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想补水却出现更多问题,面膜不能天天敷?

2023-11-10 01:23:56

来源:扬子晚报

  想补水却出现更多问题,面膜不能天天敷?

  医生:是的,有可能会越敷越干!

  每到换季时候,市民张小姐的脸上总会干燥起皮,而她的应对措施就是在这段时间集中敷面膜。但近日,“医生提醒不要皮肤一干就敷面膜”的话题冲上热搜,“面膜不能天天敷”的提醒也让她对自己的做法产生了怀疑。对此,南京同仁医院医疗美容科主任李燕飞表示,在不清楚自己皮肤情况的前提下频繁敷面膜,可能导致皮肤过度水合,出现反干的现象。

  “每个人皮肤干燥的原因都可能不同。如果皮质分泌本身很好、油脂比较不错,换季时稍微感觉有些干燥起皮,建议每周敷2-3次补水面膜即可。”李燕飞解释,因为如果脸上出现起皮、泛红等情况的原因是有皮肤屏障受损、有炎症等,即使敷了面膜,也只能起到暂时的水合湿润作用,用多了还可能过度水合,简单理解就是让角质层频繁、持续地泡水,反而会加快角质层的脱落,无法真正锁住保湿因子,等到水分蒸发,皮肤只会越来越干,还可能导致水合性皮炎。

  类似情况的患者,李燕飞前几天就刚接诊了一位。“她是一位20多岁的年轻女孩子,皮肤角质层很薄,有明显的红血丝。据她描述,脸上经常刺痛或者发红、发烫,还很干。我们询问发现,她为了缓解自己皮肤的这些症状,会经常性地敷面膜,但是长时间下来,皮肤症状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善。”李燕飞建议她首先改掉频繁外敷面膜的习惯,使用含有神经酰胺、透明质酸、胶原蛋白等成分的修复类护肤品,并涂抹防晒。

  “正常状态下的皮肤,每周敷1-2次也足够,一次15-20分钟即可,敷面膜前要做好面部清洁工作,防止表皮的灰尘、油污、老化角质随着营养成分深入毛孔,造成毛孔阻塞。”李燕飞还补充道,如果是使用“械字号”的医用面膜,一般添加成分较少,敷完之后可以不用清水清洗。但如果使用的是普通化妆品类的功效面膜,成分较为复杂的,可能会对皮肤造成一些额外的负担,敷完之后最好清洗一下,再涂抹保湿面霜。

  敷面膜确实可以临时补充角质层含水量,但面膜使用频率和补水效果并不是成正比关系,但更重要的是补“油”。李燕飞告诉记者,想要皮肤能很好地锁住水分,最好是增加外来的脂质,所以当使用面膜、喷雾、爽肤水等产品之后,最好能再涂抹一层富含油脂的保湿霜,比如凡士林、霍霍巴油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许倩倩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网售处方药要经得起“压力测试” 让患者获益最大化

      近日,记者针对减肥“神药”销售火爆现象展开调查,发现网购成为这类处方药滥用的“暗门”。三季度销售额暴增7倍、概念股一个月大涨3倍。作为严格监管的处方药,司美格鲁肽在国内适应症仅为2型糖尿病的情况下,却被当作减肥药大行其道,在网上被买爆。网络处方成为司美格鲁肽暗度陈仓的掩护。(见11月13日《中国证券报》)  某糖...

    时间:11-15
  • 高盐有害健康,当心生活中的“隐形盐”

      韩婷  五味咸为首,百味盐为先。盐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调味品,不仅能使食物风味更佳,更是人体钠离子的主要来源,对维持生命活动有着重要作用。  但“不吃盐没力气”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对于儿童和成人来说,高“盐”值的食物都有一定危害。  若儿童钠摄入量过多,会影响智力发育、身高、肾功能,加重心血管系统负担,从小不...

    时间:11-15
  • 如何老而不衰?上海科研人员开启细胞充能新赛道

      中新网上海11月14日电 (陈静 肖鑫)“在人口老龄化的当下,推动老而不衰需求的机会窗口显现,技术提升势在必行。”上海细胞治疗集团董事长钱其军14日指出,全球科学家都在致力于探索出一条“老而不衰”的科学之路,这如“人类登月计划”一样,将会产生深远且广泛的影响。他表示,大家期待科学能够将“衰”和“老”分开,老者不再必须经...

    时间:11-14
  • 40岁后不妨每年检测空腹血糖

      糖尿病患者年轻化趋势明显,不合理饮食、长期压力大以及睡眠不足等都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40岁后不妨每年检测空腹血糖  今天是联合国糖尿病日。2型糖尿病在过去被视为“老年病”,然而现在很多二三十岁年轻人也患病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小英教授说,糖尿病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年轻人不健康的生活...

    时间:11-14
  • 2023“健康中国E起来”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活动 在京举行

      11月14日,2023“健康中国E起来”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活动在京举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作为健康中国行动15个专项行动中4大慢病防治行动之一,糖尿病防治行动非常重要。糖尿病发生有低龄化、病程长、并发症多、健康危害大和医疗消耗大的特点。围绕“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时间:11-14
  • 中新真探:手麻脚麻一定是中风前兆吗?

      中新网11月14日电 手麻、脚麻背后的原因很多,不一定是中风前兆。脑血管病引起的麻木感通常是一侧身体部位的,并且通常伴随肢体无力、协调失调等其他症状,如突然出现一侧上肢和下肢的麻木,要考虑是否与脑血管病有关。(来源:@科学辟谣 @中国新闻网 )...

    时间:11-14
  • 世界糖尿病日:这几类人容易得糖尿病

      中新网11月14日电 糖尿病患者要少吃、不吃主食?糖尿病人不能吃水果?“无糖食品”可以放心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超11%,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今天是世界糖尿病日,一起破除糖尿病谣言,减轻“甜蜜负担”。...

    时间:11-14
  • 气温骤降脑卒中患者增加两成 医生称突然头晕或是中风前兆

      气温骤降脑卒中患者增加两成  医生:突然头晕、抓不稳筷子或是中风前兆  武汉晚报讯(记者刘璇 通讯员罗瑶)随着冷空气到来,气温骤降,病区里脑卒中病人明显增多。记者从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了解到,最近半个月该院卒中中心接受救治的脑卒中患者比平时增加了至少两成。13日,神经内科一病区主任秦碧勇提醒,入冬后...

    时间:11-14
  • “初冬体感”上线,警惕心脑血管疾病

      ■本报记者 李晨琰  寒风瑟瑟,昨天早晨上海气温创新低,个别郊区最低气温低于4℃。路上,不少行人已穿起羽绒服。据上海中心气象台预测,近期全国范围内将迎来两股冷空气影响,本市所处的南方地区气温将持续走低。此轮冷空气影响过后,今日气温有所回升,到周四前后将有新一轮冷空气“补货”,本市将再次迎来降温、降水和大风过程。 ...

    时间:11-14
  • 发热恐惧症或导致退热药滥用

      文/羊城晚报记者 刘欣宇 通讯员 周晋安  近期,全国多地出现较多的支原体肺炎感染患者,且多以儿童为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主任陈壮桂表示,与往年相比,今年支原体感染患儿最突出的症状是持续高热,如何解决孩子“高热”成了儿科急诊的焦点,也是让家长最焦虑的问题,于是带来了退热药滥用问题。  家长恐惧、焦虑成退热药...

    时间:11-1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