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种地靠技术,增收有保障”(帮扶县驻村手记)

2023-07-14 14:16:40

来源:人民日报

  “‘谷子三千麦六十,豌豆丰收粒八颗’,但你看,我们这麦穗儿,一面53粒,两面106粒。”在河南省虞城县镇里固乡丁马庄村,比正常的大了一圈的麦穗吸引了记者目光。

  拿起一株麦穗,丁马庄村党支部书记卞振强向记者介绍:“这是我们和河南农科院试点种的富硒冬小麦,每亩至少能多收400斤麦子。这几株颗粒饱满的麦穗,是专门拿给乡亲们看的,以便在村里更好地推广种植富硒冬小麦。”

  河南是粮食大省。春节以来,丁马庄村委会两次专门邀请河南省农科院专家薛保国进村指导,希望通过引入小麦新品种带来更高的产量。

  对麦子种植非常熟悉的卞振强,其实之前并不是农民。2017年,他放弃了在外面小有成就的事业,返回丁马庄村服务乡亲,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卞振强返乡时,村里基础设施十分落后,连条像样的水泥路都没有。而现在的丁马庄村,硬化路修到每家每户门口。整洁的村文化广场上,孩子们欢快地奔跑玩耍。穿村而过的洪河,两岸杨柳依依,河里水流清澈,一幅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画卷铺展眼前……

  麦收结束没几天,地里新种下的玉米便在一场雨水后蹿出了苗。地块上有一个写有“高标准农田”字样的玻璃钢出水口保护装置,丁马庄村党支部委员李金付介绍:“这是高标准农田配套设施,需要用水浇地时,直接插上管子就行。旁边那个是引水井,有了它可方便多了。高标准农田就是好,种地靠技术,增收有保障。”现如今,丁马庄村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050亩。

  放眼望去,高耸的风力发电机随风运转,收获后留下的麦茬、翠绿的玉米苗铺满田野,微风吹过,泛起泥土的气息,仿佛酝酿着新的丰收。

  除了在粮食种植上提质增效,村里也种了不少经济作物。“阳光玫瑰园”大棚里,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藤架,自动化浇灌设备为葡萄降温、施水肥。这些阳光玫瑰葡萄,是5年前村集体引种的,面积已达50亩。

  “七妹1980”“小吴1910”……写在大棚钢架上的数字,记录了农技师在大棚里修剪葡萄的串数。前不久,从外地来的宗云龙带了9个人专程赶来,为这里的葡萄修剪果型。记者不禁疑惑,为什么要从外边找人?

  负责为村集体打理这50亩葡萄园的村民卞红振解释:“请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样才能把品质搞上去。如果不把多余的果粒剪掉,葡萄长大后就挤裂了,甜度也上不来。修剪一串果型要1.2元,但这钱花得值!”卞红振自豪地说,“我们的葡萄长成后,每粒能有矿泉水瓶盖那么大。”

  在村集体带动下,村民周小红也跟着种了3亩多葡萄,到现在已经3年了,“去年每亩净赚两万多元。今年进入丰产期,结的果子更多,你看这果子多喜人!”像周小红这样的村民,在丁马庄村以及周边的村子还有很多。

  “今年我们又去连云港考察了,计划引进新葡萄品种——冰葡玉,让村民们种上冰葡玉,肯定能卖个好价钱。”李金付说。

  驻村期间,赶上商丘市乡村振兴局前来调研庭院经济。原来,丁马庄村每家每户房前屋后和道路两旁的绿化带都种上了软籽石榴。年初,村集体统一购买树苗,每户平均能种上3棵。

  商丘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牛子健说,丁马庄村发展庭院经济,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美化了乡村环境,有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俺村的石榴品种好,来年一棵树就能收几十斤,一斤能卖10块钱。每家每户留够自己吃的,多余的由村集体统一收购外销。等到树长大后,一棵能收一二百斤,每户又能增收1000多块钱。”卞振强掰着手指头算起了账,“人不负地,地就不会负人。”(人民日报记者 石畅 环球人物记者 郑敖天)

  《人民日报》(2023年07月14日 06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官方通报“江苏一飞机坠落农田”:机上两人无生命危险

      中新网南京7月13日电 (徐珊珊)7月13日,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就“江苏一飞机坠落农田”事件发布通报。  通报称,7月12日,远景飞行(无锡)航空服务有限公司1架阿若拉SA60L/B-10LG号运动类飞机在镇江大路通用机场开展私用飞行活动,落地后连续起飞爬升阶段坠落在跑道末端外约1.2公里的淤泥田中,机...

    时间:07-13
  • 新疆昌吉推广新型无人农机发展智慧农田

      中新网乌鲁木齐7月4日电 (王小军 梁宏涛 马旭)“人在家中坐,‘智牛’田中忙”的科幻场景已经逐渐成为新疆智慧农业的真实写照……在新疆在昌吉市,一个以智慧农业为导向,以信息化建设为引领,以适度规模经营为目标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正在悄然兴起,一批现代数字化农业智慧生产技术在这里推广应用。  7月4日,在新疆昌吉市华...

    时间:07-04
  • 甘肃庆阳主推“三元双向”农业模式:黄土塬建“爱尔兰大棚”

      中新网兰州7月3日电 (闫姣 戴文昌)废弃秸秆和畜禽粪便变菌业基料、菌业废基料成种植业肥料和养殖业饲料,去年以来,“陇东粮仓”甘肃庆阳市,主推“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促进种植业、养殖业、菌业所产废弃物,在三个产业之间双向闭合循环,助农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化农业,实现花式增收。  作为“三元双向”的其中一环,位于黄土塬宁...

    时间:07-03
  • 青海湖北岸农田“托管所”:小农户实施“现代农业”稳增收

      中新网青海门源6月30日电 题:青海湖北岸农田“托管所”:小农户实施“现代农业”稳增收  作者李隽  6月末,高原的夏天才姗姗来迟,在位于青海湖北岸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看着眼前绿意盎然的土地,泉口镇牙合村的农机手陈永寿充满了成就感。  陈永寿是一名老“机手”,自己家里有两台拖拉机和一台收割机。往...

    时间:06-30
  • 连续高温晴热 灌区提前蓄水保农田用水

      央视网消息:近日,辽宁省出现连续高温晴热天气,多地发布了高温橙色预警,农业用水需求较往年明显增加。辽宁省水利部门提前部署调水计划,大中小型灌区渠道内提前蓄水,满足水田随时用水,保证粮食安全。  在沈阳市的浑浦灌区高花总干节制闸,水源正在通过闸门源源不断地流入浑浦灌区。浑蒲灌区位于浑河中下...

    时间:06-27
  • 灌区渠道内提前蓄水保障农田用水 保证粮食安全

      央视网消息:近日,辽宁省出现连续高温晴热天气,多地发布了高温橙色预警,农业用水需求较往年明显增加,辽宁省水利部门提前部署调水计划,大中小型灌区渠道内提前蓄水,满足水田随时用水,保证粮食安全。  在沈阳市的浑蒲灌区高花总干节制闸,水源正在通过闸门源源不断地流入浑蒲...

    时间:06-26
  • 特殊保护永久基本农田 太空视角下的中国大地活力满满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对耕地中的精华——永久基本农田,国家进行了全面划定并实行特殊保护。永久基本农田是依法划定的优质耕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保障稻谷、小麦、玉米三大谷物的种植面积。截至目前,全国已划定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  自然资源部表示,按照确保谷物基本自...

    时间:06-25
  • 吉林一地现43.7℃高温 中西部农田露旱象

      中新网长春6月25日电 (记者 郭佳)近日,受暖高压脊影响,农业大省吉林出现高温天气,大部最高气温在30℃以上,中西部四平、白城、松原局地突破40℃,致使农田露旱象。  吉林省气象局介绍,6月23日至24日,全省有1266站最高气温大于等于30℃,其中1004站最高气温大于等于32℃,255站最高气温大于等于35℃,32站最...

    时间:06-25
  • 荒地变良田 青海撒拉尔之乡“建池通渠”农田解“渴”

      中新网青海循化6月14日电 题:荒地变良田 青海撒拉尔之乡“建池通渠”农田解“渴”  作者 李隽 王桂萍  高原夏日,在中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青海省海东市循化县尕楞藏族乡田园中绿意盈盈。  尕楞乡洛哇村党支部书记旦直他正在田间地头查看作物生长情况:“以前这边没有涝池和灌溉渠系,马路...

    时间:06-14
  • 人民日报任仲平: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原标题: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一)  这样的使命贯通历史、现在和未来——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这样的担当铭刻定...

    时间:06-0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