的一家四星级酒店价格最低时每晚不足百元。

  “今年元旦和春节期间,我们迎来了‘开门红’。”文绮华说,旅游局统合宣传多个政府部门、六大综合旅游休闲企业、旅游业界及民间团体的贺岁活动信息,直送客源市场,尽展澳门“旅游+”多元魅力,澳门重现客似云来的喜人场景。大年初三单日访澳旅客突破9万人次。

  “很多客人都是拿着网络推介信息找来的。”说起宣传效果,一家餐厅经营者笑道。“澳门‘美食之都’之称名不虚传。”杨滨冰说,在内地电视台常能看到澳门美食宣传片,满屏烟火气,让人有奔赴澳门的冲动。

  “澳门的旅游宣传不空洞、有内容。”刘迎宏说,每月都有一个主题,如4月是“艺游春日”,音乐会、演唱会等轮番上演。

  不久前,澳门陆续开通泰国、新加坡等直航航线,向海外拓展客源迈出实质性步伐。同时,旅游博主、旅游专业媒体、旅游业界代表等,也纷纷受邀来到澳门,走进新景点、感受新体验、了解新动态。“无论是与香港合作的‘联线旅游’,还是与珠海横琴携手的‘两地共游’,都是为了聚合周边优势,最大限度吸引客人游澳。”文绮华说,持续的宣传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旅客对澳门的认知越来越多元化,带动了澳门旅游相关各行业复苏。

  新观念:“大旅游”需要整合、拓展、创新

  “澳门旅游‘火力全开’,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并产生溢出效应,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领头羊作用。”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叶桂平指出,近期澳门的旅客量、航班量等逐步上升,经济表现持续好转,特区政府促进经济复苏取得阶段性成效,为澳门社会带来新生机,大大提振了居民及各行各业的信心。

  据统计,一季度旅客逾496万人次。“小澳门、大旅游,‘大’的不仅仅是旅客数量,更要体现在发展旅游的理念上。”叶桂平指出,这需要整合、拓展、创新。勃勃生机背后,正是旅游局携手文化、体育等部门,以及六大综合旅游休闲企业和社团,共同发掘年节、会展等商机,将旅游融入服务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深度上不断挖掘、在创新上狠下功夫。

  “希望特区政府在旅游经济复苏中,逐步巩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执政新观念,坚定走转型发展之路。”澳门立法会议员何润生建议。日前,在澳门举行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管理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琴澳一体化”成了关键词。“综合旅游休闲业是澳门的优势产业,在原有基础上配合横琴丰富的旅游资源,定能产生加乘效果。”何润生信心十足。

  记者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委会获悉,两地正联合设计推出琴澳共游项目,延长旅游产业链,赋予澳门旅游新的吸引力。不久前刚出台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鼓励类产业目录》,将文化创意旅游、健康医疗旅游、会展旅游、旅游演艺等多种旅游业态作为鼓励类产业。

  “盼望两地不断加强沟通,共同探索推出新的琴澳旅游产品。”何润生认为,通过“旅游+”跨界融合,针对不同群体需求,推出会展及商务旅游、健康疗养游、滨海观光游、体育休闲游、文化创意游等“一程多站”特色旅游线路,既能巩固澳门优势产业,又能用好横琴旅游资源,让旅客收获多重体验,达到多赢的效果。

  版式设计: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23年04月23日 06 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陈茂波:正积极筹备在港股通增加人民币柜台

      新华社香港4月22日电(记者梁文佳)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致辞时表示,特区政府正积极筹备在港股通增加人民币柜台,致力为离岸人民币股票的发行和交易带来新的催化剂。  陈茂波表示,今年三月,沪深港通正式把符合条件的上证和深证股票纳入“北向通”,以及把符合条件的外国公...

    时间:04-23
  • 首届“香港流行文化节”揭幕

      新华社香港4月22日电(记者黄茜恬)首届“香港流行文化节”22日晚在香港文化中心举行开幕典礼,通过流行歌手重新演绎数首经典粤语电影歌曲,配以电影片段和剧照,展现香港多元文化特色,为观众带来丰富的艺术体验。  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致辞时表示,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香港发展中...

    时间:04-23
  • “交流交融、创想未来”——首届深港澳青创大赛圆满举行

      新华社深圳4月22日电(记者王丰)首届深港澳青少年创意设计大赛(下称“青创大赛”)22日在深圳举行颁奖仪式,来自深港澳三地的嘉宾和青少年学生、老师代表共600余人出席,128个个人或团队脱颖而出,分获新锐组(初中、高中、中专、职高等)、新星组(小学四至六年级)两个组别的金银铜等各类奖项。  本届青创大赛以“交流交融...

    时间:04-23
  • 感受历史脉动厚植家国情怀(香江在线)

      “复兴号”高铁从香港西九龙站缓缓驶出,跨过深圳河,穿过长江、黄河,8个多小时就抵达北京。“这是我第一次坐高铁从香港到北京,真是太方便了!”一路上,施锽霖边拍照,边和身边的同学聊天,十分激动,“当书本上的母亲河出现在眼前时,我尤其感动。”  日前,来自香港汉华中学、将军澳香岛中学、培侨中学、创知中学等学校的2...

    时间:04-2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