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中国科研新突破:致盲性眼病青光眼发病概率可实现个体精准预测

2023-03-17 21:54: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17日电 在智能技术与眼科临床医疗深度融合下,中国眼科界取得科研突破——致盲性眼病青光眼发病概率可实现个体精准预测。

  记者17日获悉,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团队和爱尔眼科合作发布青光眼预测的科研成果,该研究成果在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IF=11.037)发表,题为“GLIM-Net: Chronic Glaucoma Forecast Transformer for Irregularly Sampled Sequential Fundus Images”。研究成果表明致盲性眼病青光眼发病概率可实现个体精准预测,这将使青光眼患者在成为“患者”前就被发现成为可能,提升青光眼患者的早诊早治率,从而进一步降低青光眼致盲率。

  此研究对两千多时间间隔不一的眼底影像进行立体化、全方位的深入研究,提出基于时间敏感自注意力机制的青光眼患病智能辅助预测算法,实现青光眼发病概率个体的精准预测。

  3月12日-3月18日是第16个“世界青光眼周”,今年的青光眼周主题是“关注青光眼:共识保视野,指南护光明”。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和排名首位的不可逆致盲性疾病,统计显示,全世界约有7800万人患有青光眼,到2040年,这一数字将升至1亿1000万。但由于青光眼早期症状不明显,约有50%的青光眼患者会延误就医,从而导致不可逆转的视神经损伤。“早发现”是防止青光眼致盲重要手段。

  据介绍,现阶段已有的人工智能主要针对青光眼的诊断开展,通常通过自动分割视杯视盘计算杯盘比来诊断是否患有青光眼。而针对青光眼的早期预测问题,即通过输入患者的一段时间内的序列影像,判断患者未来患有青光眼的可能性,鲜有研究。目前已有的算法DeepGF基于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循环神经网络设计,存在检测精度有限,且不能预测患者给定时刻患病的概率等不足。

  针对现有算法存在的局限性,中国相关研究团队提出基于时间敏感自注意力机制的青光眼患病预测算法GLIM-Net,即输入拍摄的序列眼底影像,以及对应的时刻信息,输出给定时刻患青光眼的概率;针对如何有效的编码时间信息,研究团队进一步提出了时间位置编码模块(Time Positional Encoding)和时间敏感的多头自注意力模块(Time-sensitive MSA),根据时间间隔调整对不同影像的关注度。

  研究团队将提出的GLIM-Net与公开数据集SIGF和Tumor-CIFAR上的已有算法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在SIGF数据集上,GLIM-Net取得了平均89.5%的准确率,达到了业界最优水平,其他指标也均为最优;同时,在Tumor-CIFAR数据集上亦为业界最优。

  业内称,可以看到,如果患者从阴性变成阳性,那么中间时刻患病概率是增加的,如果患者没有转阳,那么中间时刻患病概率无显著增加,这进一步说明了本算法在预测未来时刻患病概率的有效性。 (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广西援老挝医疗队完成复明手术 患者家属送芒果感谢

      中新网柳州3月17日电(蒙鸣明 赵玲芝)记者17日从援老挝“消除白内障致盲项目”广西医疗队获悉,经过几天的筹备,医疗队已于当地时间3月14日在万象正式开始手术,当天成功为老挝当地患者开展复明手术23例。援助老挝的广西医疗队为当地患者完成复明手术后与患者合影。 黄惠滢 摄  3月10日,由柳州市红...

    时间:03-17
  • 中国援外医疗队开展床旁远程会诊诊疗非洲患者

      中新网银川3月17日电 (记者 杨迪)记者17日从中国(宁夏)第26批援贝宁医疗队获悉,近日,该援外医疗队将远程会诊搬进病床旁,实现了中国专家与外国患者“面对面”沟通,为患者提供详细的诊治方案。  会诊当天,援贝宁医疗队全体队员和贝宁当地医护一同,与远在万里的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专家们隔空交流,为...

    时间:03-17
  • 陈李济舒筋健腰丸与央广健康课携手发起“帮扶腰突患者”公益活动

      中新网3月16日电 为向大众普及腰部健康知识,给饱受腰椎疾病困扰的患者及家庭提供帮助,以实际行动为社会大众的健康保驾护航。14日,陈李济舒筋健腰丸与央广健康课携手发起“为爱撑腰”帮扶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公益活动。陈李济舒筋健腰丸与央广健康课携手发起“为爱撑腰”公益活动现场  据悉,从今日起,陈李济舒筋健腰丸将正式上...

    时间:03-16
  • 血液透析患者出现低血糖昏迷 咋回事?

      医生:预防类似症状需注意四个方面  近日,皇姑区某小区内一名居民突然意识不清、呼吸困难。原来,该患者既往血液透析多年,肾功能不全。考虑低血糖昏迷可能性大,120急救医生立即给予50%葡萄糖20毫升静推,约2分钟后患者逐渐清醒。急救医生介绍,类似透析患者发生低血糖的病例在急救人员出诊中时常会遇到...

    时间:03-16
  • 宁夏银川:“互联网+医疗健康”打通患者就医“最后一公里”

      中新网银川3月15日电 (李佩珊 沈亚婷)家住宁夏银川市的吴女士今年年初刚做了青光眼和白内障相关手术,本以为手术后就能恢复正常生活,但是术后还是有视物模糊、畏光、眼胀、眼痛等症状,这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为了保住视力,最近,吴女士计划去北京同仁医院求医,不料专家号一号难求。她多方打听,得知通过银川市国家级专家远...

    时间:03-15
  • 中国专家研发仿生纳米递氧系统 或让更多脑卒中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中新网上海3月15日电 (孙国根 陈静)记者15日获悉,中国专家携手研制了一种仿生纳米递氧系统(MFP),可用于促进脑卒中患者缺血再灌注治疗,有望延长血管再通治疗的时间窗。  复旦大学药学院沙先谊教授团队、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赵静主任团队和复旦大学药学院张志文研究员团队携手获得的研究成果发表...

    时间:03-15
  • 中国专家尝试“篮子理论”给“无药可医”肿瘤患者带去生机

      中新网上海3月14日电(陈静 王根华)随着靶向和免疫治疗的迅速进展,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因为种种原因陷入“无药可治”的困境。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肿瘤科臧远胜教授团队联合中国国内23个肿瘤中心和美、法等多个国家的逾30名肿瘤专家共同撰写了《“篮子理论”...

    时间:03-14
  • 世界青光眼周:关注青光眼 专家提示早诊早治

      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记者李恒)2023年3月12日至3月18日是世界青光眼周,今年的主题为“关注青光眼:共识保视野,指南护光明”。专家提示,早期发现、及早干预、定期随访,可以将青光眼的危害尽可能降至最低。青光眼可防、可控、不可怕,但不管不顾可能导致不可逆盲。  据介绍,青光眼是眼睛内的房水(眼睛的...

    时间:03-14
  • 上海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筛查眼底病变 让青光眼患者尽早被发现

      中新网上海3月12日电 (记者 陈静)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中国青光眼患者人数众多,其防治成为医疗界关注问题。  记者12日获悉,上海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来筛查眼底病变,让社区家庭医生有了发现青光眼的“新武器”。  据介绍,在“眼底相机拍照+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模式下,民众在社区拍摄眼底照片后,短短20秒内就能获得人工...

    时间:03-12
  • 多款前列腺癌药物等可及性提升 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因精准治疗获益

      中新网上海3月10日电 (记者 陈静)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等,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是男性健康的重要威胁之一。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叶定伟10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进展是导致前列腺癌发病率死亡率不断增长的重要原因,未来负担不容小觑。同时,前列腺癌早期症状较为隐匿,很多患者往...

    时间:03-1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