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澳

特稿:“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始终如一——写在“31条措施”发布5周年之际

2023-02-28 19:11:0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题:“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始终如一——写在“31条措施”发布5周年之际

  新华社记者

  被派到西安工作,留下创业,结婚育女,荣获三八红旗手称号……台湾建筑师黄洁如感叹短短几年人生发生的“奇妙变化”,更感念在大陆收获“满满关爱”,感悟到两岸一家亲能创造“无限可能”。

  5年前,大陆出台惠及台胞台企的《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31条措施”),迅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黄洁如的故事,是台胞在大陆享受同等待遇、共享发展机遇的生动缩影。5年来,大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不断完善保障台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越来越多台胞融入国家发展,与大陆同胞携手共绘融合发展、心灵契合的美丽画卷。

  真诚践行承诺 切实惠及台胞

  亲望亲好,中国人要帮中国人。“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湾同胞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是大陆方面作出的真心承诺。

  言必信,行必果。2018年2月28日,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经商中央组织部等29个部门发布“31条措施”。

  “开放力度范围、涉及部门之多,前所未有”“含金量高,含情量更重”……“31条措施”一发布,即受到台胞台商和岛内舆论高度赞许。

  “福建66条”“上海55条”“江苏76条”“湖北62条”“四川70条”……大陆各地因地制宜,配套出台具体实施意见,确保落地生效。

  受到政策利好触动,黄洁如2019年自主创业,结合西安古城文化元素的设计深受客户认可,公司发展有声有色。这位“陕西媳妇”也深度融入当地生活,家庭美满幸福。

  台湾青年王孟筠在岛内博士毕业后,来到广西师范大学任教。“来了不久就赶上‘31条措施’,我实实在在感受到温暖。”办理社保卡、台湾居民居住证,入住学校公租房,通过公积金贷款购房,成为广西纳入事业编制的首位台胞,她历数自己的获得感,说“此心安处是吾乡”源于一项项惠及台胞的举措。

  造福台湾同胞、凝聚两岸力量,信念坚定,步履不停。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31条措施”“26条措施”,到“农林22条措施”和应对疫情支持台企的“11条措施”,从产业发展、创业支持、就业辅导到就医、求学、安居等生活配套,大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台胞一视同仁,像为大陆百姓服务那样造福台胞。

  台商形容惠台利民政策措施是“真金白银”。所得税减免、研发设备费用补贴、技改项目设备投资补助……昆山台企“荣邦科技”总经理陈裕盛说:“获得的支持多到快数不过来。”

  “31条措施”实施以来,上千家台企享受各类税收优惠,数百家台企获得工业转型升级、绿色制造等专项资金支持。仅2022年,在广东投资千万美元以上台企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等减免超47亿元人民币;江苏有121家台企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台企获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支持;10家台企在A股上市,累计达59家。

  5年来,300多名台胞获得地市级以上五一劳动奖章、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称号;上万名台胞报名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考试;中国文联及其所属各全国文艺家协会迄今已吸收台湾地区会员82人。

  “大陆始终对台胞台企关爱备至。”全国台企联会长李政宏说,各项政策措施助力台胞台企渡难关、创新机,真情实意令人感动。中国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评价说,大陆“对台胞关怀无微不至,是两岸一家亲的具体体现”。

  提供广阔舞台 助力台胞发展

  2016年,台青曾芝颖在福州成立文创公司,曾因缺项目一筹莫展。“31条措施”发布后,福建细化落实,其中鼓励台湾团队参与乡建乡创的举措,为她打开了创业局面。

  曾芝颖很快参与到历史街区改造工作中。“大陆是实现梦想的最佳舞台,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她说。

  5年来,“31条措施”等惠台利民措施发挥实效,吸引越来越多台胞踏浪过海、登陆逐梦。

  在四川大凉山,北大博士、台青林书任跟随父亲投入乡村振兴事业,种植逾2.5万亩油橄榄,带动近万农户年人均纯收入增加3倍以上。

  在浙江杭州,台胞许志宏携眷从美国回到祖国大陆,带领科研团队投入基础医学研究。

  在湖北武汉,创业台青王天山致力于中药材国际化,积极参与抗击疫情,还用心为台青提供创业辅导。

  在大陆各地,两千多名台湾青年学者站上高校讲台,教书育人。

  “为我们打开一扇大门”“给了我们无比的底气”……在系列政策措施助力下,大批台胞踏实奋斗,在融入大陆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公益慈善、生态建设、文化传承等诸多领域,都有台胞打拼的身影,一个个两岸融合发展、同胞心灵契合的故事精彩动人。

  5年来,台胞台企获得感不断增强,作为两岸交流合作、融合发展参与者和受益者的融入感、成就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孙德聪说:“我们有幸见证、参与大陆建设发展,从中获益良多,更有志为两岸和平发展、融合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凝聚同心力量 携手同胞圆梦

  2016年,台青李伟国踌躇满志来到大陆。从房地产销售员做起,李伟国一路“开挂”,成为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平台“华灿工场”的合伙人兼总经理。“31条措施”等政策措施加持下,“华灿工场”相继在北京、成都、珠海、昆山落地。

  “祖国是最大靠山。”他说,“两岸青年应并肩站上大舞台,用奋斗的青春赢得共同的大未来。”

  5年来,在大陆的台青有感时代召唤,勇于担当,积极行动,用亲身感受为促进两岸交流融合鼓呼。许志宏挤出时间参加两岸交流活动,发出肺腑之言:“我们不应辜负这个时代,台湾同胞不应也不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缺席。”

  去年10月,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黄洁如和身边台胞十分关注。“报告中‘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这句话,说到我们心坎上,令人振奋暖心。”她说,“把握今天、开创明天,我们有责任、有信心。”

  近年来两岸交流受民进党当局阻挠限制及疫情影响,但大陆坚持为台胞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上海社科院台湾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认为,越来越多台胞特别是青年冲破阻力、克服困难来大陆发展,凸显惠台利民政策措施深得人心。

  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相向而行、携手并进,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认为,大陆将在更多领域为台胞提供同等待遇,拉紧两岸情感纽带和利益联结,增强文化和民族认同,厚植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两岸家园一起守护,同胞梦想一起打拼。”台青张立齐与朋友创办新媒体平台“两岸同舟”,帮助更多台胞认识、走近、融入大陆。“台湾前途在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福祉系于民族复兴。”他说,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需要“我们”共同开创。(记者石龙洪、陈键兴、尚昊、王承昊、刘巍巍、罗鑫)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外交部驻港公署敦促英国政客:照镜正衣、反躬自省,立即停止干预香港事务

    人民网香港2月28日电(记者陈然)针对英国外交发展大臣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发表涉港谬论,肆意攻击抹黑香港国安法,诋毁香港人权状况,粗暴干预香港事务,外交部驻港公署发言人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敦促英方停止践踏香港法治的卑劣行径。发言人表示,香港国安法明确规定,依法保护香港特区居民根据基本法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

    时间:02-28
  • 上海虹口推介北外滩高质量发展寻求沪港合作机遇

    人民网香港2月28日电(记者陈然)上海市虹口区28日起在香港展开为期四天的招商推介活动,面向100多家在港外企召开北外滩高质量发展推介会,探寻更多沪港合作机会。上海市虹口区区长吕鸣表示,希望通过沪港“双城联动”,引进一批高质量、前瞻性的香港院所科技项目,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业发展和科创总部集聚,构建“...

    时间:02-28
  • 香港特区政府:坚决反对英政客抹黑香港国安法

    人民网香港2月28日电(记者陈然)针对英国外交发展大臣克莱弗利近日就香港国安法及香港特区权利和自由所发表的不实和偏颇言论,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28日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就克莱弗利关于香港特区落实香港国安法的失实和无理言论,发言人直斥“纯属政治抹黑和歪曲事实”。发言人表示,国家安全属于中央事权,每个国家...

    时间:02-28
  • 香港3月1日起全面取消口罩令

    人民网香港2月28日电(记者陈然)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28日表示,考虑到新冠疫情整体风险可控,口罩令将于3月1日起全面取消,市民在室内、户外,以及公共交通工具上均无须佩戴口罩。为保护高危群组,医院、安老院等高风险场所负责人可以行政指令要求在场人士或访客佩戴口罩。李家超当日出席行政会议前会见传媒。他表示,数据...

    时间:02-28
  • 在桂港商探讨RCEP与“一带一路”大市场新机遇

      新华社南宁2月28日电(记者朱丽莉)“在桂港商合作交流大会暨广西香港商会成立三周年庆典”日前在广西南宁举行,探讨如何发挥香港优势抢抓商机,鼓励港商把握广西加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机遇,共同开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一带一路”大市场和新机遇。  交流大会以“共享新机遇 共拓大市场”为主题...

    时间:02-2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