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第六届进博会)外企谈进博:进博会打开了在华全产业链合作的“机遇之门”

2023-11-08 14:53: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11月8日电(记者 樊中华 汤彦俊)两千多年前,黄瓜、蚕豆、芋头等逾100种作物通过“丝绸之路”逐渐传入中国,而中国的稻、粟、大豆等也在不断输往世界,农作物开启了第一次“全球大交流”。

  而眼下正在举办的第六届进博会,为全球农作物品种的流动再建一个全新舞台。纯白色会“爆浆”的甜玉米“圣田白珠”、好种植更环保的甜椒“马丁纳”、甜杆西蓝花“米修斯”……来自世界各地的作物品种不断刷新着今天人们对“作物交流”意义的认知。

  “中国是全球蔬菜消费的第一大国,同时自古以来有‘民以食为天’的传统,随着消费升级,中国老百姓对蔬菜的健康、营养价值、口感等更加挑剔,这些消费趋向使我们不断引入新的作物品种,同时针对中国市场需求进行育种研发。”7日,拜耳作物科学大中华区蔬菜事业部总经理陈昕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

11月7日,第六届进博会上,拜耳作物科学展示其甜椒、白色甜玉米等多种新品种作物及其种子。记者 汤彦俊摄

  也正因此,作为拜耳旗下三大事业部之一,拜耳作物科学连续六年参加进博会,不断将其新品带上进博会“首发”。“进博会让中国的广阔市场认识了解了拜耳的作物品牌,为我们带来了大量的合作机会,”陈昕说,对于种子业务的全球化发展而言,“我们需要与本土研究院、经销商、种业企业等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才能将从种植端到消费端的整个产业链打通,真正打开市场。”

  进博会使多元化的合作成为可能。陈昕进一步解释,例如中国近年来涌现的有别于传统批发市场的生鲜电商等新零售渠道,为果蔬农作物销售带来新机遇,可使消费者更加直接地认识一个新品种,大大地缩短了营销路径,加快蔬菜产业从展品到餐桌的转化。而消费需求的提升会进一步刺激大规模种植,更利于企业进行技术培训与指导,提升品质和产量。“通过产业链合作,可倒逼批发商、储运、物流的发展,使产品更好地触达消费者。”

  此外,陈昕表示,近年来,中国政府在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种子行业来说,在田间种植等环节,知识产权特别容易丢失,这是外资企业最担心的事情,而近年来有很多此类立法执法案例,为我们加大在华投资带来了信心。”

11月7日,第六届进博会上,拜耳作物科学展示其甜椒、白色甜玉米等多种新品种作物。记者 汤彦俊摄

  就在今年,拜耳与北京市平谷区达成战略合作,拜耳投资逾千万元人民币在平谷区建设了其中国首个集蔬菜研发、展示和生产三位一体的运营中心,不断加强在中国的本土研发与生产能力。

  而在上海浦东,拜耳作物科学正将其再生农业项目进行落地。该项目可通过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恢复,提高生产力、改善土壤健康、保护环境、增加产量,为人类破解粮食危机探索新路径。

  不仅如此,陈昕介绍,拜耳也在积极寻求与中国不同纬度地区的当地农业科学研究机构进行合作,“一方面对拜耳品种的当地适应性进行研发,另一方面将当地的好品种共同进行商业转化。”

  “事实上近两年来,拜耳作物科学也在不断加大在华研发力度,从原来的番茄和辣椒两大作物,扩展到如今的八种作物。中国研发人员会针对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和种植水土等进行种子的筛选和研发,使‘外来品种’在不同纬度地区易种植、田间易管理,以及种植更加绿色环保。”陈昕说。

  参展六年,陈昕用三个“持续”概括拜耳作物科学的收获:营业额持续增长,在华投资力度持续增加,本土人才持续成长,“进博会既是一个链接全产业链合作的‘枢纽’,也是我们向全球展示在华发展最新成果的‘舞台’。我们现在正在大规模筛选欧美主流的作物品种,规划未来要引进中国的优秀产品。”(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经济热点部长谈丨让中国始终成为外商投资兴业的热土!

      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 王文涛:今年以来,我和我的同事与不少来华访问的跨国公司高管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入交流。比如像康宁、宝洁、奔驰、苹果、太古、雀巢等。也主持了多场外资企业座谈会和圆桌会议。充分了解外资企业的诉求和问题。  总台央视记者:我们做了一个小小的梳理,发现今年三四月份的时候,是您会见外资企业负责人最...

    时间:11-09
  • 煤炭真的是夕阳产业吗

      煤炭真的是夕阳产业吗?如果在第二十届中国国际煤炭采矿技术交流及设备展览会上走一圈,当你看见摩肩接踵操着各国语言的观众和嘉宾,当你抬头仰望一台台高度智能化的机械,你一定会重新思考这个问题。40年来,该展会的展览面积、参展企业、参会人数不断创新高,在展会规模、关注度上甚至全面超越此前举办的北京国际风能展。一个“夕...

    时间:11-09
  • 纺织业加速全球布局

      在日前举行的第六届中国纺织业“一带一路”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副处长纵瑞龙表示,要推进纺织产业链、供应链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提升纺织行业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培育国际经贸合作新增长点,并鼓励有关机构主动搭建贸易、技术、社会责任等国际合作平台,引导行业骨干企业加强资源整合,优化生产网络和...

    时间:11-09
  • 我国工业信息安全产业规模超200亿元 仍处快速成长期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工业信息安全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仍然处于快速成长期。  《中国工业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态势研究(2022—2023年)》显示,2022年我国工业信息安全产业规模为204.86亿元,市场增长率达21.62%,预计2023年我国工业信息安全产业规模增长率或超24%。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

    时间:11-09
  • 产业链协同发力深化5G应用

      5G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代表,已成为数据资源畅通循环的关键支撑,引领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5G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我们持续推进5G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推动我国5G应用创新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赵志国说。  网络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我国...

    时间:11-09
  • 电动化数字化夹击下 汽车后市场“大考”将至

      以维修、保养为主的后市场产业是汽车价值链的终端,也是重要的民生服务业。近年来,随着消费市场逐渐复苏和中国汽车产业的不断升级,这一产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近日,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再次明确了汽车后市场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指导...

    时间:11-09
  • 如何消费?86.5%受访青年明确“该花花该省省”

      如何消费?86.5%受访青年明确“该花花该省省”  花钱不再大手大脚,一线城市受访青年显著增强对生活的掌控感  “花钱大手大脚”曾是人们对年轻一辈的印象。而如今,“精打细算”正成为年轻人消费的新特点。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000名受访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6.5%的受访青年明确表...

    时间:11-09
  • 大促期间 超七成受访青年直言是否需要是下单首要因素

      大促期间 超七成受访青年直言是否需要是下单首要因素   电子商务专家:现在的消费者不会因为别人买什么就跟风,而是为自己的需求埋单  “双11”大促活动正在进行。不少网友感慨,冲动下单的场景少了,更倾向买值得的。在需要的物品上,爽快下单不犹豫,但也会努力‘凑满减’,精打细算。在消费上一边舍得花钱,一边执着于能省就省,看...

    时间:11-09
  • 日均使用量突破2.5亿单 隐私运单如何实现快递个人信息“加密”?

      快递行业隐私运单日均使用量突破2.5亿单  让快递个人信息更安全(大数据观察)  核心阅读  当前,我国日均快递业务量已超3.3亿件,由此产生的大量寄递数据,给个人信息保护带来严峻挑战。为此,快递行业正加快推广应用隐私运单,通过加密处理等技术手段,给快递个人信息加把“安全锁”。  隐私运单如何实现个人信息“加密”?推...

    时间:11-09
  • 这届“双11”,拼价格更拼质量

      银企携手、线上线下融合、注重性价比  这届“双11”,拼价格更拼质量(经济观察)某品牌门店在线上开展“双11”打折活动。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星源摄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星源  “今年‘双11’,你买了什么?”在深秋的长沙街头,这样的对话不时出现。距离11月11日只有两天,一年一度的消费盛宴如约而至。在经济转向高质...

    时间:11-0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