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第六届进博会)外企谈进博:进博会在推进全球罕见病诊治上彰显其“共赢”价值

2023-11-07 15:01: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11月7日电(记者 樊中华 汤彦俊)“阿斯利康在2020年底并购罕见病创新药企瑞颂制药后,第一时间就决定要将其所有创新产品带入中国,而我们进入中国的第一款罕见病药物,即是在第五届进博会上正式上市的‘进博宝宝’舒立瑞。”

  谈起进博会对跨国医药巨头阿斯利康全新罕见病业务在华发展的意义,阿斯利康中国罕见病事业部负责人胡轶清6日下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乘上进博“特快列车”,仅仅一年间,该新药就在华接连获批四个适应症。而此届进博会上,阿斯利康又展出了今年6月在华上市的、其在神经纤维瘤病领域的首个创新药物科赛优。

11月6日,第六届进博会上,阿斯利康特别展示了其进入中国市场30年来引入的近40种创新药。记者汤彦俊摄

  “其实在科赛优上市之前,我们就借助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先行先试政策,为十余位患者进行了用药,”在胡轶清看来,自贸区、自贸港等先行先试的开放政策,承接着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共同推动新药尽快惠及更多病患。

  当前,全球约有7000余种罕见病,但仅5%的疾病有获批的有效治疗药物或方案。悬殊的对比暴露出全世界面临的共同困局,而在胡轶清看来,中国罕见病市场还有其特殊之处。

  “尽管罕见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不高,但中国的人口基数巨大,这意味着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在偏远地区或县市级地区会存在一些‘看不见的患者’,他们可能并没有机会到地市级以上的医院确诊,一些罕见病患者需要3至7年时间才能确诊,”胡轶清说,阿斯利康希望能够在此方面不断努力,让更多未被发展的罕见病患者被看见,同时也希望能帮助他们早诊断、早治疗,延缓疾病进程甚至挽救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在这样的愿景下,胡轶清表示,阿斯利康一方面正在加速把全球创新药引入中国,另一方面,从2022年建立中国罕见病事业部开始,阿斯利康中国的罕见病创新药研发已经实现和其全球研发同步,“这意味着,全球创新药会在第一时间来到中国。”

11月6日,第六届进博会上,阿斯利康特别展示了其进入中国市场30年来引入的近40种创新药。记者汤彦俊摄

  此外,在罕见病诊疗方面,阿斯利康在积极配合多省头部医院及中华医学会罕见病分会、中国罕见病联盟等,“在每个省支持建设罕见病区域诊疗中心,以保证更多病人‘不出省’就能得到诊断治疗。”胡轶清说。

  在她看来,中国近年来在罕见病医疗保障方面已有长足进展,很多省市的惠民保险已经将一些罕见病药物纳入其中。阿斯利康也建立了病人慈善援助项目,并在积极寻求医保、商业保险和其他社会资本的力量,为罕见病病人实现多层次医疗保障。“我们希望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尝试不同的途径,提高药物的可支付性,解决病患用药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而进博会在此方面再次彰显了其“共赢”的深层价值。胡轶清介绍,借由进博平台的展示、交流、合作,一方面,更多省市的医疗机构了解到了罕见病及目前世界最新的诊疗方案,“是一种很好的知识普及方式”;另一方面,阿斯利康也与如山东等中国内地多省市政府开展了罕见病领域的诊疗一体化合作,顺利将其发展宏远“下沉”,而更多病患也能够因此受益。

  “因为人口数目庞大,中国的罕见病队列数据对于世界罕见病药物的研发创新而言非常有价值,”胡轶清说,“我们也希望通过深入中国市场,诊疗病患,进一步在罕见病领域做‘中国创新’,并以此惠及全球的罕见病患者。”(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第六届进博会)外企谈进博:进博会打开了在华全产业链合作的“机遇之门”

      中新网上海11月8日电(记者 樊中华 汤彦俊)两千多年前,黄瓜、蚕豆、芋头等逾100种作物通过“丝绸之路”逐渐传入中国,而中国的稻、粟、大豆等也在不断输往世界,农作物开启了第一次“全球大交流”。  而眼下正在举办的第六届进博会,为全球农作物品种的流动再建一个全新舞台。纯白色会“爆浆”的甜玉米“圣田白珠”、好种植更...

    时间:11-08
  • (第六届进博会)先进医疗器械、创新药进博会首秀

      中新社上海11月8日电 (记者 陈静)进博会一直被称为前沿创新的“秀场”,先进医疗器械、创新药在此首发、首秀,给医患带来更多治疗选择和生存希望。  正在上海举行的第六届进博会上,记者在生物医药展区看到了一众新品:治疗急性偏头痛的鼻喷剂型CGRP受体拮抗剂(Zavzpret™)进博会首秀、获FDA批准用于延缓1型糖尿病发病的...

    时间:11-08
  • (第六届进博会)总额约24.5亿元 上海部分带量采购药品及高值耗材集中签约

      中新网上海11月8日电 (记者 许婧)上海市医疗保障局8日在第六届进博会现场举行部分带量采购中选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采购意向集中签约仪式暨医保政策政企交流会。11月8日,上海市医疗保障局在第六届进博会现场举行部分带量采购中选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采购意向集中签约仪式暨医保政策政企交流会。上...

    时间:11-08
  • (进博故事)柯睿智:进博会为全球化作出重要贡献

      中新网上海11月8日电(周孙榆 李姝徵)联合国贸发会议全球化与发展战略司司长柯睿智(Richard Kozul-Wright)长期研究全球化和贸易发展。日前,柯睿智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并表示,进博会是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在促进开放以及推动建立公平的贸易体系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是采访实录。(进博故事·高端对话)专访联合国贸发...

    时间:11-08
  • (第六届进博会)进博会商机:进口消费持续增长 中国食品“购物车”大幅扩容

      中新社上海11月8日电 (记者 李佳佳)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新西兰银蕨农场展台,等候试吃的人群大排长龙,“每天我们都要安排十几位厨师才能完成如此庞大的制作量,提供试吃肉品数量每天都得几百公斤。”银蕨农场中国区总经理陆胜晔说。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银蕨农场展台。(银蕨农场供图)  作为新冠疫情后首次全...

    时间:11-08
  • 中国新发展 世界新机遇——从第六届进博会看高质量发展

      中国新发展 世界新机遇(进博会观察)  ——从第六届进博会看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主席向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致信指出:“希望进博会加快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功能,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充分发挥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作用,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共享的大市场;更好提供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服务,助力推动构...

    时间:11-08
  • 中国新发展 世界新机遇——从第六届进博会看高质量发展

      中国新发展 世界新机遇(进博会观察)  ——从第六届进博会看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主席向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致信指出:“希望进博会加快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功能,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充分发挥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作用,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共享的大市场;更好提供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服务,助力推动构...

    时间:11-08
  • (第六届进博会)施乐辉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在中国看到巨大的市场前景

      中新社上海11月8日电 题:施乐辉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在中国看到巨大的市场前景  作者  高志苗  走进施乐辉展台,一台全智能一体化骨科机器人正协助体验者进行“磨骨”手术。在去年亮相成为明星展品后,该“机器人”摇身一变成为“进博宝宝”(展品变商品)。正在上海召开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施乐辉携2款“进博宝...

    时间:11-08
  • (第六届进博会)施乐辉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在中国看到巨大的市场前景

      中新社上海11月8日电 题:施乐辉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在中国看到巨大的市场前景  作者  高志苗  走进施乐辉展台,一台全智能一体化骨科机器人正协助体验者进行“磨骨”手术。在去年亮相成为明星展品后,该“机器人”摇身一变成为“进博宝宝”(展品变商品)。正在上海召开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施乐辉携2款“进博宝...

    时间:11-08
  • (第六届进博会)进博好物竞相登场 助力中国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中新网上海11月8日电 (记者 姜煜)正在上海举办的第六届进博会上,各类进博好物竞相登场,助力中国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全球著名卫浴与家装企业骊住水科技集团携旗下高仪、美标、伊奈和骊住厨房亮相第六届进博会,集中展现创新科技与多元产品,以期为中国消费者带来多样化且可持续的厨卫解决方案。骊住水科技集团携...

    时间:11-0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