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诺华进博携手生态伙伴,加速放射性配体疗法落地

2023-11-07 16:08: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期间,全球领先的跨国制药企业诺华携手中国泌尿外科、核医学领域专家学者、长三角核医疗健康产业伙伴,共同举办“前列腺癌靶向PSMA诊疗一体化发展论坛”,并宣布成立长三角核医学技术应用联盟。

  诺华中国总裁张颖表示:“放射性配体疗法是诺华公司研发投入的全球五大关键技术平台之一。作为全球放射性配体疗法开发的领先企业,诺华在开发含放射性成分精准靶向药物及疗法领域积累了高度专业化的研发、生产与临床应用,以及跨学科、跨行业合作的经验。此次,我们期待通过与长三角核医学技术应用联盟成员的深化合作,将诺华推进核医学产业标准化发展的经验带到中国,助力中国核医学及核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并提升肿瘤诊疗一体化先进疗法的可及性,使患者改善生活、延长生命。”

诺华中国总裁张颖

  开先河,放射性配体疗法为前列腺癌带来新策略

  前列腺癌是最常见的男性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科主任薛蔚教授在论坛上指出,晚期前列腺癌现有标准疗法为去势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化疗或雄激素受体通路抑制剂,但是对一部分患者来说仍会发展为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预后更差,亟需新的治疗方案。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是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在超过80%的前列腺癌细胞表面高表达,是前列腺癌诊疗的重要靶点。靶向PSMA放射性配体疗法(RLT)具有精准、高效、副作用小、能够实现诊疗一体化等优势,已成为治疗前列腺癌尤其是存在多处转移患者的重要方法。此外,放射性配体疗法还能利用不同的同位素与不同配体组合,有望用于多种癌症的诊断、监测、治疗,应用前景广阔。

薛蔚教授演讲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主任赵晋华教授指出,放射性配体疗法(RLT)的原理是与特异性分子结合的放射性核素,通过跟靶细胞表面高表达的生物标志物特异性靶向结合,定位到全身各处肿瘤病灶,利用辐射杀伤靶细胞。以177Lu-PSMA-617为例,能够与肿瘤细胞表面表达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结合,同时177Lu能够释放β射线,起到精准靶向杀伤肿瘤的作用,相当于给177Lu安装了一个导航系统,让药物最大程度地富集于前列腺癌病灶上,进而增加治疗效果。

前列腺癌靶向PSMA诊疗一体化发展论坛

  共携手,多方联合加速核医学从前沿到落地

  2021年,国家八部委联合发布《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核医学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核医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取得重大突破进展,但我们仍在摸索包括完善学科队伍组建、学科制度建立、学科基地建设等手段,以加速核医学优秀、有特色的科研技术向临床转化、推广。”上海市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石洪成教授指出,“此外,放射性配体疗法开辟了肿瘤标准治疗的全新途径,只有加快相关学科建设,加深各级医护人员、广大患者对疗法的认知,才能使放射性配体疗法尽快落地,惠及患者。”

石洪成教授演讲

  上海国核科技总经理黄晓冬表示,核医学横跨多个专业领域,涉及核素生产、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同时又兼具辐射防护的特殊性,需要行业上下游共同合作共建。长三角核医学技术应用联盟应运而生,呼吁相关各界牵手共同探索核医学产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之路。

长三角核医学技术应用联盟启动

  诺华中国医学事务部负责人兼首席医学官吴铃表示,诺华正在积极推进广泛的RLT组合,探索新的同位素、配体和联合疗法,不仅仅局限于前列腺癌,而且进入乳腺癌、结肠癌、肺癌和胰腺癌领域。在前列腺癌领域,177Lu-PSMA-617的III期PSMAfore临床研究达到了影像学无进展生存(rPFS)这一主要终点,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77Lu-PSMA-617已在美国、欧盟和其他国家被批准用于治疗既往经雄激素受体通路抑制剂和紫杉烷化疗进展且PSMA阳性的mCRPC成年患者。此外,诺华还在产能方面加大投资,在放射配体疗法生产基地网络中建立全球专业化供应链和制造生产能力,以满足全球日益增长的患者治疗需求。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达菲林六月剂型获批用于前列腺癌治疗 专家吁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中新网北京6月28日电 (记者 张素)近日,达菲林(注射用双羟萘酸曲普瑞林)六月超长效剂型经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治疗。  “前列腺癌是威胁中老年男性健康的重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医学部主任...

    时间:06-28
  • 前列腺癌疾病科普公益MV上线 呼吁男性“从早到晚”关爱“生命腺”

      中新网上海6月18日电(记者 陈静)前列腺癌是中老年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6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群体是前列腺癌的高发人群,因此前列腺癌又被叫做“退休癌”。  前列腺癌疾病科普公益MV《筑牢防“腺”,有你有我》18日正式上线,泌尿外科医生通过科普歌声,呼吁广大男性,尤其是中老年群体,警惕...

    时间:06-18
  • 机器人手术创新中心上海成立 助更多前列腺癌患者获得高质量根治

      中新网上海6月17日电(陈静 朱煜 王广兆)记者17日获悉,在2023前列腺癌学术周暨浦江前列腺癌高峰论坛上,上海市泌尿肿瘤研究所机器人手术创新中心正式成立。  全球机器人手术协会(SRS)主席、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UCF)大学机器人外科主任Vipul R. Patel专程表示祝贺:“上海市泌尿肿瘤研究所机器人手术创新中心成立,将对机器人...

    时间:06-17
  • 中国专家研究发现: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腹腔镜手术

      中新网上海4月28日电 (陈静王根华)前列腺癌目前成为中国发病率增长最快的男性恶性肿瘤之一。机器人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对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疗效到底孰优孰劣?  记者28日获悉,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任善成教授团队研究发现:与腹腔镜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能降低出血量、并...

    时间:04-28
  • 怎样提高前列腺癌的治愈率?专家: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关键

      中新网上海3月14日电 (记者 汤彦俊)被称为“退休癌”的前列腺癌,在中国从2015至2020年新发病例增长60%,死亡病例增长89%,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进展,未来负担不容小觑。  前列腺癌由于存在隐匿性、潜伏性,早期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加之中国筛查覆盖率低,使得约有58%的前列腺癌患者初诊时已是中晚期,致使中国前列腺癌总体5...

    时间:03-14
  • 多款前列腺癌药物等可及性提升 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因精准治疗获益

      中新网上海3月10日电 (记者 陈静)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等,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是男性健康的重要威胁之一。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叶定伟10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进展是导致前列腺癌发病率死亡率不断增长的重要原因,未来负担不容小觑。同时,前列腺癌早期症状较为隐匿,很多患者往...

    时间:03-10
  • 中国专家大型队列研究发现精准诊断AD的生物标志物

      中新网上海3月3日电 (孙国根陈静)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进行性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在临床诊断AD仍十分困难,如何破题成为医学专家们不断探索的课题。  记者3日获悉,中国医学专家开展的一项大型队列研究结果提示,血浆、脑脊液和分子影像生物标志物均可用来精准诊断AD,但在不同的临...

    时间:03-03
  • 前列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 专家:亟需加快创新药物引进速度

      中新网广州3月1日电(记者 蔡敏婕)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影响老年男性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我国目前已建立明确的前列腺癌筛查标准,但是仍需要持续推动公众筛查意识的普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叶定伟在广州近日举行的前列腺癌创新进展专家科普大会上表示,我国...

    时间:03-01
  • 前列腺癌发病率持续升高 专家呼吁早筛关口前移

      中新网广州2月25日电 (记者 蔡敏婕)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教授邢念增近日在广州表示,我国约半数前列腺癌患者初诊时已是中晚期,需要共同助力提高公众对前列腺癌的疾病认知,协力推动前列腺癌的早筛早诊早治,实现前列腺癌早期根治。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

    时间:02-25
  • 噬菌体疗法:精准打击土传病原菌 有望替代化学农药和抗生素

      噬菌体疗法:精准打击土传病原菌 有望替代化学农药和抗生素◎本报记者 金 凤  利用噬菌体阻控病原细菌的手段被称为“噬菌体疗法”,这是一种有望替代抗生素的绿色生态技术。目前,国内已有研究单位针对不同的植物病害收集了大量的噬菌体资源,研究不同噬菌体的作用机制,以及噬菌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利用不同噬菌体联合抑制土壤病...

    时间:02-0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