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用硼中子对抗癌症,明年底可投入使用

2023-11-16 15:56:53

来源:南方日报

  11月15日,以“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发展质量”为主题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下称“高交会”)在深圳拉开帷幕。本届高交会展会总面积达50万平方米,属历史上规模最大。

  本届高交会继续沿用“一展两馆”模式,在深圳会展中心和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分别设立展区,来自国内各地以及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的4925家参展商参会参展,高端制造、先进医疗器械等成为“关键词”。

  展示高端制造产业创新成果

  广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2022年,广东制造业总产值突破16万亿元,全部制造业增加值4.4万亿元,占全国的八分之一。

  节能环保高性能非充气弹性支撑轮、数控机床用编码器及电主轴等系列产品……在2号馆,广东展团重点展出了高端制造产业创新领域中一批突破技术瓶颈、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科技攻关力量和技术成果,有包括15家高校院所和21家企业的58个项目参加。

  记者在广东省科学院的展区看到,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利用人工智能高光谱传感技术,自研高光谱无损检测装备,解决陈皮、橘红、葡萄等中药材、农产品的在线品质分选问题,提升农产品数字化和品质水平,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位于8号馆的中国科学院专馆,一台被称为“科学之眼”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引人关注。这是由北京中科科仪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高分辨率场发射枪扫描电子显微镜,分辨率突破至0.9纳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成功实现产业化,有效解决了前沿科学研究与高新技术应用领域尖端仪器“卡脖子”问题。

  “当前电动汽车存在的冬季续航缩水和低温启动难等问题,以后可能不复存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下称“深圳先进院”)研究员唐永炳介绍,其团队研发的超宽温域铝基电池,通过电池铝基负极材料创新和电解液体系创新,将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大大拓宽,在-70℃条件下仍能保持室温下60%的容量。

  先进医疗器械成果集中亮相

  “这是目前具有全球最高工作频率的双频血管内超声成像系统,中心频率达到90兆赫,最高可达120兆赫,意味着图像分辨率提高了近1倍。”深圳先进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马腾介绍,由深圳先进院牵头研发的超高清双频血管内超声成像系统及介入导管,被命名为“心宿空间站”,已顺利通过三类医疗器械型式检验并成功完成在体大动物试验,现注册临床试验阶段进展顺利,有望改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的治疗效果。

  今年高交会上,一批尖端医疗器械和科研成果集中亮相,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硼中子俘获治疗是利用中子与肿瘤内硼元素发生核反应产生的重离子来摧毁癌细胞的精准疗法,能精准打击癌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细胞,被认为是目前脑胶质瘤、头颈癌、黑色素瘤治疗的理想手段之一。

  在高交会现场,国科中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其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加速器的硼中子俘获治疗装置。目前首台装置已进入东莞市人民医院硼中子治疗中心大楼,正进行设备总装和联调联试,预计2024年底投入使用。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展出的诱导多能干细胞神经系统药物,干细胞来源为业内首创的尿源性诱导多能干细胞,不会造成创口,且诱导分化效果稳定,未来能用于自闭症、脊髓损伤、小脑共济失调、青光眼等疾病的治疗。

  可从科学卫星逛到水下机器人

  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抓总,中科宇航、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参与研制的首型固体运载火箭“力箭一号”的模型也在现场展出。“力箭一号”是目前中国运载能力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具有发射方式灵活、快速的特点。今年6月7日,“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广目地球科学卫星、“探索6000”自主水下机器人、空间生命科学仪器、干细胞新药开发及基因编辑技术快速检测……在8号馆,中国科学院展出的500多项成果涉及航空航天、先进制造、科学仪器、电子与信息、海洋经济、生命健康等领域,让科技爱好者和展商们一次“逛个够”。

  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制的“广目”地球科学卫星,作为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于2018年7月立项,是中国科学院和我国第一颗空间地球科学卫星。

  “探索6000”自主水下机器人是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与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联合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6000米级光学探测水下机器人,突破了海底图像大场景拼接及目标识别、近海底自主避障及高精度导航定位等多项关键技术,可作为我国深海科考的探测装备,实现声学及近底光学精细调查。

  南方日报记者钟哲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关注健康的老人为何容易“用力过猛”

      关注健康的老人为何容易“用力过猛”  养生“成瘾”、过度用药……老年健康误区提示全社会转向更积极的老龄健康观  “我妈妈退休前是三甲医院的医生,退休后和其他老太太一样热衷听养生讲座、领鸡蛋,这本也没什么,结果,她还听信所谓‘专家’的话,买了一堆来源不明的保健品。”近日,一名网友对家中老人深陷养生套路的吐槽在...

    时间:11-16
  • 健康江西行:擦亮热敏灸中医新名片 让热敏灸惠及更多老百姓

      中新网江西德兴11月16日电 (巫发阳)“我已经腰疼很多年了,之前吃过很多药效果都不好。现在接受了两次热敏灸治疗后,腰也不疼了、干活也有劲了。”初冬时节,走进江西上饶市德兴市花桥镇中心卫生院,患者朱宗福正躺在床上接受热敏灸治疗。  谈及热敏灸的治疗功效,花桥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林志华自豪地对记者说,“我们的热敏灸1个疗...

    时间:11-16
  • 中新真探:检出肺结节很危险,会发展成癌症?

      中新网11月16日电 肺结节比较常见,且大多数肺结节是良性的,这些结节常由病菌感染、炎性疾病等因素造成,与肺癌并无关系。少部分可疑肺结节,医生常会建议过段时间再来复查,如有扩大再考虑进行其他检查。(来源:@科学辟谣 @中国新闻网)...

    时间:11-16
  • 冬季养生吃什么?有哪些误区?

      天气越来越冷了,不少人会想吃点暖和的食物来抵御寒冷。那么,应该吃些什么才好呢?冬季养生的几个误区你踩中了吗?除了食补,我们还能通过什么方法御寒?详戳↓ 制图:张小雨...

    时间:11-15
  • 中新真探:支原体肺炎可以服用头孢等抗生素治疗?

      中新网11月15日电 支原体是一种原核生物,它们没有细胞壁,还能通过能够过滤掉细菌的滤器。而头孢、青霉素类的抗生素药物,是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使细菌凋亡达到杀菌目的,因此青霉素、头孢类抗菌素对支原体肺炎无效!(来源:@科学辟谣 @中国新闻网 )...

    时间:11-15
  • 国家癌症中心:我国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稳步提升

      中新网11月15日电 国家卫生健康委11月1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和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国家癌症中心党委书记张勇在会上表示,我们国家高度重视癌症防治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也不断增强。我国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这些年稳步提升,很多晚期的病人能够长期带瘤...

    时间:11-15
  • 国家癌症中心:高发地区重点癌种早诊率已达55%以上

      中新网11月15日电 国家卫生健康委11月1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和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国家癌症中心党委书记张勇在会上表示,癌症筛查是实现癌症早诊早治、提高五年生存率、降低疾病负担最主要的措施之一。近年来,国家通过扩大中央转移支付等形式,不断提高癌症早诊早治项...

    时间:11-15
  • 我国慢阻肺病患者约有1亿人 规范治疗很重要

      今天(15日)是第22个“世界慢阻肺日”,慢阻肺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全球患者人数达6亿,而据估计我国慢阻肺病患者约有1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可治疗,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点的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包括长期咳嗽、咳痰、活动后呼吸困难,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

    时间:11-1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