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国产高端设备亮相CMEF:探索精尖外科手术数字化复合诊疗 加速“AI+医疗”

2023-05-15 14:32: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5月15日电 (记者 陈静)uHOR魔方复合手术室、智慧仿生微创介入手术系统、AI医疗创新解决方案……15日正在上海举行的第87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简称:CMEF)上,中国高端医疗影像企业带来诸多自主研发的高新科技产品,备受业界关注。

  由中国企业自主构建的uHOR魔方复合手术室首次亮相CMEF。据介绍,复合手术室是指一间可以同时进行影像学诊断、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的特殊手术室,旨在一次完成原本需要在不同手术室、分期才能完成的重大手术,实现一站式术前诊断、术中治疗、术后评估。“诊疗联动”是复合手术室带来的最大优势。

  这对于急危重症患者意义重大。联影集团旗下联影智融方面1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对医院而言,“诊疗联动”将有效推进多学科诊疗模式,提升诊疗效率,并加强相关科室间的学科建设。对患者来说,“诊疗联动”的复合手术室极大简化患者就诊流程,节约了宝贵的抢救时间,降低患者转运过程中出现的风险。

uHOR魔方复合手术室实现高精尖外科手术的全数字化复合诊疗。 联影集团供图

  现场,研发人员以神经疾病治疗为例介绍,以往介入手术只能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像)室完成,如果术中出现或怀疑动脉瘤破裂,则需将患者送到CT室扫描确定,再送到手术室开颅,这样的诊疗流程往往会耽误抢救黄金时间,带来更高风险。记者看到,除了手术机器人、腔镜、超声刀等,uHOR魔方复合手术室还包含了与机器人融合的术中滑轨CT、10轴DSA等先进术中影像设备,依托5G、AI、区块链、AR/VR等前沿技术,可实现设备与医院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高精尖外科手术的全数字化复合诊疗。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uHOR魔方复合手术室搭载了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uNavigator双导航手术视觉系统,不仅能给医生提供4K超高清实时临床图像,而且能够极速完成病灶的三维重建,超高清全方位展示病灶细节,进而实现肝脏肿瘤、胆道肿瘤、胰腺肿瘤等高难度手术的微创精准治疗。

  据介绍,随着中国医疗体系的高质量发展,“我们希望通过创新与整合,切实帮助医生提高工作效率和手术成功率,造福更多患者。”联影智融总裁姜植铭表示。

  当前,“AI+医疗”步入发展快车道,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设备智能化、辅助疾病研判、提升医疗服务效率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优势。在联影集团展区,记者看到了uAIFI Technology类脑平台:人体全身5.0T磁共振uMR Jupiter搭载数智化超级平台。

  据介绍,在这一平台技术驱动下,磁共振逐步具备主动思考、主动关怀、自我进化的能力,不仅可以获得更高分辨率的图像,还可将以往全身各部位器官扫描时间从十几、二十分钟,缩短到百秒级,平均节省80%扫描时间。“AI技术不断融合,我们更应该考虑一个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案,而不是其中的一个点。”上海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创始院长沈定刚表示,“目前,临床面临很多复杂的问题需要解决,单一的AI应用对医生的帮助非常有限。这是由于各种疾病之间可能有一些相关性,一个问题的解决可以帮助另外一个问题找到应对之策。”

  据了解,融合AI、5G、大数据等技术,联影集团打造了一系列跨产品线的数智化超级平台,深度赋能全模态的精准诊疗装备,以多场景、多病种、全流程AI应用与平台赋能临床、赋能科研创新。“智能化设备的推广普及,不仅有利于高流通量的大医院推动精准诊疗、提升就诊效率与综合服务能力,还能够有效弥补基层医疗机构经验不足、人才不足等短板,有效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介绍。在湖北枝江,多种数智化科技下沉到当地多家乡镇卫生院,一年的CT检查量达3万多例,乡镇卫生院将脑卒中、胸痛等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前置到村民“家门口”。

  在采访中,沈定刚强调,“AI+医疗”不是闭门造车,需要与临床有非常紧密的结合,了解临床的真切诉求,“造”出来的东西需要投入临床使用。“产学研医的合作非常重要。一方面,公司技术性人才在相应领域的专业性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国家重大的项目需要让企业领头,与大学、医院紧密合作完成。只有通过研究机构、顶级医院医生间建立紧密的合作,才能真正让一批先进AI技术服务于临床。”沈定刚指出。(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专家:创新药物、疗法不断面世 助晚期乳腺癌患者获得精准靶向治疗

      中新网上海5月14日电 (记者 陈静)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理事长殷咏梅教授14日在此间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早期乳腺癌被确诊以后,一定要坚持规范化的治疗和规范化的全程管理,尽早避免复发和转移而成为晚期乳腺癌。  据悉,在每年新发的乳腺癌病例中,约3%-10%的...

    时间:05-14
  • 探访安宁疗护病房:陪伴患者走夜路的“生命摆渡人”

      中新网杭州5月12日电(张煜欢 朱凌捷)平日里医院门诊总是喧嚣繁忙,往来者行色匆匆,而浙江省新华医院住院部18楼总是十分安静,脚步声都格外清晰。这里是医院十八病区肿瘤内科、血液科病房,护师刘津津正推着中医定向透药护理仪器轻声走向病房,过道里弥散着淡淡的中药味道。  病房里,三位患者还在静谧中...

    时间:05-12
  • 西藏“白衣天使”寄语护士节:“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是我最大的满足”

      中新网拉萨5月12日电(贡确)5月12日,在112个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记者探访西藏自治区多家卫生服务机构,听听“白衣天使”们对护士节的寄语和期许。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的护士次珍从事护士这个职业已有十几年。身穿白大褂当一名护士是她从小的梦想,因此选择专业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护士这个职业。图...

    时间:05-12
  • 脸部“长”七斤重肿瘤 四年五期手术助患者换“新颜”

      中新网西安5月11日电(记者 阿琳娜)面部自幼出现的红色“胎记”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增大,并导致患者李先生左侧面容损毁、左眼几近失明。记者11日从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获悉,经过四年五期手术,不仅肿瘤被切除,患者面容的损毁也被修复重建,极大提高了其生活质量。魏建华主任团队在进行病例讨论。 空军军...

    时间:05-11
  • 重庆:护士与患者解锁关怀的“游戏密码”

      中新网重庆5月11日电(王婷婷 曾理)帮助危重症患者自由表达的“小黄鸭”,用正念疗法靠大脑想象就可满地爬行的“意念蜘蛛”,帮助小朋友消除恐惧的“玩具娃娃”“魔法棒棒糖”……在“5.12国际护士节”即将到来之际,记者探访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临床一线,近距离感受新桥医院护士们如何为患者“解锁游...

    时间:05-11
  • 畅通“生命源”的“知心大姐”:白衣作甲为血透患者撑起生活希望

      中新网南宁5月11日电 题:畅通“生命源”的“知心大姐”:白衣作甲为血透患者撑起生活希望  作者 林洁琪 玉庚鑫  “今天透析感觉怎么样,有没有不舒服的地方?”在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血液净化科,该科护士长苏春雄一边操作仪器,一边熟稔地询问患者感受。苏春雄正在检查工作。 玉庚鑫 摄  南宁...

    时间:05-11
  • 创新靶向生物制剂在上海率先开出处方 助力快速控制GPP患者皮肤脓疱

      中新网上海5月11日电 (记者 陈静)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是复发性或持续发作的皮肤疾病。  记者11日获悉,用于治疗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创新靶向生物制剂圣利卓®(佩索利单抗注射液)在上海第十人民医院率先开出处方。上海第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顾军教授当日对记者表示:“佩索利单抗填...

    时间:05-11
  • 聚焦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与蝶同行”项目正式启动

      中新网广州5月10日电 (记者 蔡敏婕)每年的5月10日为“世界狼疮日”。2023“与蝶同行”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认知教育项目在线上启动。该项目旨在提高公众对狼疮这一在年轻女性中高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认识,改善患者的社会生存环境,并增强患者对抗疾病、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  狼疮是一种不能治愈...

    时间:05-10
  • 专家:晚期乳腺癌是提升患者五年生存率的一个重要挑战

      中新网上海5月10日电 (记者 陈静)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快速增长。  “晚期乳腺癌是提升乳腺癌患者整体五年生存率的重要挑战之一,值得高度重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江泽飞教授10日对记者表示:”在中国每年有42万名...

    时间:05-10
  • 创新药在华正式获批 用于治疗I型神经纤维瘤病儿童患者

      中新网广州5月8日电 (记者 蔡敏婕)用于治疗I型神经纤维瘤病的创新药物司美替尼8日在中国正式获批,用于治疗3岁及3岁以上伴有症状、无法手术的丛状神经纤维瘤的I型神经纤维瘤病儿童患者。  I型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罕见的、进行性的遗传性疾病,全球发病率约为1/3000,多数儿童患者在10岁以下被诊断,中国暂无流行病学数据,推算发...

    时间:05-0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