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喝可乐治结石?医生:不要盲目效仿

2023-07-04 13:38:47

来源:长沙晚报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傅容容 通讯员 张亚斐

  炎炎夏日,冷饮成了许多人消暑的首选,有“肥宅快乐水”之称的可乐备受年轻人喜爱。最近,可乐又登上微博热搜:一女子番茄吃多了出现胃痛,疑似产生胃结石,医生让喝可乐治疗,让女子觉得“治疗也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

  近年来,可乐治结石的成功案例在全国各地偶有出现,但专家提醒,可乐治结石不能盲目效仿,因为并非所有结石都能用可乐治疗,泌尿系统结石便无法通过可乐溶解,还可能因此损害健康。

  可乐只对部分植物性胃结石有效

  据“女子番茄吃多胃痛,医生让喝可乐治疗”微博热搜中的当事人徐女士介绍,其母亲买了6公斤大番茄放在客厅,她每天顺手拿两三个生吃,几天后她的胃出现灼痛感并且想吐。医生诊断,徐女士空腹吃太多番茄导致胃酸过多,引起胃炎,并且疑似产生胃结石。医生让其回去每天喝可乐,喝一周,还开了些常规胃药,如果喝完可乐还是胃疼就马上复诊。徐女士称,自己没吃药,喝了两天可乐后胃痛有所缓解。

  “根据这条微博提到的信息,徐女士患上植物性胃结石的可能性很大。”长沙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马曦表示,患植物性胃结石的患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他们大多因为空腹食用过多的柿子、番茄、山楂、大枣等引起,此类食物中含有大量鞣酸,在胃酸作用下与蛋白质结合形成鞣酸蛋白,后者与果胶、树胶及纤维素黏合在一起形成胃结石。

  由于可乐是碳酸饮料,其中的碳酸氢钠可以和单质磷结合,也可与钙结合,能有效破坏植物性胃结石的聚合物质。马曦提醒,可乐仅对较小、较薄的植物性胃结石有效,如果患植物性胃结石时间过长,胃结石变大变厚,不仅会影响食欲,还会堵塞胃部出口和肠道,此时需要通过胃镜碎石术进行处理。除植物性胃结石以外,吞入毛发及某些矿物质也会引起胃结石,可乐中的碳酸无法与这类胃结石发生反应。

  虽然各地都有可乐治疗胃结石的成功案例,但马曦提醒,胃结石常导致胃痛、胃胀、恶心,缺乏特异性,患病后不易被察觉,如果患者已患有较大的植物性胃结石,在没有经过医生诊断的情况下,不能随便喝可乐治疗。这是因为,胃结石压迫刺激胃壁,常常将胃壁损伤,造成胃溃疡,而碳酸饮料刺激胃酸分泌,大口喝下去很容易加重病情,甚至造成胃穿孔。

  马曦提醒,多数胃结石可以通过超声、胃镜等检查手段发现,为预防胃结石的发生,市民应保持良好的体检习惯。如胃部不适,市民应及时就医检查。同时,不宜空腹生吃过多柿子、番茄、山楂等含鞣酸的食物。

  男子喝可乐消肾结石,结石累积成“石街”

  值得注意的是,“可乐治结石”对其他部位的结石不仅无效果,还可能有损健康,20岁小郑就曾因此“踩雷”。

  小郑在一次体检中发现自己长了肾结石,听说喝可乐可以“溶”结石,本就酷爱各种饮料的小郑为了早点排出结石,决定每日喝六七瓶可乐。谁知一段时间过后,小郑感到腰部胀痛,出现尿血、发烧等症状。他去医院检查发现,肾结石不仅没溶掉,反而长大增多形成“石街”,还引起了左肾重度积水、肾功能不全等问题。

  长沙市第三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罗飏表示,可乐非但不能溶解肾结石,其中含有的草酸钙、磷酸盐等都是常见的结石成分,长期大量摄入,甚至以此代替白开水,会使这些成分在体内堆积,最终助长肾结石的生长。

  民间对于肾结石有不少“偏方绝技”,内服偏方如黑木耳汤、桃仁冰糖糊、黄瓜西芹汁等,一些“溶石”偏方中常提到金钱草、鸡内金。罗飏表示,它们确实是有排石效果的中药,但要使其产生最佳效果,仍要在专业中医或药师指导下辨证施治、按方服用。

  此外,一些市民相信结石可以通过“外力”促排。曾有报道,四川一男子每日以腰腹撞墙1000次,希望排出体内肾结石。罗飏提醒,“外力排石法”没有科学依据,而且肾脏是非常脆弱的器官,在外力作用下极易受伤。他强调,结石患者勿信偏方,一定要及时就医,进行规范化碎石治疗。

  夏季来临,泌尿系统结石也到了高发季。罗飏表示,从近几年夏季门急诊情况来看,结石病人比其他季节明显增长,近半是年轻人,原因在于:天气炎热,稍微一动就大汗淋漓,加上喝水少易造成尿液浓缩,导致晶体过度饱和,大量晶体沉淀,最终生成结石;夏季,许多人爱吃夜宵喝啤酒,酿造啤酒的原料大麦中含有较多的草酸钙和乌核苷酸,这两种物质都是结石形成的诱因。

  夏季泌尿系统结石高发,预防结石先多喝水

  如何预防泌尿系统结石?罗飏建议市民,首先要做的就是多喝水。夏季每日饮水量要大于2升,切勿久坐、憋尿,这样能有效稀释尿液中结晶,使小结石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调整营养和膳食。长时间高盐、高糖、高蛋白质和高脂肪饮食,会增加患泌尿系统结石的风险,夏季饮食应清淡,多吃素食和粗粮。

  需要警惕的是,某些疾病可引起泌尿结石,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癌等会使钙磷代谢异常,从而诱发泌尿系统结石。

  罗飏表示,已患泌尿系统结石的患者不用过度担心,并不是所有的肾结石都需要治疗,小于(等于)6毫米的结石通常可以自行排出体外,对于肾内不引起梗阻或感染的小结石通常是保守观察,无需特殊治疗。

  泌尿系统结石患者除遵医嘱治疗、多喝水外,还可保持适度运动,比如打篮球、爬山或爬楼梯、跳绳等,运动时可产生冲击和惯性,促使结石排出。值得注意的是,出现比较大的肾结石时不能剧烈跑跳,不然会造成结石卡在输尿管,最终损害肾功能。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辽宁省沈阳市发现一例猴痘病例 患者正在隔离治疗

      中新网7月4日电 据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消息,6月29日,沈阳市报告1例疑似猴痘病毒感染病例,该病例经省、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及中国疾控中心复核,实验室检测结果为猴痘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经临床专家组会诊,7月3日,诊断为猴痘病毒感染确诊病例。目前患者正在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情况稳定。 ...

    时间:07-04
  • 28位知名专家携手著书 为医患破解免疫治疗临床治疗困惑

      中新网上海7月3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3日获悉,由28位知名医学专家携手历时近2年时间,经过200多场学术活动,反复论证,百炼成篇的《肿瘤免疫治疗百问百答》在上海正式面世。  该书汇集成89个免疫治疗相关问题及答案,不仅能帮助大型三甲医院的医生,也能帮助基层医生认识免疫治疗的作用以及毒副反应的管...

    时间:07-03
  • 专家呼吁:HIV感染者需要坚持长期、规范、科学的抗病毒治疗

      中新网北京6月30日电 (记者 李纯)全球首位女性HIV感染者或已被治愈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消息爆出后,几乎每天都有患者打听艾滋病治愈成功的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张彤表示,患者治病心切可以理解,医生听到这样的消息也很振奋,但现阶段HIV感染者更应将追求长期治疗成功设...

    时间:06-30
  • 达菲林六月剂型获批用于前列腺癌治疗 专家吁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中新网北京6月28日电 (记者 张素)近日,达菲林(注射用双羟萘酸曲普瑞林)六月超长效剂型经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治疗。  “前列腺癌是威胁中老年男性健康的重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医学部主任...

    时间:06-28
  • 2021年至今,西藏大骨节病患者成功手术治疗791人

      中新网拉萨6月26日电(顿旦旺姆)记者26日从西藏自治区大骨节病患者救治救助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1年以来,西藏投入3500余万元人民币,通过全面筛查确诊大骨节病患者3866人,手术治疗791人。其他患者实施药物,藏药浴等个性化精准治疗,实现了所有大骨节病患者“愿治尽治、应治尽治”的目标。  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

    时间:06-26
  • 港理大破解“肺炎克雷伯菌”发病机制并发现治疗新方案

    人民网香港6月21日电 (记者陈然)香港理工大学20日召开记者会公布,理大科研团队发现两种治疗超级细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新方案,显示出良好疗效和临床应用潜力。据介绍,2017年,由理大微生物学讲座教授、化学生物学及药物研发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员及食品科学及营养学系系主任陈声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了病原体“肺炎克雷伯菌...

    时间:06-21
  • 京沪医院、研究机构共建诊疗与研究中心 协同推动儿科神经调控治疗发展

      中新网上海6月19日电 (陈静奚晓蕾)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19日披露,该院与清华大学神经调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的“神经调控儿童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下称:“诊疗与研究中心”)在上海揭牌成立,将聚焦儿童脑科学研究、神经疾病诊疗和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产-学-研-医”协同创新机制,开展儿童领域的神经调控疑...

    时间:06-19
  • 治疗晚期肺癌新选择:肿瘤电场联合免疫治疗提升近8个月生存期

      中新网广州6月18日电 (记者 蔡敏婕)肺癌是中国最常见的癌症类型,约70%的非小细胞肺癌在初步诊断时为局部晚期或转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肺癌首席专家张力近日表示,肿瘤电场治疗可以为晚期肺癌患者争取宝贵的时间。  作为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肺癌每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所有...

    时间:06-18
  • 中国科大揭示食物抗原机制 为食物过敏治疗提供新方向

      中新网合肥6月17日电 (记者 吴兰)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朱书教授团队近日在肠道免疫研究中取得新进展,揭示了食物抗原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为食物过敏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相关研究成果6月15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细胞》(Cell)上。  机体免疫系统如何识别自我、非我的抗原一直是免疫学的核心问题。机体已...

    时间:06-17
  • 专家:小细胞肺癌诊疗水平有待提升 免疫治疗带来新选择

      中新网广州6月15日电 (蔡敏婕 雷麒颖)每年6月15日为“世界呼吸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临床诊疗部部长周承志指出,小细胞肺癌相对于非小细胞肺癌低剂量螺旋CT筛查的价值有限,如果有这种高度怀疑的话,必要时需要做胸部增强CT才能有可能提高早诊率。在确诊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后...

    时间:06-1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