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亲喂还是瓶喂?竟然差距这么大!

2023-05-20 00:47:40

来源:北京青年报

  每年5月20日是“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母乳喂养的优势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不过,关于到底是亲自哺乳还是把母乳吸出来放奶瓶里给孩子喝这个问题,不少新手爸妈还有不同的认识。今天,医生就来告诉你,母乳喂养的真相。

  先说结论 亲自哺乳“完胜”

  宝宝依偎在妈妈怀里吃奶,感受着妈妈的温度和心跳,吸吮着柔软的乳房,可以同时满足四个需求,即营养需求、免疫需求、安抚需求和情感需求。与之相比,吸出来瓶喂,不仅没有了上述效果,而且妈妈也非常辛苦。更重要的是,用奶瓶喂奶还会出现一些潜在的风险,当然这里所说的风险是“相对风险”。

  我们只需要给予宝宝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好好地陪伴,辛苦的时光很快就会过去,且终将成为永久甜蜜的回忆。

  亲喂的“绝对优势”

  摄入有益菌群 妈妈亲喂宝宝的时候,宝宝不仅吃到了乳汁,还摄入了妈妈乳房表面以及乳腺管、乳汁当中正常存在的细菌。这些细菌奠定了宝宝肠道内微生物的基础,保证了宝宝的肠道发挥“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的作用。

  肠道微生物对人一生的健康和免疫都有影响,母乳喂养宝宝的肠道菌群与非母乳喂养的孩子是不一样的。母乳宝宝肠道含有47%的双歧杆菌,其出现肠道疾病的风险要低很多。这样的保护作用会一直持续到孩子成年以后。

  有助于宝宝口腔发育 宝宝吮吸妈妈的乳头时,独特的深入含接大部分乳晕并依赖两颊脂肪垫,形成密闭空间的吮吸方式。这使得面部和口腔相关肌肉、骨骼及神经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对“地包天”有防护作用。而宝宝使用奶嘴,是浅浅地吮吸并依靠重力与负压获得乳汁,而这是错牙合最大的风险因素之一。

  促进母婴情感建立 母乳喂养的精髓在于母婴之间的紧密连接,将乳汁吸出来瓶喂却人为地阻断了这样的正常连接。

  小月龄的宝宝通常需要在妈妈乳房上吃20至40分钟,甚至一个小时。前期有明显的连续吞咽称之为“营养性吸吮”,主要满足宝宝的生理需求。后期宝宝吸吮力下降,甚至闭上眼睛进入浅睡眠,这是人类幼崽与生俱来的“特异功能”,是宝宝生来就有的吸吮需求,不仅是为了食物,还要获得安抚,这称之为“非营养性吸吮”或“安抚性吸吮”,是非常有意义且必要的。这对早期的亲密关系和晚期的分离独立,以及儿童的早期智力发展都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此外,妈妈在亲喂宝宝大约30分钟时,妈妈体内的泌乳素水平就达到了峰值,能起到自我催眠的作用,能够让妈妈安睡。

  瓶喂的“相对风险”

  营养成分丢失 瓶喂相比亲喂会损失一些营养和免疫成分。有研究证明,乳汁吸出保存后,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会黏附到盛放的容器壁上,还会发生细胞溶解,因此乳汁中的白细胞是降低的;母乳经保存后pH值明显下降,可能与脂肪分解为游离脂肪酸有关系。

  母乳中最主要的免疫活性蛋白,即分泌性免疫球蛋白在4℃较为稳定,在-20℃冷冻之后,活性有所降低;母乳保存时维生素C的降解非常快。在妈妈返回职场之后,不得不背奶,让孩子获取更长时间和更多的母乳。但是妈妈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最好还是亲自哺乳。

  过度喂养及过度泌乳 妈妈亲喂时乳汁并不是同一个流速,宝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吞咽和呼吸。而奶瓶喂养不一样,整个过程几乎是匀速的,宝宝会一直大口吞咽,这并非主观意愿,而是被动喂养,这个时候可能会导致过度喂养。因为使用瓶喂,人为“灌”喂加不正确的喂养姿势使得地心引力也发挥作用让乳汁更快流出奶瓶。这样一来,同样的奶量,在妈妈乳房上可能要用20分钟吃完,用奶瓶就可能只需要5分钟。

  那很多人可能认为宝宝没吃饱,就继续添加一部分奶给宝宝。由于吸吮反射和吞咽反射,宝宝依然会继续吃。毕竟胃这个器官是很有弹性的,可以被撑大,长期如此不利于宝宝健康。与此同时,如果妈妈努力地吸奶,每天吸出的奶量又超过宝宝的需要,乳房得到错误的产奶信息,人为地增加了产奶量,更多产奶也增加乳房“工作”负担,并增加乳汁淤积甚至乳腺炎的风险。

  中断母乳喂养 有些妈妈发现吸出来瓶喂的母乳量达不到孩子的“需求”,加上妈妈使用吸奶器有可能效果不佳,错误地认为自己奶量“不足”。这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妈妈的信心,从而错误地判断自己“奶少”!

  于是,配方奶开始添加,妈妈渐渐挤奶或吸奶也减少,必然导致真实的奶量减少。而孩子会越来越倾向于吃奶省力的奶瓶,而拒绝乳房,有些宝宝在回到妈妈乳房的时候变得烦躁和抗拒,或者用吃奶嘴的方式去吮吸,甚至咬妈妈的乳头,这会让宝宝和妈妈之间的距离渐行渐远,最终被迫停止母乳喂养。 文/付慧(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国部署电力需求侧管理有何考量?

      (经济观察)中国部署电力需求侧管理有何考量?  中新社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国国家发改委19日就两份新修订的电力领域文件公开征求意见,二者一大共性值得关注:均着眼于电力需求侧管理。  所谓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加强全社会用电管理,综合采取合理可行的技术、经济和管理措施,优化配置电力资源,在用电环节实施需求响...

    时间:05-19
  • 上游供大于求,下游需求不振 被夹击的钢贸企业如何生存

      作者:吴绵强  在钢材行业做了20余年的邢伟伟说最近感觉“好累”,国内钢材市场价值持续下行,让他有些焦虑。  邢伟伟是上海邦昆实业有限公司合伙人,公司主营螺纹钢以及小五金系列钢材,为综合性的工程项目工地配送钢材。他说,往年公司的年销售钢材达5万多吨,销售额达2亿多元,但今年的情况让他乐观不起来,“按照今年一季度以来的...

    时间:05-18
  • 首趟大连至“兴安盟号”杜鹃专列开行 满足游客多样化旅游需求

      中新网大连5月17日电 (杨毅 韩庆潇)17日13时59分,Y591次旅游列车满载着240名游客由大连站缓缓开出,一路驶向阿尔山站。这是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局集团公司")开行的首趟“兴安盟号”杜鹃专列。  在为期5天的时间里,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杜鹃花海,近距离观赏珍奇品类的杜鹃花,还将游览兴安盟的著名旅游景...

    时间:05-17
  • 生产与消费关系有所改善,需求修复仍是关键

      艾琳  5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 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数据显示,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910亿元,同比增长18.4%,比上月加快7.8个百分点。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833亿元,同比增长8.5%,比1-3月份加快2.7个百分点。(相关报道见A6版)  从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实际情况来看,增幅达到了18.4%,比上月又有了明显加...

    时间:05-17
  • 极地探险邮轮回归 年轻客群需求更专业

      随着《国际邮轮运输有序试点复航方案》印发,国际邮轮运输试点复航的消息为邮轮产业带来重大利好。作为邮轮旅游中的细分领域,极地探险邮轮在今年年初便已开始显露恢复趋势。此前,中国赴南极游客的人数为全球第二。随着出入境政策的优化调整,极地探险邮轮又将迎来怎样的想象空间?  南极游热恢复咨询量攀升  据南通海事局消...

    时间:05-17
  • 台湾最新调查:第三季度人力需求增长低于去年同期 制造业尤甚

      中新社台北5月16日电 台当局劳动事务主管部门16日公布最新就业市场人力需求调查结果,预估今年第三季度整体人力需求可比第二季度增加约6万人,但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情况,则减少约2.6万人,其中制造业需求削减尤甚。  台当局劳动事务主管部门通常在每年1月、4月、7月、10月进行就业市场人力需求调查,...

    时间:05-16
  • 生产供给好转、国内需求扩大 我国经济运行积极因素累积增多

      人民网北京5月16日电 (记者杨曦)1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决定性胜利,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靠前协同发力,国民经济回升向好。  “从4月份情况看,在经济恢复好转,政策效应持续释放、上...

    时间:05-16
  • 弹性工作制 为年轻妈妈解忧

      弹性工作制 为年轻妈妈解忧  近日,广东省人社厅、省妇联发布《关于推行“妈妈岗”就业模式促进妇女就业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鼓励用人单位拿出部分专业技术和管理岗位用于“妈妈岗”设置,鼓励引导“妈妈岗”实行灵活上班和弹性工作的方式,并就“开发‘妈妈岗’岗位”“加强‘妈妈岗’就业服...

    时间:05-16
  • 弹性工作制 为年轻妈妈解忧

      弹性工作制 为年轻妈妈解忧  近日,广东省人社厅、省妇联发布《关于推行“妈妈岗”就业模式促进妇女就业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鼓励用人单位拿出部分专业技术和管理岗位用于“妈妈岗”设置,鼓励引导“妈妈岗”实行灵活上班和弹性工作的方式,并就“开发‘妈妈岗’岗位”“加强‘妈妈岗’就业服...

    时间:05-16
  • 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回暖 银行“加点”意愿不强

      5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开展125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为2.75%,与此前持平。本周有1000亿元MLF到期。  连续6个月超额续做MLF  央行已连续6个月超额续做MLF。去年12月,今年1月、2月、3月、4月和5月分别小幅加量进行了1500亿元、790亿元和1990亿元、2810亿元、200亿元和2...

    时间:05-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