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这样做,远离胃肠道肿瘤

2023-04-21 14:17:0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前6位高发癌症中,消化道系统癌症占4个。近年来,胃肠道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如何预防胃肠道肿瘤?

  近日,由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委会等联合举办的“逃不掉的肠胃镜”科普活动上,多位专家分享了远离胃肠道肿瘤的门道。

  息肉是癌症的“种子”

  “息肉是癌症的种子,如果及时做肠镜发现息肉,把它去掉,就把癌症扼杀在了摇篮里。如果及时做肠癌早筛,有可能一辈子不得肠癌。”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结直肠专业组主任医师林国乐说,从肠道息肉变成肠癌一般需要5—10年时间。息肉是否会发展成癌症与它的大小有很大关系,小于1厘米的息肉,癌变几率只有1%左右;1—2厘米的息肉,癌变几率约是5%;大于2厘米的息肉,癌变几率达到30%—40%。

  林国乐介绍,息肉分为两种,一种是非肿瘤性息肉,比如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另一种是肿瘤性息肉,临床也叫腺瘤,腺瘤分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型腺瘤。管状腺瘤癌变几率约是5%,绒毛状腺瘤癌变几率达到20%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直径超过1厘米的息肉和带有绒毛成分的息肉属于进展期息肉。”林国乐说,肠镜检查后,如果结果正常,可以3—5年后再检查,如果发现进展期息肉,应在切除后的半年至一年内再进行肠镜复查。

  “肠癌的发生与人的年龄、家族史、遗传疾病、肠病病史、其他癌症病史、生活环境和习惯等密切相关,肠癌是可以预防的癌。”林国乐说,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一般40岁或者最多不超过45岁就应该进行肠镜检查,尤其是以下人群: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本人有癌症病史;本人有结直肠息肉病史;出现以下这6种情况中的2项者:慢性便秘的病史、慢性腹泻病史、黏液血便、不良的生活事件史、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的病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的病史;粪便潜血或多靶点DNA检测阳性等,应该及时做肠癌早筛。

  根据《中国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诊疗现状调查》,得病前,超过一半(64%)的患者完全不了解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85%的患者不了解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知识;97%的患者未做过肠镜筛查,其中86.5%的患者未做肠镜筛查的原因主要是不知道需要定期做肠镜筛查;首次确诊时,83%的结直肠癌患者处于中晚期;仅6.9%的患者是主动体检时发现。

  “我特别理解大家为什么不愿意做肠镜:有的人怕疼,我也怕疼,但我做过肠镜后感觉还可以,能耐受;同时,做肠镜前吃泻药比较难受,我也是强忍着咽下去;有的人抱有侥幸心理,觉得癌症离自己很远,实际上人人都可能得癌症;有人得知无痛肠镜需要麻醉,担心麻醉会让人变傻,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有的人怕麻烦,一想到做肠镜需要挂号、排队就打退堂鼓;有的人怕花钱,但是如果得了癌以后再放疗化疗需要花更多的钱。”林国乐说,今天的早筛技术完全有可能帮助人们不得肠癌,建议公众尤其是高危人群行动起来,积极预防肠癌。

  预防消化系统癌症有“三忌”

  北京医院老年医学中心主任医师齐海梅接诊过一对老年夫妻,经过检查诊断,两位老人双双得了早癌。“一个屋檐下、一张餐桌上,两人一起共同生活了几十年,应该是有共同的因素导致他们患癌。”齐海梅询问后发现,老两口都嗜咸,每天咸菜不离桌、不能没有咸鱼干,还喜欢羊肉串等烧烤食物和油炸食物;由于怕胖、怕得糖尿病,老两口很少吃碳水化合物;由于怕塞牙,老两口也较少吃蔬菜和粗粮。“老两口和孩子一起吃饭,每天晚上做很多菜,吃不完的饭菜,老两口就留到第二天中午吃,经常吃隔夜菜、剩菜,也是致癌因素之一。”

  “预防消化系统癌症有‘三忌’:预防胃癌要忌‘咸’,预防肠癌要忌‘腻’,预防食道癌要忌‘烫’。”在齐海梅看来,癌症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吃”,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就是“三高一少”的饮食习惯。“三高”即高盐、高脂肪、高蛋白,“一少”是少膳食纤维。“我和老两口做了复盘,他们说回去以后一定远离‘三高一少’的饮食习惯,努力避免再次发生癌症。”齐海梅说。

  “肠镜被称为肠癌筛查的‘金标准’,预防肠癌应从年轻时开始,一般来说,从40岁开始就要进行癌症筛查。有一位中年男性看门诊时说,他的父亲53岁时由于直肠癌去世了,他自己53岁时也查出患有直肠癌,他担心自己的孩子在53岁时也会落入直肠癌的魔掌。”齐海梅说,“有家族史的人需要更早预防癌症,一般要在发病年龄前10年就开始筛查。例如家族里第一个肠癌患者发病时是45岁,则其一级亲属应该在35岁时开始筛查。”

  慢性疾病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突然发现的

  “我的病人常问我一句话,大夫,我这人平时身体特别健康,为什么突然之间就得了这么重的病呢?我跟他们说,所有的慢性疾病都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突然发现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薄世宁表示,人之所以会得癌症,有两个核心原因:一是基因突变,二是免疫逃逸。

  “衰老是癌症的最高危因素。理论上,只要活着,每个人都可能得癌症。”薄世宁说,美国研究数据显示,从40岁左右开始,癌症发病率突呈指数倍增长,癌症发病的终身风险是41%—42%,“生命如此美好,每个人都想好好活着,主动定期筛查才是对生命最好的保护。”

  “为什么要做胃肠镜检查?消化界有一句话,叫‘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个生命,幸福一个家庭’。胃肠道癌症中,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30%,而早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以超过90%,这就是发现早癌的意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消化内镜诊治部副主任医师张毅说,临床对于早癌的定义是病变只侵犯黏膜和黏膜下层,而没有到达肌层。早癌时期,可以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不需要外科开刀手术治疗,便可治愈病人。

  “胃肠道肿瘤筛查在常规体检中容易被忽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副主任张凯指出,对于健康的高危人群来说,胃肠镜不是刚需,因此经常被人们忽视。他建议在胃肠镜之前,引进无创初筛技术。

  鉴于肠镜检查供给相对不足,有些癌症筛查机构和人群选择了常卫清,这是一种通过检测大便来进行结直肠癌筛查的方法,在家里就可以自己取样送检。

  “以前有的病人想做胃肠镜,由于喝不了泻药而没做成。那时候我就想如果有一个像筛查早孕的东西就好了。”齐海梅说,现在有了常卫清之类的早筛产品,人们居家就可以根据说明对粪便进行采样,将样本寄出去,不久后用手机就可以看到结果,对老年人群来说比较方便。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国学者研发食管癌筛查新方法 “胶囊”采集细胞助患者早诊早治

      中新网上海4月17日电 (陈静 白进)记者17日获悉,中国学者在食管和胃食管结合部癌早期诊断方面的研究获得新突破。他们研发了一种食管癌筛查的新方法,即通过吞服一粒“胶囊”来采集食管细胞,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自动识别和分析是否存在异常,进而对食管癌的患病风险实现精准评估。  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下称...

    时间:04-17
  • 专家:不仅肿瘤筛查要趁早,科普工作更应趁早

      中新网北京4月15日电 “过去做科普很困难,而如今,有更多的专家和媒体都参与其中,不仅肿瘤筛查要趁早,科普工作更应该趁早。”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会长郭树彬表示,作为所有健康服务的基石,健康科普要覆盖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这是健康科普未来的发展方向。  近日,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爱要趁早”肠...

    时间:04-15
  • 专家:结核病防治要从因症就诊向主动筛查转变

      中新网4月3日电(记者 张尼)“我是搞结核病的,很多人听到这个词的第一想法是结核病还有吗?这个结核病不是存在电影里面吗?说明在结核病的宣传方面,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李亮在北京表示。在他看来,目前中国的结核病防治要从因症就诊向主动筛查转变。  近日,北京大学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举办了主...

    时间:04-03
  • 上海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筛查眼底病变 让青光眼患者尽早被发现

      中新网上海3月12日电 (记者 陈静)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中国青光眼患者人数众多,其防治成为医疗界关注问题。  记者12日获悉,上海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来筛查眼底病变,让社区家庭医生有了发现青光眼的“新武器”。  据介绍,在“眼底相机拍照+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模式下,民众在社区拍摄眼底照片后,短短20秒内就能获得人工...

    时间:03-12
  •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葛明华:将心理健康筛查纳入学生体检项目

    原标题:(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葛明华:将心理健康筛查纳入学生体检项目  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浙江省委会主委、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 受访者供图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国家的根本大计。面对日益增多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如何筑牢心理健康防护墙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全国两...

    时间:03-12
  •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葛明华:将心理健康筛查纳入学生体检项目

      中新网北京3月11日电 (钱晨菲)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国家的根本大计。面对日益增多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如何筑牢心理健康防护墙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浙江省委会主委、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建议,将心理健康...

    时间:03-11
  • 听力残疾增加摔倒风险 老年人要重视听力筛查

      本报讯 (记者 顾泳)日前举办的上海健康大讲堂“爱耳日”专场中,专家表示:减少听力残疾的发生,一要尽量避免或减少听力残疾的直接及间接危害;二要重视听力筛查。  市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时海波主任医师说,听力残疾可直接诱发阿尔茨海默病,并影响病情发展。听力残疾会对人的言语交流能力造成影响,降低情感交流和社会交流...

    时间:03-06
  • 全国政协委员李为民:建议将肺癌筛查纳入医保报销

      委员在这里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建议:将低剂量螺旋CT的肺癌筛查纳入国家的筛查计划,检查费用纳入医保报销。  “低剂量螺旋CT能发现可治愈的早期肺癌,世界各国均推荐作为肺癌筛查的主要方法,我国已经将低剂量螺旋CT筛查纳入了肺癌筛查的指南。然而,肺癌高危人群接...

    时间:03-06
  • 全国政协委员李为民:建议将肺癌筛查纳入医保报销

      委员在这里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建议:将低剂量螺旋CT的肺癌筛查纳入国家的筛查计划,检查费用纳入医保报销。  “低剂量螺旋CT能发现可治愈的早期肺癌,世界各国均推荐作为肺癌筛查的主要方法,我国已经将低剂量螺旋CT筛查纳入了肺癌筛查的指南。然而,肺癌高危人群接...

    时间:03-06
  • 中国红基会开展女性“两癌”筛查等活动 直接受益者达6万人次

      中新网北京3月2日电 (侯力新 张素)记者2日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获悉,近年来,该基金会通过开展女性“两癌”(宫颈癌、乳腺癌)筛查、为女性发放“粉红私享包”、向乳腺癌术后患者捐赠义乳等多种形式,努力提高女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一系列活动直接受益者达6万人次。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华社会救...

    时间:03-0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