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风光大基地建设推动绿色增长

2023-11-06 06:09:04

来源:经济日报

  近日,记者随“碳”路中国生态文化之旅活动深入库布其沙漠,走访达拉特光伏领跑者基地。登高远望,一座金黄沙丘镶嵌在万千太阳能光伏板组成的“蓝海”中,它直观地向到访者讲述着这里的前世今生。与此地相距不远,更大规模的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先导工程正在建设中……“追风逐日”,如火如荼建设的风光大基地不仅改变了沙漠的模样,也让煤炭大市鄂尔多斯迎来了能源和产业结构重塑的历史机遇。

  黄沙变“蓝海”

  鄂尔多斯是传统能源的“宝藏”大市,煤炭、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占全国的六分之一、三分之一。同时也是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富集区,开发潜力在1.2亿千瓦以上。近年来,绿电项目纷纷落地,加快了当地多年以来推动的从“一煤独大”到多业并举进程。

  达拉特光伏领跑者基地“地标”——由19.63万块光伏板组成的骏马图形电站,“奔腾”在沙漠之上。2019年通过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光伏板图形电站。

  基地工作人员介绍,达拉特光伏领跑者基地总装机100万千瓦全部建成投产,年发绿电可达2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6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65万吨。

  基地展板信息显示,该基地建设总投资64亿元,分两期建成。一期50万千瓦项目平均电价0.35元/千瓦时,2018年12月10日实现全容量并网。二期50万千瓦项目平均电价0.272元/千瓦时,最低电价0.26元/千瓦时。

  不仅仅是发电,达拉特光伏领跑者基地还将走得更远。基地将建设50米高的观光瞭望塔和牡丹园、玫瑰园等观赏植物园。同时还要建设存栏2.5万头、占地1500亩、总投资1.7亿元的“牧光互补”高端肉牛标准化养殖项目,预计投产后将带动周边约1100户农牧民增收。

  三年前,我国正式作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两年前,我国又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提出,将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

  202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明确到2030年,我国将规划建设风光基地总装机约4.55亿千瓦。

  6个月后,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获批。该项目是国家首批首个千万千瓦级“沙戈荒”风光火储新能源基地项目,项目建设光伏800万千瓦、风电400万千瓦。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区送电约440亿千瓦时。其中清洁电量占比50%以上,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6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600万吨,电力供应保障和生态环境效益显著。

  在鄂尔多斯,过去人们印象中的不毛之地沙滩、戈壁、荒漠,如今正在悄然成为“绿能富矿”。

  绿电引“凤凰”

  不久前,华景新材料首期1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在伊金霍洛旗蒙苏经济开发区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下线。磷酸铁锂是目前各种动力汽车锂电池的主要原料,用于生产高质量的正极材料,可以提升锂电池的性能和效率,满足市场对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的需求。

  “我们规划年产4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生产规模,在2024年底之前完成整体建设,补齐开发区缺少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的短板,补足产业链条上的缺失,实现材料加工、电池生产及电池应用产业链的闭环。”内蒙古华景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吕乐说。

  华景新材料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投产,补齐了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以远景动力为龙头的储能电池产业链,一条完整的新能源锂电池上下游产业链在鄂尔多斯由此形成。

  生产储能电池的远景动力一期10.5吉瓦时项目每年可生产1000万颗电池,可匹配年产1200亿千瓦时电的风光电站的储能。如今在家门口有了原材料,过去需要从外地运输原料的问题迎刃而解。

  2022年4月,鄂尔多斯市和伊金霍洛旗政府携手远景科技集团打造的零碳产业园一期项目建成投产。产业园规划总面积73平方公里,是全球首个真正落地的零碳产业园。

  之所以称为“零碳”,是由于园区80%能源由本地的风电、光伏直供,20%参与绿电交易,实现100%绿色零碳能源供给。

  园区里,东西纵贯长达530米的白色巨型厂房——远景动力电池工厂引人注目,它是目前我国北方单体最大的电池工厂。远景动力电池工厂生产的“零碳”储能电芯,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参与国际竞争的“刚需”型产品。

  远景能源鄂尔多斯副总经理王尧介绍,100%绿电制造且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明显低于同类产品的远景动力电池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在手订单目前累计已经超过1000吉瓦时,除国内市场外,还远销至新加坡、美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预计2023年储能电池的交付量将超过15吉瓦时。工厂二期已动工,规划产能为20吉瓦时,达产后连同一期将创造超过360亿元的产值。

  园区内另一家头部企业——隆基绿能的光伏全产业链投资高达395亿元,满产后年产光伏组件相当于2个三峡电站装机量,可在其30年的生命周期中,转化14万亿千瓦时的绿色电力。

  以远景动力为龙头的储能电池产业链,以隆基绿能为龙头的光伏电池产业链,以上汽红岩、圣圆新能源为龙头的氢能和纯电重卡产业链已构建完整。伴随国内新能源领域的佼佼者纷至沓来,当地“风光氢储车”的绿色零碳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风光“绿赛道”

  “双碳”战略之下,新能源发电项目向风光资源富集地区转移、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向绿电富集地区转移的趋势明显。抢抓这一历史机遇,鄂尔多斯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实现新能源装机超过5000万千瓦,“风光氢储车”产业总产值超过5000亿元的发展目标,相当于在今天的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鄂尔多斯。

  绿色赛道上风光无限。“新能源+沙漠”“新能源+采煤沉陷区”“新能源+露天排土场”……各种能源发展新模式在当地开花结果。

  昔日黄沙漫漫,今日林草葱郁。地处毛乌素沙地腹地的乌审旗,一代代治沙人接力播绿,孕育了闻名全国的“牧区大寨”精神,而今又开始了光伏、风电治沙的新探索。

  去年,乌审旗建成苏力德苏木10兆瓦分布式光伏电站等8个光伏项目和2个风电项目。今年,投资57亿元的中石化风光融合绿氢化工示范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3万吨/年、贡献GDP近6亿元/年、增加税收近3000万元/年。

  光伏、风电治沙实现土地资源、绿色能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互补,激发出生态建设发展新动能。数据显示,2022年,乌审旗农牧林草沙产业总产值达40.58亿元,农牧民人均收入达25601元。

  过去的采煤沉陷区变身为旅游风景区。走进国家能源集团神东布尔台生态示范基地,眼前溪流、观景平台以及园林式设计颇具匠心,远处一排排光伏板鳞次栉比,板下种植的苜蓿和蛋白桑为土地铺上了一层绿色。曾经撂荒的采煤沉陷区,如今通过生态治理,发展光伏产业、牧草产业、畜牧产业,实现政府、企业、村民三方共赢。

  神东煤炭集团生态环境管理中心主任王义介绍,基地带动附近巴图塔村1445名村民致富,每人每年增加收益约2000元。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种养结合、产业振兴、治沙固土、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发展路径得到复制推广。

  从“金沙”到“蓝海”,从荒漠化“负资产”到成为GDP“富资产”,从废弃矿山到绿水青山、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绿动力持续释放,新赛道日益宽广。(本报记者 曹红艳)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开市”以来核发绿证约288万个 广西绿电助力企业扬帆“出海”

      中新网南宁7月13日电 (韦露 代进 黄飞)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13日介绍,广西电力交易中心数据显示,从2022年广西绿电交易“开市”以来,截至今年6月底,共组织绿电交易15批次,383家企业参与交易,完成绿电交易电量37.19亿千瓦时,核发绿证约288万个,130家出口型企业参与绿电交易。广西绿电正助力企业扬帆“出海”。  2023年初,广西发...

    时间:07-13
  • 鄂尔多斯建设智能化煤矿

      近日,在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的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塔拉壕煤矿井下3206工作面,随着采煤智能系统发出指令,综采设备进入自动割煤、推溜、拉架、装煤和运输等生产流程,整个启动过程用时不到1分钟……在塔拉壕煤矿,类似的智慧化工作面已逐渐取代传统的采煤工艺,通过建设主煤流一体化管控平台、AI核心平台、综合管控...

    时间:07-13
  • 内蒙古首单“零碳产业保税仓储”业务落地鄂尔多斯综合保税区

      中新网鄂尔多斯7月7日电 (记者 李爱平)7月7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获悉,远景动力技术(鄂尔多斯市)有限公司的一批锂电池完成海关相关手续,顺利进入鄂尔多斯综合保税区进行保税仓储。这标志着内蒙古首单“零碳产业保税仓储”业务成功落地鄂尔多斯综合保税区。  今年以来,鄂尔多斯综合保税区了解到远景动...

    时间:07-07
  • 鄂尔多斯面向全球启动创新创业大赛 奖金总额达880万元

      中新网北京7月5日电 (记者 李爱平)7月5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副市长孔繁飞在北京宣布,即日起,首届“鄂尔多斯杯”创新创业大赛正式启动,赛事奖金总额达880万元。  孔繁飞介绍,这是鄂尔多斯市首次面向全国、全球举办“鄂尔多斯杯”创新创业大赛。大赛以“创新引领、筑梦暖城”为主题,设置“全球引智组”和“鄂尔多斯科创...

    时间:07-05
  • 新疆乌鲁木齐达坂城区实现全“绿电”供应

      中新网乌鲁木齐7月4日电 (李毅)7月2日22时,家住乌鲁木齐达坂城区西沟乡水磨村的许耀打开家里的电灯开关,屋内如往常一样明亮,不同的是,现在他所使用的电能是来自于110千伏绿原达坂城分散式风电场生产的“绿电”。  达坂城区是“中国风谷”,是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风能年蕴藏量250亿千瓦小时,风区面积2118平方公里,其...

    时间:07-04
  • 通讯:在鄂尔多斯体验草原之美的台胞们

      中新网鄂尔多斯7月3日电 题:在鄂尔多斯体验草原之美的台胞们  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  看着辽阔的鄂尔多斯草原,陈靖绅的心情出奇的好,他从马甲里掏出手机,咔嚓一声拍下了他在草原上的第一张照片。  53岁的陈靖绅是台湾少数民族平埔人。过去一周,他应内蒙古自治区台办邀请,参与“石榴花开·籽籽同心...

    时间:07-03
  • “暖城杯·2023中国新能源汽车鄂尔多斯挑战赛”正式开赛

      中新网鄂尔多斯6月27日电 (记者 李爱平)6月27日,“暖城杯·2023中国新能源汽车鄂尔多斯挑战赛”正式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开赛。  记者从赛事组委会获悉,本次赛事吸引了一汽奔腾、奇瑞汽车、东风纳米、飞凡汽车、上汽大众、北京汽车、吉利几何、哪吒汽车等主流乘用车企业,以及中国重汽、福田戴姆勒(欧曼)、联合重卡、...

    时间:06-27
  • 夏季达沃斯论坛将首次实现全部绿电供应

      本报天津6月24日电(记者刘茜 陈建强)记者从天津电力交易中心了解到,202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场馆方与新能源发电企业完成绿电交易,这是天津首次为大型活动开展绿电交易,标志着夏季达沃斯论坛活动场馆首次实现活动期间100%绿电供应。  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将于6月27日至29日在天津举行,来自政界、商界、学术界、社会组织和...

    时间:06-25
  • 西藏发展清洁能源:从“家家烧牛粪”到“绿电出高原”

      中新网拉萨6月17日电(记者 赵延 杨程晨)“西藏自治区整体已经实现碳中和,可为国家双碳目标做出更大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姚檀栋在第五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以下简称“第五届藏博会”)主旨论坛上对第二次青藏科考的最新成果进行演讲分享...

    时间:06-17
  • 鄂尔多斯亮新能源“家底”:光伏、绿色成高频词

      中新网鄂尔多斯6月17日电(记者 李爱平)内蒙古自治区光伏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会议17日在鄂尔多斯市召开,鄂尔多斯市市长杜汇良在致辞时谈及当地新能源“家底”时,光伏、绿色成为高频词。  “鄂尔多斯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是自治区打造风光氢储产业集群和呼包鄂通装备制造基地的重要一极。”杜汇良介绍,鄂尔多斯发展光...

    时间:06-1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