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吞服“小胶囊” 筛查食管癌

2023-04-26 10:22:43

来源:科技日报

  ◎白 进 本报记者 张 强

  如今,胶囊胃镜已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熟知的检查手段。然而,使用胶囊这样的手段进行食管检查却还是件新鲜事儿。

  4月24日,科技日报记者从海军军医大学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李兆申教授与该科王洛伟教授团队在食管和胃食管结合部癌早期诊断方面取得了一项研究突破,即通过吞服一粒“胶囊”来采集食管细胞,进而对食管癌的患病风险实现精准评估。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胃肠病与肝脏病学》。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原河南医学院沈琼教授发明了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即通过类似气球的装置插入受检者食道,充气后将装置拉出,对沾染在气球上的食管细胞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对食管癌进行早筛。该方法在上个世纪曾应用于我国食管癌高发区的人群筛查,为食管癌防控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科技水平受限,在患者舒适性、诊断敏感性等方面存在不足,漏诊率较高,后基本停止应用。

  李兆申指出,绝大部分食管和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在出现吞咽困难症状后就诊往往已错失早诊早治机会。

  记者了解到,目前胃镜检查是食管和胃食管结合部癌较为可靠的筛查方法,但由于我国内镜诊疗资源配置不充足,且胃镜的接受度较低,愿意进行筛查的人数较少。

  “受沈琼拉网细胞学检查启发,我们团队研制了新型食管细胞采集器。”王洛伟介绍,在外壳可溶解的采集器中装入海绵状的高分子细胞富集材料,并固定于棉线上。受检者采样时将类似胶囊的采集器随水吞下,采集器外壳在受检者胃液中溶解,内含的海绵状高分子细胞富集材料膨胀,2分钟后,提拽牵拉棉线取出膨胀的细胞富集材料。由于采集器是从胃食管结合部通过食管取出,此时的采集器上收集了超过600万个食管和贲门细胞,是传统方法细胞采集数量的几百倍。最后,通过人工智能数字病理系统对样本进行分析进而对食管癌进行诊断。

  2021年,王洛伟团队在《美国胃肠病学杂志》上首次报道了AI辅助细胞学筛查食管癌的科研成果。这为此次研究成果中的算法架构和参数组合奠定了基础,为科学准确筛查提供了重要依据。

  “我们研究发现,经过该方法初筛后,有限的内镜资源可以更好地投入到需要内镜精查的高风险人群中。”王洛伟说。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世界著名生物医药杂志:八子补肾胶囊降低DNA甲基化年龄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人类的平均寿命显著增加,但“健康寿命”尚未跟上延寿的步伐,衰老及其伴随的众多慢性疾病仍是目前难以解决的人体负担和医疗挑战。  如何减缓衰老进程、促进“健康老龄化”将机体健康功能维持到老年,成为了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近年来DNA甲基化与衰老的相关性研究逐渐成为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重...

    时间:04-24
  • 上海九三学社赴贵州威宁开展儿童先心病筛查

      中新网上海4月21日电(范宇斌 李轩)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作为九三学社中央对口帮扶县,一直是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以下简称“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会”)跨越2000多公里的“牵挂”。  为助力威宁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筛查和救助,自2020年起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会联合九三学社贵州省委会、上海佑心慈善基金...

    时间:04-21
  • 中国学者研发食管癌筛查新方法 “胶囊”采集细胞助患者早诊早治

      中新网上海4月17日电 (陈静 白进)记者17日获悉,中国学者在食管和胃食管结合部癌早期诊断方面的研究获得新突破。他们研发了一种食管癌筛查的新方法,即通过吞服一粒“胶囊”来采集食管细胞,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自动识别和分析是否存在异常,进而对食管癌的患病风险实现精准评估。  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下称...

    时间:04-17
  • 专家:不仅肿瘤筛查要趁早,科普工作更应趁早

      中新网北京4月15日电 “过去做科普很困难,而如今,有更多的专家和媒体都参与其中,不仅肿瘤筛查要趁早,科普工作更应该趁早。”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会长郭树彬表示,作为所有健康服务的基石,健康科普要覆盖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这是健康科普未来的发展方向。  近日,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爱要趁早”肠...

    时间:04-15
  • 专家:结核病防治要从因症就诊向主动筛查转变

      中新网4月3日电(记者 张尼)“我是搞结核病的,很多人听到这个词的第一想法是结核病还有吗?这个结核病不是存在电影里面吗?说明在结核病的宣传方面,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李亮在北京表示。在他看来,目前中国的结核病防治要从因症就诊向主动筛查转变。  近日,北京大学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举办了主...

    时间:04-03
  • 国家药监局:柴黄口服液和阿胶胶囊由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

      中新网3月13日电 据国家药监局网站13日消息,根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0号)的规定,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论证和审定,柴黄口服液和阿胶胶囊由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品种名单及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一并发布。文件截图  相关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在2023年9月7日前,依据《药品注...

    时间:03-13
  • 上海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筛查眼底病变 让青光眼患者尽早被发现

      中新网上海3月12日电 (记者 陈静)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中国青光眼患者人数众多,其防治成为医疗界关注问题。  记者12日获悉,上海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来筛查眼底病变,让社区家庭医生有了发现青光眼的“新武器”。  据介绍,在“眼底相机拍照+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模式下,民众在社区拍摄眼底照片后,短短20秒内就能获得人工...

    时间:03-12
  •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葛明华:将心理健康筛查纳入学生体检项目

    原标题:(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葛明华:将心理健康筛查纳入学生体检项目  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浙江省委会主委、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 受访者供图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国家的根本大计。面对日益增多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如何筑牢心理健康防护墙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全国两...

    时间:03-12
  •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葛明华:将心理健康筛查纳入学生体检项目

      中新网北京3月11日电 (钱晨菲)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国家的根本大计。面对日益增多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如何筑牢心理健康防护墙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浙江省委会主委、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建议,将心理健康...

    时间:03-11
  • 听力残疾增加摔倒风险 老年人要重视听力筛查

      本报讯 (记者 顾泳)日前举办的上海健康大讲堂“爱耳日”专场中,专家表示:减少听力残疾的发生,一要尽量避免或减少听力残疾的直接及间接危害;二要重视听力筛查。  市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时海波主任医师说,听力残疾可直接诱发阿尔茨海默病,并影响病情发展。听力残疾会对人的言语交流能力造成影响,降低情感交流和社会交流...

    时间:03-0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