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专家:治疗结核病需尽早 规律、全程治疗避免耐药

2023-03-24 16:17: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3月24日电 (记者 陈静)结核病是全球传染病中的“头号杀手”,它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引起的人、畜、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科郝晓晖副主任医师24日强调,结核病的治疗必须遵循“早期、规律、全程、联合、适量”十字原则,若治疗不规律或间断用药,容易造成耐药,治愈率将大幅度降低。

  今年3月24日是第28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主题是“你我共同努力终结结核流行”。为提高广大师生对结核病危害的认识,上海健康大讲堂“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专场活动于24日走进上海行健职业学院。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和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主办。

  据悉,学生是结核分枝杆菌的易感人群,一旦有传染源未及时发现,很容易发生校内传播流行。作为第33届上海市健康教育周系列活动之一,当日的科普讲堂邀请了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与艾滋病防治所结核病防治科陈静主任医师和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科郝晓晖副主任医师,向师生宣传结核病防治的相关知识,鼓励大家培养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陈静介绍,结核分枝杆菌不受年龄、性别、种族、职业、地区的影响,人体许多器官和系统均可患结核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这位专家介绍,超过九成的肺结核是通过呼吸道传染,肺结核病人在咳嗽、打喷嚏、高声喧哗时,将带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喷出体外,健康人吸入后被感染。研究数据显示,一名传染性肺结核病人1年内能使10~15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陈静强调,作为一种顽固的慢性疾病,肺结核一旦感染发病,若不及时、不规范、不彻底地治疗,最终会复发、恶化、产生耐药,导致难治性肺结核或形成慢性传染源,将会危害家庭和社会,患者最终也会因反复发作引发多种并发症而死亡。

  她告诉师生们,一旦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低热、盗汗、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症状,尤其是咳嗽咳痰超过2周或伴有咯血者,应尽快就诊,以在早期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

  据了解,化学药物是治疗肺结核最基本的方法。临床实践证明,目前使用的一线抗结核药物对治疗普通肺结核非常有效。在科普讲堂上,郝晓晖强调,结核病的治疗必须遵循“早期、规律、全程、联合、适量”十字原则,才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早期治疗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更有助于减少排菌患者对周围人群的传染风险。治疗过程中,患者要在结核病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只有规律用药才能有效杀灭结核分枝杆菌。”

  据介绍,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很容易产生耐药的细菌,因此抗结核治疗需要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既能增强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又可避免耐药产生。“普通肺结核的规范治疗疗程一般为6~8个月,只要按医生的要求坚持服药治疗,大部分患者是可以治愈的。”郝晓晖提醒,“有些患者在服用抗结核药物2~3周后,临床症状得到缓解甚至消失,但仍有少部分结核分枝杆菌存活,此时千万不能自作主张停药,治疗满疗程才能充分杀灭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取得治疗的成功,并减少复发风险。”

  在结核病的治疗过程中,获得性耐药是比较常见的问题。所谓“获得性耐药”是指在治疗过程中发展为耐药,或有既往结核病治疗史,在使用抗结核药物超过1个月后发生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在专家看来,患者依从性差所导致的不合理用药才是罪魁祸首。郝晓晖强调,患者在服药期间一定要遵医嘱,不得自行减药甚至停药,导致病情反复。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可以有效预防儿童重症结核病的发生,但仍不能完全避免被传染。陈静提醒,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场所,如教室、集体宿舍、办公室等。陈静介绍,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是否发病取决结核菌的毒力、数量和人体抵抗力。因此,她提醒,民众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做到饮食均衡、劳逸结合,并保证充足的睡眠、愉悦的心情,增强自身免疫力;另外,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手帕或肘部捂住口鼻,避免面对他人。(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上海专家挑战年龄极限 为101岁脑梗患者成功动脉取栓

      中新网上海3月23日电 (记者 陈静)一位突发脑梗的101岁老人在上海成功接受了动脉取栓治疗,手术后接连闯关。记者22日获悉,在医院的病房里,老人正在快速康复中。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下称:仁济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主任万杰清当日告诉记者,以往,这样的百岁老人很少有抢救成功的先例。这位专...

    时间:03-23
  • 西宁7岁脑瘤患者跨七省五千里转院 多方为生命爱心接力

      中新网西宁3月20日电 (祁绣娟 张添福)“湖南的交警交替为我们的孩子保驾护航,感谢,你们辛苦了!”3月20日上午10时12分,来自青海西宁的7岁脑瘤患者莎莎的父亲鲜生海,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一条信息。  3月19日,一条“请避让!七岁脑瘤患者西宁转广州救治。车辆从西宁出发,沿途将经过京藏高速、青兰高速、福...

    时间:03-20
  • 流感患者需做到不带病上班上学

      本报讯(记者 蒋若静)近期,本市流感疫情较为活跃,如何有效预防流感?尤其是老年人、儿童等重症高风险人群在面对流感时需要注意哪些细节?不慎暴露后如何预防?昨日,针对市民关心的流感问题,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他建议,每年积极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流感。老人、儿...

    时间:03-18
  • 广西援老挝医疗队完成复明手术 患者家属送芒果感谢

      中新网柳州3月17日电(蒙鸣明 赵玲芝)记者17日从援老挝“消除白内障致盲项目”广西医疗队获悉,经过几天的筹备,医疗队已于当地时间3月14日在万象正式开始手术,当天成功为老挝当地患者开展复明手术23例。援助老挝的广西医疗队为当地患者完成复明手术后与患者合影。 黄惠滢 摄  3月10日,由柳州市红...

    时间:03-17
  • 中国援外医疗队开展床旁远程会诊诊疗非洲患者

      中新网银川3月17日电 (记者 杨迪)记者17日从中国(宁夏)第26批援贝宁医疗队获悉,近日,该援外医疗队将远程会诊搬进病床旁,实现了中国专家与外国患者“面对面”沟通,为患者提供详细的诊治方案。  会诊当天,援贝宁医疗队全体队员和贝宁当地医护一同,与远在万里的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专家们隔空交流,为...

    时间:03-17
  • 陈李济舒筋健腰丸与央广健康课携手发起“帮扶腰突患者”公益活动

      中新网3月16日电 为向大众普及腰部健康知识,给饱受腰椎疾病困扰的患者及家庭提供帮助,以实际行动为社会大众的健康保驾护航。14日,陈李济舒筋健腰丸与央广健康课携手发起“为爱撑腰”帮扶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公益活动。陈李济舒筋健腰丸与央广健康课携手发起“为爱撑腰”公益活动现场  据悉,从今日起,陈李济舒筋健腰丸将正式上...

    时间:03-16
  • 血液透析患者出现低血糖昏迷 咋回事?

      医生:预防类似症状需注意四个方面  近日,皇姑区某小区内一名居民突然意识不清、呼吸困难。原来,该患者既往血液透析多年,肾功能不全。考虑低血糖昏迷可能性大,120急救医生立即给予50%葡萄糖20毫升静推,约2分钟后患者逐渐清醒。急救医生介绍,类似透析患者发生低血糖的病例在急救人员出诊中时常会遇到...

    时间:03-16
  • 宁夏银川:“互联网+医疗健康”打通患者就医“最后一公里”

      中新网银川3月15日电 (李佩珊 沈亚婷)家住宁夏银川市的吴女士今年年初刚做了青光眼和白内障相关手术,本以为手术后就能恢复正常生活,但是术后还是有视物模糊、畏光、眼胀、眼痛等症状,这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为了保住视力,最近,吴女士计划去北京同仁医院求医,不料专家号一号难求。她多方打听,得知通过银川市国家级专家远...

    时间:03-15
  • 中国专家研发仿生纳米递氧系统 或让更多脑卒中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中新网上海3月15日电 (孙国根 陈静)记者15日获悉,中国专家携手研制了一种仿生纳米递氧系统(MFP),可用于促进脑卒中患者缺血再灌注治疗,有望延长血管再通治疗的时间窗。  复旦大学药学院沙先谊教授团队、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赵静主任团队和复旦大学药学院张志文研究员团队携手获得的研究成果发表...

    时间:03-15
  • 中国专家尝试“篮子理论”给“无药可医”肿瘤患者带去生机

      中新网上海3月14日电(陈静 王根华)随着靶向和免疫治疗的迅速进展,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因为种种原因陷入“无药可治”的困境。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肿瘤科臧远胜教授团队联合中国国内23个肿瘤中心和美、法等多个国家的逾30名肿瘤专家共同撰写了《“篮子理论”...

    时间:03-1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