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助民企 “建”行动丨建行“链”接民营企业,助力擘画复兴蓝图

2023-11-07 16:02: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1月7日电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建设银行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成长伙伴,始终与民营企业一道,增信修睦、同舟共济。“今日建行”特开设《助民企“建”行动》专栏,展示建设银行聚焦九大重点,做好“六项赋能”,通过创新融资产品、加大金融供给、优化便利服务等措施,促进民企强信心、增活力、稳发展的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我国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总体部署,扎实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建行苏州分行秉持服务“国之大者”的情怀与使命,精准适配民营企业多元需求,积极升级金融服务、提供金融动能,为民营经济插上腾飞的“金”翅膀。

  “建行e贷”助力民企转型发展

  安佑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动物精准营养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饲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拥有较强自主研发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名下发明专利共计30项。安佑深耕畜禽养殖,于2012年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6年被评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22年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行苏州太仓分行与安佑生物合作十年有余,在现金池、资金归集、高级版网银、代发工资等业务上联系紧密。2022年安佑生物在太仓分行结算超10万笔、金额超200亿元,结算资金占比高达80%,与太仓分行建立起了牢固的伙伴关系。

安佑生物猪文化博物馆

  近几年随着玉米、豆粕等大宗饲料原料价格不断上涨,行业整体毛利率出现下降,安佑生物的毛利率也存在较大波动。为加速转型发展,安佑生物一方面收缩养殖规模,另一方面朝食品加工方向积极拓展终端客户。

  太仓分行以供应链“建行e贷”产品为切入口,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产业链生态圈,以供应链金融助力安佑生物转型发展。精准联动“e信通”“e销通”业务,通过对安佑生物前五大上下游客户的深入剖析,分行针对其上下游客户多而散且主要以银行转账发生交易的特点,快速定位“e信通”和“e销通”业务。通过多笔上游“e信通”业务的办理,有效帮助安佑生物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管理财务风险。太仓分行持续推进现代产业链建设,强化金融供给、畅通融资渠道、整合金融资源,在产业链建设领域与企业进一步深化合作。依托供应链核心平台,为安佑生物及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全流程网络融资服务,在做好金融服务固链、补链、强链、塑链和实体经济方面展现了建行担当。

安佑生物位于苏州太仓的总部大楼

  “一站式服务”,陪伴民营企业成长

  江苏杰士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深耕自动化设备行业的优质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国内智能化生产解决方案领域的知名企业之一。公司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注重人才的引进与培养,重视研发新科技新技术,目前,已申请通过276项专利,其中实用新型专利136个,发明授权38个,是资质优良的科创型企业发展前景广阔。

  建行苏州昆山分行通过走访,了解到公司近年来已进入谷歌、Facebook、meta等多家全球知名企业的供应商名录。4-8月份是付款的高峰期,存在旺盛资金需求,昆山分行第一时间找准切入口,为企业设计提供专属服务方案。一方面针对优质科创企业提供了信用额度新增,给予低成本信贷支持;另一方面依托供应链“e信通”产品“全流程线上、T+0放款”的特点,以更便捷、更低成本的方式满足企业碎片化工资支付需求,由产业链直接触达终端客户,累计服务普惠链条客户60余户。同时依托买方付息模式,实现银行负债转化为商业负债,帮助企业优化财务报表,昆山分行提供的专项金融服务方案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聚焦民企所需,立足金融所能

  一直以来,苏州分行践行“以客户为中心”发展理念,通过精细化管理开展业务专题培训、完善金融服务流程、压实责任人,推动民营经济相关业务做实做细。聚焦深挖民营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形成亲和、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积极走访客户,及时满足民营企业融资需求,让民营经济“敢贷、愿贷、能贷”。同时,苏州分行不断加快金融产品创新,聚焦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创新“e收通”、“e销通”产品场景,并成为建行“脱核链贷”产品首批5家试点行之一。苏州分行充分利用新渠道、新技术、新思路,在深刻剖析民营企业多元化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对公服务新模式,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融智新途径,激发民营企业内生动能,以新金融助推渠道,服务并惠及更多产业链民营中小微链条企业,赋能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3年9月末,苏州分行民营企业贷款客户余额数超5万户,支持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超1600亿元。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第六届进博会)新趋势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如何“强筋壮骨”?

      中新社上海11月7日电 (记者 刘亮)近年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遭受多重冲击,第六届进博会与会人士认为,需从“链”上发力,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强筋壮骨”。  贸易保护和单边主义抬头,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回顾过去几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可谓“道路坎坷”。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指出,在上述多重冲击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迎来动...

    时间:11-07
  • (第六届进博会)新趋势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如何“强筋壮骨”?

      中新社上海11月7日电 (记者 刘亮)近年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遭受多重冲击,第六届进博会与会人士认为,需从“链”上发力,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强筋壮骨”。  贸易保护和单边主义抬头,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回顾过去几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可谓“道路坎坷”。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指出,在上述多重冲击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迎来动...

    时间:11-07
  • 产业链供应链如何提韧性?国内外专家建议双链深度融合

      中新网重庆11月7日电 (梁钦卿)7日,“产业变革与企业技术创新圆桌会议”在重庆举行。本次会议搭建科技界、产业界、国际组织等交流平台,聚焦区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热点话题开展讨论。11月7日,“产业变革与企业技术创新圆桌会议”在重庆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区域产业链供应链韧...

    时间:11-07
  • 产业链供应链如何提韧性?国内外专家建议双链深度融合

      中新网重庆11月7日电 (梁钦卿)7日,“产业变革与企业技术创新圆桌会议”在重庆举行。本次会议搭建科技界、产业界、国际组织等交流平台,聚焦区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热点话题开展讨论。11月7日,“产业变革与企业技术创新圆桌会议”在重庆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区域产业链供应链韧...

    时间:11-07
  • 产业链供应链如何提韧性?国内外专家建议双链深度融合

      中新网重庆11月7日电 (梁钦卿)7日,“产业变革与企业技术创新圆桌会议”在重庆举行。本次会议搭建科技界、产业界、国际组织等交流平台,聚焦区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热点话题开展讨论。11月7日,“产业变革与企业技术创新圆桌会议”在重庆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区域产业链供应链韧...

    时间:11-07
  • 专题片《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开播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制作的专题片《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11月6日开播。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展现出现代化的新图景。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

    时间:11-06
  • 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与国家形象建构” 2023清华国家形象论坛举行

      中新网北京11月6日电 (记者 高凯)由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主办的2023清华国家形象论坛日前在清华大学举行。本届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与国家形象建构”为主题,邀请了400余位来自政府、企业、媒体及学界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形象建构、国际传播力等重大议题。清华大学副校...

    时间:11-06
  • (第六届进博会)彭森:数字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

      中新网上海11月6日电 (记者 李鹏)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在此间出席第六届进博会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时表示,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也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重点领域。  彭森6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说,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推进中...

    时间:11-06
  • 中国式现代化·青年的回答丨怎么“秒懂”热带雨林里的亚洲象?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张时代考卷,当代青年应该如何作答?2023年,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中共江苏省委网信办出品,现代快报+制作推出“中国式现代化·青年的回答——我比任何时候更懂你(第三季)”系列短视频。从炎炎烈日到秋意冉冉,30位青青“答”人携手AI数字人小青,奔赴全国23个城市,以青春之力、以...

    时间:11-06
  • 《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出版发行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奋斗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

    时间:11-0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