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中疾控回应所谓删除GISAID平台数据:数据及访问链接一直存在

2023-04-08 20:02: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4月8日电 (记者 马帅莎)针对近期有外媒报道,中国疾控中心作者团队曾将上传至GISAID平台上的数据删除,中国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疾控中心主任沈洪兵8日在北京表示,我们团队及平台均没有删除数据,用于杂志评审的数据访问链接一直都在。

4月8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疾控中心主任沈洪兵介绍中国新冠溯源研究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新社记者 杨可佳 摄

  当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新冠溯源研究情况。谈及所谓删除GISAID平台数据一事,沈洪兵介绍称,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团队于2022年2月投稿一篇论文初稿到《Nature》杂志,在论文投稿和返修过程中,中国疾控中心等单位专家团队按照国际科学论文发表惯例,在GISAID数据共享平台上传了论文相关原始数据,仅用于杂志审稿人评审访问,并与杂志和数据库约定,在文章正式发表后对外公开释放数据,数据及访问链接一直存在,没有删除。

4月8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疾控中心主任沈洪兵,北京化工大学生命学院院长、教授童贻刚,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周蕾介绍中国新冠溯源研究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新社记者 杨可佳 摄

  沈洪兵表示,2023年3月11日,作者团队发现上传至GISAID平台上的数据在文章尚未发表、团队不知情的情况下,已被GISAID数据库工作人员提前释放。我们团队的工作人员随即通过电话向GISAID平台询问了解情况,平台工作人员表示,此次数据释放是GISAID工作人员“误操作”所致,平台随即关闭了数据共享,但数据仍保留在平台上,我们团队及平台均没有删除数据,用于杂志评审的数据访问链接也一直都在。

  沈洪兵强调,作者团队上传数据的操作符合国际惯例,希望GISAID平台工作人员对媒体、对世卫组织说明并澄清此事,还原事情真相。另外,目前该论文的最新版本于4月5日已经在《Nature》杂志正式在线发表,所有原始数据也已经在国际中国的四个数据库同步释放。

  据了解,相关论文是关于华南海鲜市场早期研究数据,针对论文主要结论,北京化工大学生命学院院长童贻刚介绍说,2020年1月到3月中国疾控中心科研人员在华南海鲜市场采集1300多份环境样品和冷冻动物样品,进行了新冠病毒检测和宏基因组测序等。经过基因组测序发现病毒序列和当时病人序列几乎是100%相同,这也提示这些病毒应该是来源于人的。

4月8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北京化工大学生命学院院长、教授童贻刚介绍中国新冠溯源研究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新社记者 杨可佳 摄

  谈及国际上某些专家根据相关数据得出不同的研究结果,童贻刚指出,针对上传的数据,采用不同方法、软件和参数分析都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但对数据中DNA条码分析结果发现,环境中样品宿主信息中最多的还是人的信息,人的基因丰度最高,提示华南海鲜市场环境中的病毒很可能是来源于早期的病人。

  童贻刚表示,有些专家关注样本中存在的个别动物基因,并怀疑这些动物将病毒传给市场上的人,但是迄今为止的数据显示,市场上并不存在病毒感染动物的迹象。另外,因为环境样本采集时间在1月份,比早期病例时间出现要晚,即使华南海鲜市场上存在动物被感染的情况,也有可能动物是被人感染了,而不是动物感染人。因此,我们认为所谓市场动物传人的说法,是缺乏科学根据的,只是主观臆断。(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美疾控中心:耳念珠菌目前已遍布美国一半以上的州

      当地时间3月20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表示,耳念珠菌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传播,目前已遍布美国一半以上的州,成为紧迫的公共卫生威胁。  根据研究,耳念珠菌可导致免疫系统较弱的人患上严重疾病,且具有耐药性。从2019年到2020年,美国的感染人数增加了59%,达到756人,2021年感染人数增加了95%,达到1471人...

    时间:03-21
  • 中国疾控中心:我国已初步形成多渠道传染病监测体系

      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3月16日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常昭瑞表示,我国已初步形成多渠道传染病监测体系,有助于及时有效地掌握疫情走势。  常昭瑞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密切配合,加强医防协同,共享医疗机构监测信息,开展了病例报告监测、哨点医院监测等工作,已初步形成兼顾...

    时间:03-16
  • 中国疾控中心:我国已初步形成多渠道传染病监测体系

      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3月16日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常昭瑞表示,我国已初步形成多渠道传染病监测体系,有助于及时有效地掌握疫情走势。  常昭瑞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密切配合,加强医防协同,共享医疗机构监测信息,开展了病例报告监测、哨点医院监测等工作,已初步形成兼顾...

    时间:03-16
  • 北京市疾控中心:甲流患儿症状消失两天后可复课

      近期,北京市季节性流感疫情活动强度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占绝对优势。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提醒甲流患儿的家长:甲流患儿应尽量单间居住,在家庭共同区域活动时需佩戴口罩;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样症状消失48小时后,可复课。  甲流患儿应尽量单间居住,减少与共同居住者...

    时间:02-28
  • 欧洲疾控中心:土叙震区将面临传染病挑战

      当地时间2月20日,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示,在接下来的两到四周内,土耳其和叙利亚震区可能出现令人担忧的传染病威胁。  欧洲疾控中心当天发布新闻公报说,食源和水源性疾病、呼吸道传染病和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可能在该地区暴发,尤其是在幸存者搬到临时避难所之际。  由于水电等基础设施受损,导致震区获得清洁水的机会有限...

    时间:02-21
  • 多地疾控中心发布春节防疫提示 专家建议共同预防新冠与流感

      中新社北京1月16日电 题:多地疾控中心发布春节防疫提示 专家建议共同预防新冠与流感  中新社记者 李纯  春节假期临近,中国多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健康提示,提醒公众假期出行、返乡期间做好个人防护。与此同时,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相关专家指出,所有人群都是新冠病毒和流感的易感...

    时间:01-16
  • 秦刚部长在中国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项目竣工仪式上的致辞

    (2023年1月11日,亚的斯亚贝巴)  尊敬的非盟委员会主席法基先生阁下,  尊敬的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出席非洲疾控中心总部竣工仪式。非洲疾控中心总部项目是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宣布的对非合作旗舰项目,是继非盟会议中心后中非合作的又一标志性项目。首先,...

    时间:01-11
  • 北京市疾控中心新址开工建设 预计2025年底投用

      中新社北京1月5日电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址建设项目5日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底投用。与原址相比,新址实验用房面积从2.4万平方米增至4.6万平方米,将新建首都健康教育馆、应急中心、全球健康中心等功能建筑,增强疾病监测预警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疾控体系现代化、标准化...

    时间:01-05
  • 中国疾控中心:短期内XBB系列变异株引发大规模流行可能性低

      新华社北京1月4日电中国疾控中心4日发布信息显示,我国目前本土流行的新冠病毒绝对优势毒株是BA.5.2和BF.7,个体在感染BA.5.2或BF.7后产生的中和抗体,在短期内(3个月)会维持相对较高水平,预期对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分支(包括XBB)有较好的交叉保护作用。我国短期内,由XBB系列变异株包括XBB.1.5引发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低。  中...

    时间:01-05
  •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释疑XBB毒株 回应公众五大关切问题

      央视网消息:近期,奥密克戎新的变异分支XBB.1.5毒株引发关注,这个毒株在一些国家成为优势毒株,并且已经在我国本土病例中被检出。那么,什么是XBB.1.5毒株?致病力如何?其引发的症状有什么不同?是否会引发新一轮流行?又该如何应对?对于这些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中国疾控中心专家介绍了相关的情况。  中国疾控...

    时间:01-0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