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合理运动,预防静脉血栓

2023-11-13 09:23:38

来源:人民日报

  合理运动,预防静脉血栓(名医讲堂)

  血栓病发病率高、隐匿性强,涉及多个器官系统,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包括静脉血栓、动脉血栓、毛细血管血栓等。

  静脉血栓最常见的是肺动脉栓塞和深静脉血栓,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不同部位的两种表现形式。动脉血栓主要有急性冠脉综合征、心房颤动、动脉缺血和卒中。毛细血管血栓也被称为毛细血管动脉瘤,好发于颜面部。

  那么,血栓究竟是怎么来的?血液在静脉血管里流动,就像流水在河道里静静地流淌。河道有泥沙,血液有血细胞;河道有大坝拦截,血液有瓣膜控制开关。如果水流缓慢,极易导致泥沙俱下,河床堵塞,就会使河水四处闯荡,泛滥成灾。同理,血液中若是血脂稠、凝血因子多,血细胞自然会大量堆积黏合到一起,最终凝结成血栓。

  静脉血栓往往发生于腿部和肺部,并以腿部血栓为多见。下肢静脉血栓在人群中覆盖面最大,占所有血栓类型的80%—90%。特别是长期瘫卧在床、有手术或骨折创伤、有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者,以及年龄大于60岁且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卒中、肥胖、抗凝血酶缺乏的人,往往自身血流减慢,血液变得黏滞,就更容易产生静脉血栓。

  临床上,深静脉血栓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压痛、发红、水肿、静脉曲张、皮肤溃烂,乃至“老烂腿”。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上了深静脉血栓?可以试试两个简易方法:一是在膝盖下方10厘米处用卷尺测腿围,当两侧腿围相差大于3厘米时,说明患侧已经出现肢体肿胀,提示可能是静脉血栓在作祟,要尽快就医,以明确病因;二是对小腿后侧的腓肠肌进行按压,如压痛明显,表明有血栓的可能。

  要想远离血栓病,必须从源头抓起。有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和其他相关基础疾病的人,应尽快降低血液黏稠度,服用抗凝药物,并针对原发病进行同步治疗,彻底铲除滋生血栓病的土壤。同时,若是连续几小时静止不动,就会使静脉血栓的风险上升,而动起来则是有效的防控措施。因此,每天不能久站或久坐,最好一两个小时起来走走、散散步,舒展腰肢,或者进行腿部活动,包括趾屈、背伸、环绕及屈伸膝关节等动作,尽力保持幅度最大。长期卧床的患者必须定时更换体位,同时抬高下肢20至30度,并积极进行下肢的主动或被动训练,如足背屈、膝踝关节的伸屈、举腿、外展外旋、内收内旋等活动。家人或护工要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按摩、推拿,以促进和加快肢体血液循环,不让关节畸形,也不给血栓“萌芽”的机会。

  在秋冬季,务必注意防寒保暖,呵护血管健康。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而致腹压增高,阻碍下肢静脉回流。提倡清淡、低脂且富含纤维素的饮食,如新鲜果蔬、鸡肉、鱼虾,忌食浓茶、咖啡、可乐及肥肉等辛辣油腻的食物。同时,可以穿戴弹力袜,增强静脉回流,延缓下肢静脉曲张的进程。(人民日报)

  (作者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冬季养生吃什么?有哪些误区?

      天气越来越冷了,不少人会想吃点暖和的食物来抵御寒冷。那么,应该吃些什么才好呢?冬季养生的几个误区你踩中了吗?除了食补,我们还能通过什么方法御寒?详戳↓ 制图:张小雨...

    时间:11-15
  • 中新真探:支原体肺炎可以服用头孢等抗生素治疗?

      中新网11月15日电 支原体是一种原核生物,它们没有细胞壁,还能通过能够过滤掉细菌的滤器。而头孢、青霉素类的抗生素药物,是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使细菌凋亡达到杀菌目的,因此青霉素、头孢类抗菌素对支原体肺炎无效!(来源:@科学辟谣 @中国新闻网 )...

    时间:11-15
  • 国家癌症中心:我国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稳步提升

      中新网11月15日电 国家卫生健康委11月1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和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国家癌症中心党委书记张勇在会上表示,我们国家高度重视癌症防治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也不断增强。我国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这些年稳步提升,很多晚期的病人能够长期带瘤...

    时间:11-15
  • 国家癌症中心:高发地区重点癌种早诊率已达55%以上

      中新网11月15日电 国家卫生健康委11月1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和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国家癌症中心党委书记张勇在会上表示,癌症筛查是实现癌症早诊早治、提高五年生存率、降低疾病负担最主要的措施之一。近年来,国家通过扩大中央转移支付等形式,不断提高癌症早诊早治项...

    时间:11-15
  • 我国慢阻肺病患者约有1亿人 规范治疗很重要

      今天(15日)是第22个“世界慢阻肺日”,慢阻肺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全球患者人数达6亿,而据估计我国慢阻肺病患者约有1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可治疗,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点的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包括长期咳嗽、咳痰、活动后呼吸困难,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

    时间:11-15
  • 网售处方药要经得起“压力测试” 让患者获益最大化

      近日,记者针对减肥“神药”销售火爆现象展开调查,发现网购成为这类处方药滥用的“暗门”。三季度销售额暴增7倍、概念股一个月大涨3倍。作为严格监管的处方药,司美格鲁肽在国内适应症仅为2型糖尿病的情况下,却被当作减肥药大行其道,在网上被买爆。网络处方成为司美格鲁肽暗度陈仓的掩护。(见11月13日《中国证券报》)  某糖...

    时间:11-15
  • 高盐有害健康,当心生活中的“隐形盐”

      韩婷  五味咸为首,百味盐为先。盐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调味品,不仅能使食物风味更佳,更是人体钠离子的主要来源,对维持生命活动有着重要作用。  但“不吃盐没力气”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对于儿童和成人来说,高“盐”值的食物都有一定危害。  若儿童钠摄入量过多,会影响智力发育、身高、肾功能,加重心血管系统负担,从小不...

    时间:11-15
  • 如何老而不衰?上海科研人员开启细胞充能新赛道

      中新网上海11月14日电 (陈静 肖鑫)“在人口老龄化的当下,推动老而不衰需求的机会窗口显现,技术提升势在必行。”上海细胞治疗集团董事长钱其军14日指出,全球科学家都在致力于探索出一条“老而不衰”的科学之路,这如“人类登月计划”一样,将会产生深远且广泛的影响。他表示,大家期待科学能够将“衰”和“老”分开,老者不再必须经...

    时间:11-14
  • 40岁后不妨每年检测空腹血糖

      糖尿病患者年轻化趋势明显,不合理饮食、长期压力大以及睡眠不足等都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40岁后不妨每年检测空腹血糖  今天是联合国糖尿病日。2型糖尿病在过去被视为“老年病”,然而现在很多二三十岁年轻人也患病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小英教授说,糖尿病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年轻人不健康的生活...

    时间:11-14
  • 2023“健康中国E起来”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活动 在京举行

      11月14日,2023“健康中国E起来”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活动在京举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作为健康中国行动15个专项行动中4大慢病防治行动之一,糖尿病防治行动非常重要。糖尿病发生有低龄化、病程长、并发症多、健康危害大和医疗消耗大的特点。围绕“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时间:11-1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